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巷是个小巷,因小巷长着两排高大的白杨树而得名。
我家就住在白杨巷。
白杨巷有这么几个特点。民族风味的小吃铺子特别的多。路两旁的平房,几乎全都是小吃铺。你顺眼望过去,抓饭、烤包子、骨头汤、馕饼子、正宗牛肉面——-齐齐整整地摆满了整个小巷。
白杨巷很狭窄。两辆“夏利”想擦肩而过,必须有一辆紧贴在路边停下。所以,白杨巷的车辆极少,不到万不得一,一般不会有人开车到这里来。
白杨巷的路非常糟糕。一句话说过去,只要见点水,就是两脚泥。有人说,白杨巷的路,掉滴眼泪也能和坑泥。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离实际情况不是很远。
白杨巷的树木就是高大。随便一棵,也有二十来米高。人们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可白杨巷的大树却没有给人带来这样的感觉。小巷阳光太少,总是给人一种森森的感觉。到了晚上,绝对行人稀少。
这样一来,白杨巷就成了闹市中的静地,一切的嘈杂之声似乎都和白杨巷没有了联系。白杨巷的天空也似乎和外界有了一个隔离带,空气和空气之间不相互流通了,白杨巷变成了闹市里的一条山谷。山谷里住着的居民,也象山中的薄雾一样,自在、轻盈、没有任何碰撞地生活着。我自己有一个体会,离开了白杨巷,我睡不着觉。别处,无论你把门窗关得多么地严,以汽车为先导的嘈杂之声,总是不绝于耳。白杨巷就不同了,静谧得能听见“蛐蛐”的叫声。一觉睡下去,准叫你绽开婴儿的笑容。
过去的白杨巷,从来没有发生过令人惊奇的事情。
这几年就不同了。随着经济的发展,白杨巷的静谧被打破。那些个老高老高的白杨树被伐掉了,取而代之的是洋槐和梧桐。小巷两旁的小饭铺子全部拆除,路比以前宽出去了一倍。水泥路面,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人行道也铺上了彩色的地砖。夜幕降临,两排高大的路灯,象无数个满月一样把小巷撒满了银辉。人行道上的人流和大路上的车流,把白杨巷和都市融合在了一起。我们这些老居民,也可以坐在树下的长椅上纳凉、闲聊了。我们猛然发现,过去的“山谷”就是没有现在的闹市过得舒心。最直接的体会是,招手就能打的。脚上的皮鞋,照常也可以十天半月不用打油了————哎呀,在都市里生活了半辈子,现在才真正知道什么叫着城市了。我还不算亏,那些个已经过世的老人才叫亏呢!
环境好了,人的心情也舒畅了,但是白杨巷的静谧也被打破了。过去的那种一觉可以睡到大天亮的感觉没有了。小巷里,刺耳的紧急刹车声不绝于耳。汽车与汽车相碰、汽车与自行车相碰、汽车与行人相碰、行人与行人相碰的事情常常可见。总之,白杨巷的人们感觉到没有以前安全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情呢?”妻子每次从近在咫尺的小学校牵回儿子的时候,总要自言自语地发出这样的疑问。
我也常常想这个问题。环境改变了,为什么还没有过去感觉到安全了?过去过马路,可以随心所欲地过。上小学的儿子,从来用不着去接。可是现在————
慢慢,我明白了。白杨巷的路宽了,灯亮了,阳光充足了,一切的条件都好了,但是,人们过去一点也不敢松懈的谨慎没有了。要不,为什么车祸总是发生在平坦的大马路上呢?
好环境里容易放纵自己,这怕也是人的劣根性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