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说“水正”第一

时间:2017/9/12 作者: 新雷第一声 热度: 90861
  假如地球上没有水,不难想象是个什么样子,一切生命迹象都不会存在。作为地球上的生物,人类出现的时间并不是很早。人类最初是什么样子?科学家考证了历史上出现的类人猿、猿人等,由猿人到“现代人”又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以“万年”为计算单位的。“现代人”也称“智人”,他们使用的劳动工具不再是自然界中随意捡来的东西,他们懂得利用石块、木棒等进行加工,让它使用起来得心应手,这段历史被科学家称为“石器时代”。和一切生物一样,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所以选择依水而居。原始人会不会用现在的语言表达:“给我倒杯水来。”如果你认为人类一开始就会说这样的话,那就错了,那时“水”这个名词都没有,水的形象、概念都无法表达,更没有文明语言。人类文明语言是在文字出现以后才逐渐形成的,而文字最初都是各部族的血缘记号,当第一个血缘记号出现在历史上时,人类才真正跨进了文明门槛,因为那个符号是经过长期“实验”得出的“遗传密码”,遗传工程学是从那时诞生的,实行异族通婚,使人类最终走出动物的行列。

  水,是一个多部族婚育后代的记号,属于“婚合字”,中间的“亅”被画成“S”形,两边的四个小点配合S形略有弯曲,所以古代的“水”是用五笔写成的,不像现代规范字。水符号最初功能,也就是为了选择不同血缘的部族通婚,它既是部族名,也是最初的姓氏。

  水部族名被对接为自然界中的水名纯属偶然。因为自然水的某些表象很像部族名“水”的体形,比如水被风吹起时的波纹,水流动时的样子。部族符号因像事像物,被借用为自然界的物名,是当时的普遍现象,木、火等都是这样被借用的,因为天然的事物并没有天然的名字,而人类在生产、生活交流中,需要这些物名。

  由部族名水,到物名水,再到部族中官名水正,这个历程可能需要千百年,因为初始的部族人口少,生活简单,渴了就去河里喝水,甚至没有盛水的器具。只有在部族人口基数很大、部族数量很多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专门管理用水的官职。当第一个人用“部族名+水”表示水正时,那他的功劳不亚于现在发明计算机的人,因为人类历史走下去,会有更多的官名符号需要这种形式组合起来。诚然,这种形式的推广,又需要不断创造和互相学习、借鉴。

  有人问,在部族社会没有出现水正官名情况下,有没有其他部族与水部族通婚,后代符号也是“部族名+水”呢?回答是肯定有的。比如工部族与水部族通婚,后代记号为“汞”;石部族与水部族通婚,后代记号为“泵”;丶(zhǔ)部族与水部族通婚,后代记号为“氷”;亠(tóu)部族与水部族通婚,后代记号为“求”;田部族与水部族通婚,后代记号为“畓”(duō);白部族与水部族通婚,后代记号为“泉”。这些都属于婚合字。当大量的水(氵)旁字出现后(《康熙字典》中约有1699个),我们就会意识到,尽管原始社会历史那样长,水部族与其他部族通婚现象也不会太多,可以断定,绝大多数水旁文字都是水正符号,都属于职能字。

  水正,部族中管水之官,五正之一。正,就是行政、主管的意思。水正主要负责部族中的饮用水和采猎水产品。人类生活主要是依赖自然资源,为了用水方便,部族都依水而建,但在北方,冬天多结冰,取水就有困难,水正要负责破冰取水。后世五行学说认为“水旺于冬”,意思是水正官主要是冬天主政。旺,这里是称王、主政的意思,主什么政?破冰取水而已!另外,部族迁徙时,要由水正官先行探索、考察、选择水源地。选址在河流或湖泊的什么部位建立新部族,也要由水正说了算。再者,水正还要负责保障用水洁净,比如督导部族成员不要往水源地扔垃圾、死畜禽等。

  远古,每个部族建立时都要占领一方水资源,水资源不但能提供生活用水,还能提供丰富的水产品(如鱼虾菱藕等)。水正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给居住地的河流或湖泊命名,居住地的河流、湖泊归水正所管,水正为其命名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过给水名命名也很简单,就是用部族名+水偏旁(水或氵)即成。由此可知,工部族水正命名的水名为“江”,可部族水正命名的水名为“河”,胡部族水正命名的水名为“湖”,白部族水正命名的水名为“泊”,每部族水正命名的水名为“海”,羊部族水正命名的水名为“洋”。这些水名后来又被借用为广义名词,或称通用名词、类名词,成为专用名词的后缀,如:江——松花江;河——大运河;湖——洪泽湖;泊——罗布泊;海——东海;洋——太平洋。应用文字对姓字的借用,是不是一下子就借用到今天这样?肯定不是的。比如“洋”是羊部族水正,当初也就是羊部族居住地的水名——洋河,羊部族水正官分族后建立洋部族,始有洋姓。可能因为洋部族人思想很开放,很喜欢使用外部族甚至很远地方的产品,或者洋部族商旅(现在称商家)经营的商品很稀有并销售很远,外来商品渐渐产生“洋货”的概念,越远的地方越“洋”。到了人类认识世界进一步扩大以后,“洋”的概念就成了“海”以外更远的地方,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才产生“太平洋”、“大西洋”这些名词。人类认识世界是渐进的,姓字被借用的范围、程度也是渐进的。如果用英语名词概念解释这些变化,就是先有“专有名词”,而后变为“普通名词”,先有“可数名词”,而后变为“不可数名词”。

  《康熙字典》收录的1669个水旁文字,绝不是部族时代水正的全部。部族社会在中国历史上经历数千年,同一时期存在的部族都会有数百或数千个,哪个部族没有水正?历史上有很多水正符号被遗失了,被记录下来的肯定是少数,在部族社会走向衰亡,国家社会建立以后,也有很多水正去掉“水”旁恢复使用原部族名。

  水正在历史上第一次做出卓越成就的,很可能是打了第一口井。为什么要打井?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打井?现在,我们仍然要追随部族发展的脚步来探讨这个问题。五正是部族内部的行政分职,分职主管分工,部族通过分工,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生产效率也相应提高,部族内出现剩余生产生活资料,各个部族之间就出现了商品交换的情形。最初的商品交换是低级的,并没有形成市场。等到剩余商品越来越多,部族间的商品交换越来越频繁,有的部族便成了交换中心。随着交换中心的扩大,四方客商云集,加上本部族人口的繁衍,水正的压力就大了起来,不说人多水质容易污染,就是建造的围墙也会隔断河中的水源。部族建围墙最初是为了预防野兽的侵袭,最初的围墙也许就是木栅栏。而部族强大起来以后,尤其是部族成了交易场所以后,围墙就要高大坚固起来,古老的小城镇就这样悄然形成了。如果说人类社会中出现了第一个强盗,那也是因为部族有了剩余产品。试想,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部族,何以会招来强盗呢?更何况交易场所里的商品是丰富多样的,保护不好可能不是一般的损失,部族首领也要担责。因此,在部族居住地的围墙内挖坑取水便顺理成章。水正官要相好地脉,挖井才能很少失败。那时,劳动工具也很简陋,建一口井的工程量可想而知。东部地区地表水源浅,挖几尺可能就有泉眼,中西部地区地表水源深,挖几丈不见水都有可能。所以说,水正的责任就这样大了起来。第一口井是哪个部族的水正主持建造的?历史可能无法考证。但打开《康熙字典》查“井”字,发现“丼”还有这样写的!根据以上分析,丶(zhǔ)是部族记号、符号,也是部族名。是不是丶部族的水正官主持打了第一口井?或者说,丶部族水正打的第一口井在当时很闻名?

  井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人类饮用水取用方式的历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有条件的部族纷纷仿效并建造更好的水井。有人可能认为,古代井田制的出现,才开始建造井,井水是为了农田灌溉。我认为,井的建造,最初恰恰是为了生活饮用,比井田制的出现,不知还早了多少年。水正这个官名、官署一直流传下来,历朝历代,水正都在努力工作,并创造了许多历史奇迹,比如都江堰、郑国渠、安丰塘等水利工程,都与水正有关,今天的水利部门就是古老水正的延续,现在的河长制度恰是远古水正的再现。

  2017年9月12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