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提笔写这篇文章之时,不禁想起朱自清先生也曾描写过自己的父亲,那是父亲的背影,是充满无限真情与遐思的背影。而她的父亲,一名朴实的农民,她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便知生活的不易,便懂得对生活感恩。
小时候,她是在自己当地村上上的小学,小学的记忆是非常深刻而愉快的。孩时天真烂漫,身边都是熟悉的人熟悉的地方,那样的时光也是最无忧最快乐的,不用去担忧生活的各种琐事,身边也都是爱与善良包围。在一次放学,天下起大雨,所有人都已被自己的爸爸妈妈接回家,当时只剩下最后一个的她独自等待。她在想:或许是爸妈很忙才没时间来送伞,再等等吧,或许再等一会儿雨就停了,或许再等一会儿爸妈就会来送伞了。过了很久,天渐渐快要黑了,不远处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是的!是父亲!当时父亲还很年轻,踏着轻盈的步伐撑着伞缓缓的走到了她的身边说:"玲宝(对女儿的特有称呼),等久了吧,走,我们回家。"父亲身材较矮小,乡村当时的路面泥泞且坑洼,堆积了雨水。走到路坑多的地方,父亲便是背着她走。当时的她只是感觉父亲的肩膀特别温暖。这次的记忆也深植在她的脑海中。
小学的六年悄然过去,她已是一名初中生了,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市里的中学,也意味着这位乡下的姑娘将要启程奔赴一场全新的旅程。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对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女孩来说也是一种考验。一开始的不习惯,不习惯城市里街市、道路的喧嚣,不习惯突然没有了夏天夜晚的婵鸣蛙叫,不习惯身边没有了熟悉的人。心里却狠狠记得父亲送自己来学校途中说的那句在学校好好读书。父亲言语并不多,但是赋予了多少殷切希望,也许只有当了父母的人才能领会这种感受。当时的她也不懂要怎样才是好好读书,每天便是认真上课,很多时候都沉浸在学习中,周末回到家里父亲便会嘱咐母亲多做几个菜,这也是从母亲口中得知的。
不久,她进入了省重点高中,可以说这是生活在乡村父母的骄傲,父亲也为此感到高兴。但对于一个来自农村的家庭来说,孩子上高中的负担就已不轻,学费更是来得不易。在高中较繁重的学业下,她很少有时间回家,基本周末白天回家就马上赶来学校,几乎很少见到父亲。但她知道父亲就是每个日夜工作,为这个家撑起一片天。
高考分数的局限并没有让她进入自己理想的专业,很多时候更多的是迷茫。大学时期,父亲没有要求她什么,也许是认为她长大了,该让她自己发展了。可大学本身就是一个思想沉淀的时期,特别对于自己没兴趣的,努力的听课并不一定达到理想的效果,很多时候对于自己的专业力不从心,想试图逃离却无法改变现状。在偶然的一次父亲骑电摩送自己去大学所要搭乘的车站时,一路上,她看到曾经小时候泥泞的路已变成水泥路,曾经宁静的村子都建起了美丽的房子,坐在父亲电摩的背后隐隐看到父亲的些许白发。是的!她长大了,他却老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何等的无奈与悲哀,我不曾知道这种感受也望永远都不要知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