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拉 萨 城 记

时间:2015/6/29 作者: 乡土安宁 热度: 91602

 

一座城的发展,就跟一个人的成长一样,过程中难免伤痕累累,甚至面目全非。拉萨还好,纵有伤痕,人们总能从街头巷尾找到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印记。

 

川话 川菜 川麻

去过的人都知道,拉萨城里到处烙有四川的印记。如果这算伤痕,还好,只是皮外伤,尚且伤不到拉萨的筋骨。

在拉萨,四川人很多,既有藏二代,也有创一代,当然还有到此一游的驴友。因为四川人多,所以讲四川话的自然就多,走在街头,常可被一句“给老子的——”分心回首。不过不用担心你惹谁了,那不是吼你,可能是某个门店的老板正在吆喝他跑到马路上玩耍的孩子。

“给老子的——”也是我们单位黄书记的口头禅。黄书记是四川遂宁人,十八岁入伍进西藏,转业后就留到拉萨了,如今已五十出头,但乡音未改,依然操一口纯正动听的四川话。我们几个援藏的经常模仿他的腔调调侃他:四川话才是我们单位的普通话。黄书记一点不恼,随口一句:“你给老子的——”

四川人多,拉萨城里的川菜自然就火,大街小巷,川菜馆随处可见,知名的也不计其数,比如城关区的汤王府、成都印象、四川味道,宇拓路的尚食客、北京路的四川会馆、东郊的川东人家,等等。饭时节一到,食客云集,当然,吃川菜的不止是四川人,尤其是到了旅游的旺季,五湖四海的人蜂拥拉萨,旅人们身在异地,如果尝不到家乡的味道,川菜往往成为他们的首选。于是,南腔北调齐聚一堂,舌尖上的中国就浓缩在川菜馆的厅堂里。

拉萨城虽不大,但外来人口不少,来自内地各省的人都有,尤以四川人最多,重庆、甘肃、陕西人次之,其他省份的人相对较少,所以,不论大小,各菜系都可在拉萨找到立身之地。拉萨的湘菜馆也有同湘会、湘藏情、毛家饭店等三、五家,与川菜馆相比,可谓聊聊,我和援藏的队友们吃过几次,腻歪了就去川菜馆换口味,常能找到口舌一新的感觉。我们也偶尔去品尝下藏餐,但终究吃不惯,只当是体验民族风情。

川菜以麻辣著称,最知名的当数火锅,外地人一顿火锅吃下来,感觉舌头、嘴唇都是麻的,四川人没事,他们咋咋嘴巴,打着饱嗝,还得吆五喝六的去茶楼打几圈麻将,这一天才算过得安逸和舒坦。

拉萨茶楼很多,颇有成都的影子,这也跟拉萨城里四川人多有极大关系。藏族同胞的生活节奏原本就慢,一是因为西藏海拔高、缺氧严重,做什么都急不得、快不得;二是缘于西藏全民信佛,信徒们大都与世无争,做什么自然不急不躁。随着西藏的发展,大量四川人涌入拉萨,他们发现拉萨的地理特征、藏胞的处世习惯和四川人的闲散性格不谋而合,这种以休闲为主的茶楼就应运而生。当茶楼遍布拉萨街头的时候,到茶楼休闲消遣的自然就不止是拉萨人和四川人了。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都黑,凡是常住拉萨的外来人口,经年累月,耳濡目染,能有几人架得住茶楼的诱惑?

其实,茶楼的诱惑不止是源于茶的清香,更多的是来自麻将的魅力。在拉萨玩麻将,又是以川麻为主。所谓川麻,别名“血战到底”,游戏方式不同于北方麻将,也有别于广东麻将,与长沙麻将更是格格不入。川麻最大特点是和牌时手里只能有两种花色,有人先和了,剩下的三人接着打,第二人和了,剩下的两人继续血战,直到第三人也和了,就算到底了,没和牌的人当然只有掏钱的份……

输一盘不要紧!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在拉萨,有的是时间。

 

日光 月光 风光

在藏语里,“拉萨”的意思是“日光城”。拉萨的阳光,名不虚传。无论春夏秋冬,拉萨总是沐浴在阳光里。如果非要分出个子丑寅卯来,那么春天是阳光明媚,夏天是阳光灿烂,秋天是艳阳高照,即使到了冬天,也是晴阳暖面。

拉萨城长年阳光普照,拉萨人的心空因之晴朗。世居拉萨的藏族人,他们既不会为驱名而勾心斗角,也不会为逐利而起早贪黑,更不会因为遇到困难就愁眉苦脸。拉萨街头,不似上海、深圳,极少见行色匆匆的人流,更少有见缝就钻的车辆,大家不慌不忙,彼此谦让有加。拉萨人就这样,按部就班不赶时间,循规蹈矩不出风头,他们活得悠闲自在、淡定超然。

我分管的部门中,多是藏族干部。有时候为了赶工作进度,我要求他们晚上加班,可第二天一看,工作依然如故,毫无进展。我问局长晚上干嘛去了,局长满脸笑容回答我喝酒去了。我问任务何时完成,局长说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我问局长你就不急?局长说县长你急啥?几次下来,这位局长倒真没耽误我什么事,我却被这位局长修炼得超脱多了。我也觉得,事情是做不完的,只要不耽误,又何必急着赶着?如此一想,每天的心情就像拉萨的阳光一样敞亮。

有人喜欢冬季到台北去看雨,也喜欢冬季到东北去滑雪,我建议,如果累了,不妨再到拉萨来晒晒太阳。拉萨的阳光,既可缓解疲劳、温暖身体,明朗心情,还可理疗心浮气躁、净化世俗尘嚣、消溶粉黛铅华……

说完太阳,再说说月亮。拉萨的夜晚跟白天一样,大都是晴朗的,高原之上,感觉离天空很近,月亮星辰,似乎近在咫尺,伸手可及。

拉萨虽是日光城,却非不夜城,拉萨的夜市不多,夜生活也远不及内地城市有姿彩,在街头猫弹狗跳的红男绿女不是很多,想闹点动静的,大都在茶楼里“血战”。一到午夜,拉萨城内便灯火阑珊、门庭冷落。此时此刻,月光里的布达拉宫巍巍而立,静谧如谜。

拉萨的月亮,在我的感觉中,是皓月,更是冷月。由于高原上昼夜温差大,纵是夏天,拉萨的夜晚也凉意袭人。当空对月,虽然头上月光朗朗,却感后背寒气飕飕。月光虽美,但太凄宛,太清凉,尤其像我这样独在异乡的人,常常望月思亲,感慨伤怀。我就被拉萨的月亮伤感过,那时刚到西藏,由于高原缺氧,身体很不适应,加上人地生疏,深夜倍感孤独,我曾在日志里写过一段话:

月亮之下,背倚着窗棂,看我这如水的月色,想你那似水的柔情。月亮之下,泪湿了衣襟,听见你默默的呼唤,记住我细细的叮咛。月亮之下,聆听天籁的声音:冬虫的对白、夏草的轻吟、春花的绽放、秋雁的哀鸣……

看似痴男怨女,实则触景伤情。我想,都是月亮惹的祸。

太阳月亮,阴阳乾坤。难道不是日光和月光造就了拉萨无限的风光?

 

念佛 拜佛 晒佛

虽然外来文化对拉萨的影响挺大,但拉萨的太阳还是那个太阳,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有些特质与生俱来,不可能被改变,比如拉萨人对佛的信仰,那绝对是痴心不改,源远流长。

拉萨人不太在乎名与利、进与退,甚至连生老病都看得很淡,他们可以把全年的收入全部换成金银捐给寺庙,愿意在去世后把自己的肉身剁成小块喂给秃鹫。最让他们上心的,是念佛。他们可以坐在家里诵经念佛,可以走在路上转着经筒念着佛,可以在没事的时候去转山、转湖,这当然也是念佛。他们念佛不必吃斋,不像内地佛教信徒那样讲究多,照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信佛也信得本真和率性。

信佛之人肯定是要拜佛的,拉萨人拜佛真可谓五体投地、顶礼膜拜。去过拉萨的人一定见识过他们拜佛的场景:在布达拉宫下,在大昭寺前,成群的善男信女,都朝着佛的方向,此起彼伏地叩拜。他们心无旁骛,执着笃定,累了原地歇一歇,渴了就地喝口水……不知道他们何时来的,也不知道几时会走,只看到他们膝部和肘部的衣服已被磨破,身体下的地板也被磨得溜光闪亮。

我曾在大昭寺前看到一个拜佛的中年阿姐,虽然风霜满面,却一脸虔诚。她身着藏袍,带着护膝和护腕,左边摆着干粮、保温瓶等饮食起居的物件,右边放着一个筐箩,筐箩里居然睡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我见阿姐叩拜时先是躬身长跪,然后全身贴地,稍作停顿,起身,再拜,如此反复,锲而不舍,一丝不苟。我趁阿姐起身时忍不住打扰了一下,问她累不累,她摇了摇头;问她是不是天天来,她点了点头;我正想问她天天拜佛求什么?这时候筐箩里的婴儿突然啼哭,阿姐立即俯身,抱起了孩子……

念佛与拜佛,是拉萨人每天的必修课,来拉萨的人都可见到,可若是想体验拉萨的晒佛,那得看你有没有这份佛缘。

晒佛是藏传佛教中传统的法会盛事,每年一次,在藏区名气大点的寺庙,如拉萨的哲蚌寺、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郎木寺、香格里拉的松赞林寺等,每年都会举办,但举办的日期各不相同,有的在正月,有的在六七月,具体哪一天,依据藏历推算。

拉萨的晒佛在每年的雪顿节期间举行。雪顿节是拉萨人的传统节日,又称酸奶子节,在每年的藏历七月份举行,一般为七天,期间有藏戏表演、过林卡(野炊、郊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近年来,自治区政府大力推介雪域高原的旅游文化,根据各地区的特点,分别推出了拉萨的雪顿节、山南的雅砻文化节、日喀则的珠峰文化节、林芝的桃花节等旅游文化节会,其中拉萨的雪顿节规格最高,人气最旺,内容也最为丰富,已被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品牌。每年雪顿节期间,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蜂拥而来,拉萨市的宾馆酒店年年爆棚,为防止人满为患,自治区专门下文,要求各地、县公务人员在节日期间非特殊情况不得去拉萨。

当然,无论节目再多,晒佛始终是雪顿节的重头戏,一般会安排在节日的第二天。这一天,拉萨人几乎会倾巢而出,天亮之前就赶到哲蚌寺的晒佛台下耐心的等待。拉萨人一般都会掐准时间,不会等太久,外来的游客就不一定了,他们被导游一忽悠,凌晨两三点即起床出发,在晒佛台下一等几个小时。

早上七点半左右,当第一缕阳光升起的时候,寺门终于款款开启,寺内的僧人们把巨大的佛像请到晒佛台,用吊绳串起来,顺着佛台徐徐展开……这时候,金红的太阳斜照过来,佛像灵光闪闪。晒佛台下则黑压压一片,人头攒动,人山人海。那场面,那家伙,人不是一般的多,简直是相当的多。

佛像展开,人们纷纷涌上前去敬献哈达、钱币,不一会儿就在佛像周围堆积如山。僧人们则站在佛像的边缘,不时把佛像的边儿翻起来,让人们用头去拱,用手去摸……

晒佛的时间不长,也就二三十分钟吧。等人们各自饱了眼福、了了心愿、表达完了敬意,僧人们又把佛像请回大殿。数以万计的人们纷纷涌回拉萨市区,那场景蔚为壮观。我曾和援藏的队友去看过一次晒佛,上山前把车停在山下一个岔路口,返回经过车子时,被摩肩接踵的人流簇拥着,硬是靠不了边,等我从人流中脱身时,已经走出了差不多两里地。

             2015年1月20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