我喜爱书,但我很少买书,一则书太贵,自己收入羞涩;二则有价值的书太少,招摇过市滥竽充数的多——真有点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味道。我们一家人去超市,是各有各的喜好和去处的,这一点上,超市又似乎比较适合家庭不同品位的,妻子购物看衣服,儿子图的玩耍看游戏机,我则抽空跑到书店瞧瞧,也仅仅是如此。
书架上摆满了形形色色装帧不一的书,外表色彩绚丽,印制高档奢华讲究。翻阅其里,内容乏味,与金玉其外天壤之别。有几个学生在看资料,恋书近痴,心想,现在买书的也没几个真正读书的了,倒是这些人不买书却读书。商品经济的发展真的增添了不少装腔作势的,有钱的买得起书却不读,没钱的爱书买不起书,真是耐人寻味的讽刺啊。
我认识几个所谓有钱人,真的有钱,妒忌的我们不得不喊“他们穷得只有钱了”,其家中“藏”书真不少,还有专门的书房,很气势的样子。书橱上有古代四大名著,四书五经,还有马列著作,很全面很百科,不知道的不会怀疑那人的胸中笔墨,但等得语出,就破绽百出了,别说遗笑大方,一般的常识也会出来笑话。人家有钱,财大气粗,你小瞧不得。他可以用书塞满房屋,你就不能,书就是学问,正如钱就是实力一样。但不知书是充实心灵的,它不是衣服,它不能修饰人的外表,用哪些书博人之敬,那真为书所讥了。尽管如此,人家还混得三教九流,无不相往相来,上通达官显贵,下至市井俗侩,有的八面玲珑,左右逢源。
真不知道人家是怎样见人说人话、遇鬼说鬼话,跟人沟通得滑润如脂。倒不像自己,囊中可怜,战战兢兢,诚惶诚恐。
过去,应该说是在古代,书是奢侈品,平民百姓不是可以占有的稀缺资源,这大概就是古人中之所以出现众多废寝忘食的求学典故流传于世的原因了。如今,书成了商品,也就沾染了商品的属性,它几乎无所不“网”,包罗万象了,这是好事。有的人喜欢博览,博览自有它的好处,窃以为书不在多而在精,不必博而贵以专,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关键在于心领神会。一味贪求读书的数量,怕是遇事拿得起而放不下的,若是不图虚名以为辅助,自然就另当别论了。也许在今天,读书是要讲究发展速度,我是落伍者的。
科普类的读物我以为不错,但这类书少,读者更少。受人追捧的是些某某名人如何成才、某某的成功之路之类的书,对那些书我无甚好感,感觉那做消遣可以,若是启人心智,训人子弟,实在是自欺欺人的。果真成才的东西可学来,著书者为何慷慨至此,自己不先而成才竟让与别人?那名人为何自私如是,不传于子孙?其深谙此数的本领和子孙的接受基因那是得天独厚的。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学不来的,如诚信、品质,如毅力、智商等。世界文艺史上有三大怪杰:弥尔顿、贝多芬、柏格尼尼,他们一个成了瞎子,一个成了聋子,一个成了哑巴,他们在人类历史上恐怕是要空前绝后的,或者几百年上千年是这样,尽管我不希望如此,希望他们的事业后继有人。天才是多种因素的结合体,天才要是能传授,怕只有名人后代的份,穷人永世无望了,可人生恰恰不是。自古英雄多磨难,英雄是砺练出来的,不是什么捷径可以直接通达的,何况成才之路万千条,非其不可?在学问上,任何功利的东西都不会长久的。对那些书,我只付微微一笑。
来书店的人爱好各不相同,但多是真心来看书的,哗众的并不多见。书是好东西,也是坏东西,就看读者怎样取舍了,古人说得好极了:“尽信书,不如无书。”但愿爱书的人学会怎样走进去,更知道怎样走出来,那样,才是爱书读书的最佳境界。
闹市中,读书人,形单影只,踽踽独行;精神世界,比齐圣贤,风雨兼程。或许这就是书的落寞,或许这就是书的力量。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