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茶须慢品,岁月似歌要静听。把白岩松的《白说》看完了。感慨老白这样通览古今大手笔,笔下生花应共鸣。这样一个文化人,谈传媒,谈读书,谈信仰,谈音乐,谈改革,谈人生……他娓娓道来,语言通俗自然,可我却读出了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味道。
虽然炫耀自己读过哪些书,又写了一点心得体会,可能像炫富一样令人生厌。然而,在80年代,流行的不也是谁拥有《琼瑶全集》,谁看到古龙金庸的小说。精神世界的财富远比你红粉脂香,名牌累身来得实在。我读过,我感慨,我记录,而后也有那么点私心,有懂我的人,妙哉!
然而,如今“不知道是世界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世界”,我们变的那么功利化,那么浮躁。老古人说,忙就是心亡。
我们忙碌的脚步忽略了健康,忽略了家人,忽略了身边最平淡的风景。而当你停歇下来时,无聊又占据了你世时间的全部。现代人宁可做“低头族”,宁可投入无边无际的网络世界,用它来打发无聊。
而老白不正说传媒应该具有五种功能:解闷、解惑、解气、解密、解决。解闷需要娱乐,解惑需要知识,解气需要分寸,解密需要勤奋和时代进步,解决需要影响力和耐心。
只是反观现实我们只剩下解闷,消遣,网络媒体一味地迎合大众,媚俗化。腾讯、百度头条弹出来的总是娱乐新闻,我们被娱乐,我们被知道。这难道不是我们的悲哀?传媒的悲哀?社会的悲哀吗?
许是我们也意识到了要返璞归真了,要重闻墨香了,于是那么多文化节目,火了。是啊,“真正使阅读成为一种深刻而愉悦的体验的,是你从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而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蕴藏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而老白又犀利地道出:名著之伟大从来不在于它所谓的“中心思想”,而在于围绕这个“中心思想”,它拥有的太多人人心中有而个个笔下无的动人细节,正式这些细节,诠释了种种亘古不变的真理。
谈及这里我也甚为汗颜,往往拿到一部作品时,我常常只是狭隘到“中心思想”,想想,不正是那说到你心坎,引起你共鸣的细节,散发着持久的魅力吗?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装点门面,仅仅只是了解作品个大意,以为自己读过了,其实错过了。
当然,我们错过的还有那平淡的美好。我们忙碌于世,活在别人的眼里。
“有时候,我们活得很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行走在人群中,我们总是感觉有无数穿心掠肺的目光,有很多飞短流长的冷言,最终乱了心神,渐渐被缚于自己编织的一团乱麻中。其实你是活给自己看的,没有多少人能够把你留在心上。”我常常也自我安慰“不要把自己当人物,你其实在别人心中只活了三分钟。”
固然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边是坠落一边在升腾,温总理不都说“生命,在于折腾。”试问谁,不在挣扎呢?
只是人在世间走一遭,还是得有点信仰,得有点兴趣。我一直觉得“做一个有趣的人”,是生活的高境界。如果,“我们已经都把欲望当作理想,把世故当作成熟,把麻木当作深沉,把怯懦当作稳健,把油嘴滑舌当作智慧,那只能说我们已经沉沦。这个社会的底线已经被击穿。”
很仰慕那些已经走过人生大半遭,但依然敬畏人生的大家。季羡林老先生在《八十述怀》:“如今竟然活到了八十岁……未来的路不会比过去的更笔直、更平坦。但是我并不恐惧。我眼前还闪动着野百合和野蔷薇的影子。”
读起来,让人莫名地心灵平静。也许我们正年轻,体味不透人生的真谛,总想生活每天五彩缤纷,殊不知人生中得意和失意都只占5%,剩下的90%是平淡。你能不能把那90%的平淡过得不那么平淡?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接受平淡这一生活现实,然后把平淡向幸福那靠。这就是最大的智慧。
虽然老白很谦逊“我姓白,所以这本书叫《白说》。其实,不管我姓什么,这本书都该叫《白说》。”他的《白说》,字字珠玑,动人心扉。每每看完一部作品,总感慨作者的行云流水,这是需要多深厚的造诣啊,老白还谈了古典音乐,我一窍不通说不来,还谈了《道德经》、中国的发展等,这些大部头,我驾驭不来,不敢谬谈。
就说这么多,我这才叫真正的“白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