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关于人文的思考

时间:2017/8/22 作者: 热雨 热度: 92209

  题记:热何以浮四海于一瞬?令高山仰止,古今纵横捭阖。


  自然无疑是永恒的,但亦转瞬即逝。人生何其短暂,所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希腊神庙门口雕刻5个大字:“认识你自己”。是的,人类究竟来自何方?何去何从?乃令人类学家百思不解。


  人类战胜自然,于是有了高楼轿车,有了卫星飞机,亦有了互联网与手机,于是霓虹闪烁,有了灯红酒绿的都市梦。


  乡村多树木,水源与阳光,益于人类栖息与休闲。天下名山大川绝美卓姿,令多少文人叹为观止。于是一首首古诗佳作题于石壁,诗人扬长而去。于是我们读到了一个个光芒四射的名字:苏格拉底、泰戈尔、海涅乃至雨果。


  其实,自然与人文是分不开的,一如艾菲尔铁塔、自由女神、罗马皇宫与奥运赛场。几乎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为其增添几多神秘的色彩。自然与人类就这样相安无事。


  人文日益发展,而自然已千疮百孔、伤痕累累。于是我们怀旧,昔日的蓝天、鸽子与日出。我们喜欢追溯到人类的童年,原始森林,甘泉与篝火。然后,我们逐水而居,漂流而下,漂泊江湖。


  曾与农民工共进午餐,一杯白开水就能让他们安之若素。而后,他们消逝在都市,背后是一幢幢高楼、花树与草坪。这是一种生命诠释与人文审美,自然无可厚非。


  当然,并非事事都可上升到人类意识与审美的高度。人类社会有其潜规则。一生荣辱成败皆若浮云,浪沙淘尽不过一把英雄泪。多少红颜以命酬知己,投江的投江,跳湖的跳湖。洛湖有神,西子有施。


  世间多少美景叹为观止,人类何其卑微与猥琐。人类在自然面前无地自容。正人君子们尚在大谈人性、人格与人权,保其可笑?


  是的,高楼遮住我们仰望未来的视线,车辆堵塞住我们滚滚前行的心胸,泪水淹没我们美好纯真的信仰。佛云:一念生,一念灭。人类就这样在各种欲望中挣扎不已,又谁能真正心止如水?


  人生苦短,名利几何,为何要苦苦折磨自己?人家坐轿咱骑驴,还有白丁披蓑衣。欲望本无止境,应有所取舍。大彻大悟后,人生自然风声水起。


  人类生存的空间何其狭小?而自然版图亦有所递减,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更高更远——天空。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生生不息,变化不已。


  时节如序。逝水如斯。面对自然,我们尚来不及扼腕叹息,而时光已如白驹过隙。


  “还有多少话要说,还有多少泪要流?”人类的情感何其苍白。“如果爱情需要什么理由,一万个够不够,早知道你把这份感情看得太重,当初说什么也不让你走。”此情何堪?


  相濡以沫,人类何其伟大;自相残杀,人类何其渺小?烟雨茫茫,万水千山独行。以文会友,其乐泱泱。


  有作家指出:“娱乐至死时代,影视对经典文学的挤压,让从文字阅读的缺失而导致人类想象力与情感意境的湮灭。”于是让忧国忧民之士对民族精神风骨,情感体验与文化审美隐隐担忧。


  自然中可品出文化之美,悠闲是一种气质。而读书可传递丛容、沉稳、专注状态下阅读体验。让人文阅读贯穿我们的一生。


  其实,书页间人来人往,一种油墨气息扑面而来,那是一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心境。打开书卷我们与先贤名流默默交流,神驰心往,惊心动魄。读书可令读者永生。


  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但颜回却不改其乐。对古代那些有心思在旅店里题诗的书生,我是敬仰的。然而,他们纵使题了诗,又能真正验正什么呢?


  远古有巢氏削木器而图轮圆,伏羲观星象鸟兽之迹而画八卦,仓颉仰察星斗回曲之势,俯视山川蜿蜒之形,点画结绳为文字。


  我恍然明白,总是幻想踏遍万水千山去寻求三毛的足迹。我们的追求是一杯热茶,一摞书的平静生活。活的有意义、有价值,才是人生最美的选择。


  本土诗人康学森说:“现在我较少看诗,因为我怕诗歌的魔力继续侵害我,造成我的生活破碎不堪,但我付出的代价是我没有成为纯悴的诗人,我知道这是报应……”。


  “范老师是一位作家,首先是一位值得敬重的好人。他爱学生,爱家人,每日骑着破旧的自行车穿行于校园与家舍,即要教好学生,又要照顾患有严重心脏病的父亲和年逾花甲的母亲,坚强的承受着生活的压力与窘迫。”本土作家李民增先生如是感慨。


  余云飞先生说:“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书籍——尤其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全同而无微不至的帮助人类建立了自己的认知架构,价值体系与理想格局。”他认为,“读书可以在别人的情节中体悟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的境遇里审视自己的处境。”“积累认知与经验,沉淀下对生活的认识和对人性的了解,从而找到自己的人生取向。”


  而领袖毛泽东曾读《资治通鉴》17遍,谭启龙回忆毛泽东对他说《红楼梦》时曾说过:“读过一遍《红楼梦》没有资格参加议论,最少要读五遍……”


  曹文轩先生在《草房子》封底写道:“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


  我的家乡,所见所闻令我终生难忘——村舍的极端简陋和破烂不堪;失学、辍学孩子之多,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留守儿童,六七岁的孩子要承担起父母的职责,照顾弟弟妹妹;孩子们与世隔绝,知识极度匮乏,对读书的渴望……


  在这里,我经历了太多太多,写下不少感动自己的文章。真实地记录了自己执教的艰辛、历程与收获。其精神值得推崇。我们出发点很单纯,就是尽单薄之力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孩子们的单纯、热心与善良,令我感到温暖,感动不已。


  很多孩子记下了我的手机号、地址,写了一封又一封信,字里行间溢满了感激、感恩和思念、期盼。每一个孩子都怀着一份梦想。大家的梦想一起汇聚,才变成照耀鲁西深处的那缕阳光。


  一晃19年,恍如昨日,再次回想起,依然觉得满满得都是美好。我的心充满期待,面对孩子们的热情,我顿里有些不知所措。孩子们脸上写满开心。我们一起渡过欢乐时光,收获一份难以忘怀的快乐与感动。


  “希望你的生命中是一直阳光灿烂,希望你们永远记得,我曾经来过你的生命之中。”执教之余,令我内心充满激动与感激。


  感动于与孩子目光接触时那一瞬间的质朴,带给我满满的感动。有些事情,只能以梦想的名义去完成。这19年来,承载了我太多美好的回忆。


  后记: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文明,通过书籍、相片与影视传递给我们。薪火相传之。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