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拜谒杜甫墓

时间:2006/9/5 作者: 楚君 热度: 89891
    杜甫,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寄居巩县(今河南省巩县)。世称杜少陵,自称杜陵野老,后世称杜工部。坦白说,我为杜甫是湖北佬的子孙而骄傲过。
   
    一来到河南巩县,我又从“杜甫是俺巩县人”的话语里听出了巩县人的自豪。据考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就诞生在巩县笔架山下一孔座东向西的砖砌窑洞里。民间传说,笔架山后那块天然小盘地,便是杜甫磨墨作诗的“砚台池”。由于时间仓促,我们未能到杜甫故居一游,而就近拜谒了位于邙山脚下的杜甫墓。
   
    关于杜甫的坟墓,全国计有八座:湖北襄阳一座,湖南耒阳一座,陕西鹿州(今陕西省富县)一座,陕西华州(今陕西省华阴县)一座,湖南平江县小田村一座,河南偃师一座,巩县一座,四川成都一座。巩县人认为杜甫埋在巩县邙山的理由最充足。一是因为巩县是杜甫的故乡,故土难离;二是因为邙山黄土深厚,古时认为是“风水宝地”,是杜甫死后的理想归宿。
   
    我想,是人们热爱杜甫,才有了全国“八墓”;是人们崇敬杜甫,才有了这些神奇的传说。
   
    一千多年来,人们之所以各种方式纪念杜甫,把杜诗称为“史诗”,把杜甫尊为“诗圣”,是因为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到“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黄门飞鞍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无一不是反映了当时血淋淋的社会现实。
   
    杜甫生前生活清苦,历经沧桑,饱经忧患。我眼前的邙山杜甫墓也是一遍萧疏清静景象。几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守着陵园的大门,据说他们都是杜甫的后裔。园内杂草丛生,枯叶满地,几株挂满火红山果的小树兀立丛中不卑不亢格外耀眼。顺着小道往前走五六十米,就到了杜甫墓前。杜墓高十一米,宽十五米,呈方形。墓前有碑两通,其中一通立于清乾隆四十年,会稽钰书,巩县知事陈龙章立石。中间大字楷书“唐杜少陵先生之墓”。另一通系清康熙十九年,河南驿监杜爽树碑。中间楷书“杜少陵墓”。东西并排三座墓冢,最大的是杜甫墓,附近两座是杜甫两个儿子宗文、宗武墓。离杜墓不远处,林立着许多名人雅士的诗碑。边看诗碑,边回头瞻望杜墓,一阵秋风吹来,枯草和鸣,心中不禁涌起阵阵酸楚……
   
    如果真有在天之灵,我此刻真想对杜甫说:杜老先生,你在人民心中的丰碑远比那“八墓”坚固、恒久、瑰丽、伟大得多啊!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