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绵绵,大地湿润,空气清新,三八前夕,学校工会组织女教职工爬桃花旧岭,探古道风情。大家各自驾小车至桃花岭隧道前,因上山的村级公路狭窄,盘曲而上,又陡又滑,一般人不敢开车而上,故弃车往东步行,四十余人撑着雨伞,一路徒步聊天。天空细雨纷霏,满山翠竹掩映,松杉遍岭,油茶杂树相拥互挤,景色盎然。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走,雨渐止,到达了隘头村,古称桃花隘。自东汉以来,古道上战事频繁,历来是兵家必争的隘口,素有“郡北锁钥”、“丽缙险塞”、“一夫守之,百寇自废”之称。这时,几位工会男干部用小车送上来了香蕉、苹果、花生、瓜子和矿泉水等,大家吃着、笑着……村口的停车场上还有积雪,大家踏雪赏远景,怡悦心情。放眼坡岭间,雨雾绕峦,云烟霭霭,梯田连天,山势险峻,群峰奇崛,难怪当地谚语说:隘头半天高,桃花云底过。村子不大,只有几十户人家,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古道自村中央穿插而过。村口有七棵400来年树龄的古银杏,还没长出叶子,紧密相依在一块,又称“七姐妹树”。大家在树下歇憩拍照留影,忙得不亦乐乎。
隘头村古代设有驿站、欧式教堂和仙姑庙,以前古道穿插处是一条繁华的商道,店铺旅馆阰阾。处州的青瓷、宝剑、石雕、茶叶、莲子,温州的瓯绣、海鲜、食盐都曾在此经过;外省市的丝绸、布品、草席、笔墨、纸张也接连不断地经过此地,不断地输入山乡僻壤,进入寻常百姓人家。所以,昔日隘头村曾是富商、巨贾、盐夫、米贩等接踵摩肩而至,络绎不绝,一派车龙马水般的繁华和喧闹,不象现在的清冷寂寞。接着,大家相继观看了洋人居住过的洋房和古代设立过的驿馆。洋房还不算太破旧,百年前瑞士基督教传教士留下的避暑别墅,罕见的架空层建筑,欧式风情。长长铺出泥墙的屋檐形状,曲折有致的房屋的结构,高高的有四块玻璃二边开的窗户和百页窗户门。听说解放后,曾分给两户人家居住,现已是大门紧锁,窗户半开,百页窗斜挂着。这个西洋别墅冬暖夏凉,曾经也是小学生们读书的好地方。古驿馆有百姓居住,虽有翻新之处,整栋房屋还是古韵犹存。教堂建于较远的山坡,大家只是瞭望了一番,就往前走了。
隘头村分为外隘头和底隘头,底隘头的尾端古道旧貌没变,道宽三米多,个别险要转弯处,宽达四米有余,路面铺石选料讲究,砌叠齐整有序,以青石为多,大小厚薄都有一定规格,铺砌坚硬,至今仍很少缺损移位。行走没多远,已到岭头,出现了桃花洞石拱门,拱门上新书着桃花洞三个大字。桃花洞不是一个洞,而是桃花岭的隘口,拱门上方还有战楼,登楼远望,险峻关隘真有“一夫当关,百夫莫开”之感。桃花洞海拔690米,洞旁建有崇景寺,寺里供着关公塑像,左边是白面关平,右边是黑脸周仓,红脸关公头戴王冠,端坐正中,据说这也是全国唯一坐着的关公像。桃花洞这处关隘古代赋下的诗可多了,如南宋李洪《前行路难冯公岭作》:君不见冯公之岭摩苍天,危梁峻坂相属联。樵夫跬步不得上,仰视悬石势欲颠。下有飞泉泻鸣瀑,舂撞岩窦汇山麓。飞流溅沫冰雪寒……傍穿鸟道人踪绝,怪石虎踞苍崖裂。扪参历井路屈盘,九折羊肠车轴折……遐想太古开辟初,地隔东瓯擅一隅。山腰凿石自何代,要令海寓同车书。不知冯公亦何者,姓名宛与此山俱。我行适当三伏间,霪霖积潦行路难。家住太湖三万顷,烟波回想洞庭山。元朝陈高的《过冯公岭》:绝壁倚霄汉,千峰势如驰。何年五丁士,凿石连天梯?萦纡不可上,仿佛登峨嵋。白石齿我足,霜风吹我衣。前途正迢递,我已筋力疲。寒花道旁开,幽鸟林间啼。仿佛俯自慰,少憩日已西……。明朝陈子龙诗:飞折桃花隘,雄关已近天。山川沉颢气,闽越辨苍烟。梯壁成阡陌,披云得市廛。回看下方路,雷雨万峰悬。清朝朱球《桃花隘》:我行何跋涉,尽日越崇岭。曲曲桃花隘,山回阻且畛。太谷多变迁,层岩非一境。鸟道绕空林,羊肠贯绝顶。远望转生畏,独立俯畦町。人烟起我前,迢递行难尽。流云溼空囊,翠微在袖领。山雨无端倪,晴阴异俄顷。我生多屯邅,岂独履道窘。长叹高峰颠,何由反便静。清朝处州知府萧书《桃花洞》:西风瑟瑟逢秋仲,万山拱卫遥相送。高若登天下坠渊,人行俨如鳖在瓮。蜿蜒直上三十里,举头忽见桃花洞。一夫当关势莫开,北门锁钥瓯越控。乃知奇险本天成,那虞铁骑十万众。苍松翠竹满山岩,此地大可栖鸾凤。石罅时有流泉鸣,山寺遥闻人语哄。想见桃花盛开时,香风一路莺燕弄。古寺重兴佛眼青,诞保我民无怨恫。盛景未得尽流连,深悔此行太倥偬。清朝袁枚过桃花岭时的诗: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晴山高耸雨山沉,起爱天晴游爱阴;一种清淡浓苕峣,王维能画不能吟。
寺院现已扩建,崇景寺里共五块古碑,藏有清同治九年(1870)的壁碑。其碑云:“缙云城南三十里有桃花岭,为通处瓯要隘,岭故树桃因名焉”。这里当然也有桃花仙子的塑像,更有桃花仙子的传说。寺院对面现在还有农户的房屋,古代这户人家有一美丽的女儿为孝顺母亲而栽了一棵桃树,神仙相助后,桃林漫山,桃花遍地,故曰“桃花岭”。寺院内还树立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此办过“五·七”高中的石碑,当时城南公社许多农民子女在此半工半读,那时办有茶叶厂,靠东北坡是茶园。出了桃花石拱门,零星小雨又下了起来,看到了宛然还在的太平天国牺牲将士“千人坟”墓葬,今天还在的清代驻军营地遗址。再行走一段路,立着一块缙云丽水的分界古碑、炮台与烟墩。此时,风雨交加,大家都回到寺院内避雨,听长老描述古道的全程。
寺院长老说:栝苍古道就是从缙云城隍山脚的“瓯婺通衢”碑起步,走八里许到东渡村,再从马头弯进入荆坑村,故现在荆坑村口(桃花岭村)还有冯公庙,冯公是隋唐时代的善士冯大杲,他捐款开凿了桃花岭,故又称冯公岭。再经公凸头到樊庄、岭脚。从岭脚开始登岭二米见方宽的古道,也就是著名的桃花岭,而桃花岭则是古道最为险峻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段。古道依山盘筑,沿途风景秀丽,竹木蓊郁,山静谷幽,松涛鸣鸟不断。到半岭处有庆善寺,至今香火缭绕,一派氤氲。再上来就是外隘头和底隘头,遂即就到眼前桃花洞这个崇景寺。再从寺院外南端的界碑线走两里许,就是滴水岩,滴水岩海拔634米,“壁立数百仞,岩隙暗泉滴”,古道得从岩腰穿过。再越三望岭,绕雨伞岗头,经大湾、高青、上茭青岭,就到了却金馆。即现在却金馆村(有却金馆的公馆旧址与孝子牌坊,坊上花纹浮雕,异常精致),这里距缙云县城亦四十五里,至丽水亦有路程有四十五里,历代均在此设驿置铺。据说,却金馆村原来叫刘山铺,有民间旅店,宋代时这里设了刘山驿站。到了明朝宣德年间,经过此地的一位官员留下“却金”佳话,村人为了纪念这位两袖清风的好官才改称为却金馆村。再穿银场坑(有古民居与古矿洞),过枫树湾(有旧店铺和阮元在古道旁崖壁上刻“栝苍古道”四个篆体大字,位于枫树湾公路桥下),登岩泉岭,就到了岩泉村北,过岩泉(有旧店铺),过望城岭,从东北直入丽水的九里村,经九里村的五里亭(今茶厂后),再到岩泉门或虎啸门(清朝的起点处)。元明时期,又以望京门(丽阳门)为起点,北偏东行经皇华亭(接官亭)东折至九里。这就是缙云至丽水的古道全程。因隋开皇九年(589)析置栝苍县(今丽水市),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改为栝州,779年改为处州。这就是唐宋以来的“婺瓯通衢”,是温州通往金华、杭州的必经之路,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通京大道”——括苍古道。
听罢长老的解说,风雨骤止,走出寺院,满山云雾缭绕,峰峦游于空中,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海市蜃楼,真可谓桃花云底过,琼瑶仙境中。大家争分夺秒一一照像留念,生怕瞬间消失。一袋烟功夫,美景果真散尽,大家才依依不舍与长老作别,离山而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