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上午,我们一家人去爬山锻炼身体。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让身心在大自然中得到惬意的舒展。
冬日的高盖山,没有泉水叮咚,不闻虫鸣,难见飞鸟,泛黄的树叶随风飞舞。风大,天冷,爬山的人少,整座山显得寂寥幽清。
高盖山海拔202.2米,上山的路是宽阔的盘山公路,虽然蜿蜒盘旋,但容易行走。一路上没有什么旖旎的风光吸引我们驻足停留,大约二三十分钟就爬到了山顶。
在山顶上休息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处“独特的风景”。旧木板,旧木棍,铝块,钉了一个简易的宣传栏。木板上贴了几张手抄手画的手抄报。“不能对孩子说的八句话”,“感冒咳嗽偏方”,“韭菜猪肉饺子的做法步骤”……涉及养生,教育,饮食等方面的知识。读完手抄报,看到署名:一个90岁的老人。我们都佩服90岁的老人太厉害了,写了一手漂亮的字。
按路牌指示,我们很快找到了下山的路。下山的路不再是水泥公路,而是狭窄、弯弯曲曲的石阶小路。
路口,一对夫妻带着孩子走在我们前面。看见一个阿婆在扫地,男孩的父亲教导孩子向阿婆问好,我的孩子在我们没教导她的情况下,跟那位男孩异口同声地问候扫地阿婆:“奶奶好!”阿婆微笑着朝孩子们挥挥手。我觉得这样的氛围非常温馨。
刚下了几级台阶,便瞧见一朵开得鲜艳的百合。仅仅一朵,粉色,长在石崖边上,在风中,旁若无人地绽放属于自己的芬芳。在满目衰败的深山里,遇见一朵美丽的花,怎能不让人欣喜呢?凑近一看,花的边上有一块木牌,上面写:一个90岁老人的花圃。原来开得鲜艳的百合是有人精心呵护的,不是山谷中的野百合。
我在心里暗暗揣测,90岁的老人,身体得多健朗,才能到这山上来贴手抄报,种花呢?
带着疑问迈台阶,差点与路中间的一棵树相撞。见到树上挂着一把扫把与一块木牌,木牌上写:你扫一段,我扫一段,路就干净了。
再往前走了二三十米,树上又挂着一把扫把和一个木牌:哪怕你只扫一个台阶,也是在献一份爱心。恍然大悟,在下山通道的入口处看到的扫地阿婆原来不是清洁工,而是自愿、无偿地在做好事。
爱人觉得这是一次教育孩子“献爱心,送温暖”,“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好时机。和我们商量说:“我们一起来扫台阶吧!”我提议一人扫一段路。孩子满口答应,要求爸爸先扫,给我们做榜样。爱人带头行动起来,取下挂在树上的扫把,认真地扫起了台阶。
我们每扫一段路,就念一下树上的木牌。“天冷,心暖。”,“爱心人捐赠扫把,有新的、有旧的、有竹子的、有塑料的。”,“从刚开始的一把,到现在的十余把。”“有的人借用扫把忘记还!”……
我们一路扫台阶,一路欣赏种在石崖边上的花和绿叶青菜。因为空间有限,每一处只能种一株花或三五棵绿叶菜。冬日里,一簇一簇生气勃勃的绿,靓丽了整条小路。一路下山,我发现整条小路都很干净,需要扫的只有从树上飘落的黄叶。一路下山,我只看到一个饮料瓶和一张面巾纸被主人“遗忘”在路旁。一路下山,从木牌上的日期和内容,我读到了一些信息:富有爱心的老人,自发自愿、无偿地在爱护、绿化这条山间小路。进行这项公益活动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持续了一段时间。慢慢地,一点一滴地把爱和温暖传递给路人,感化路人,让路人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我们就是被这温暖的氛围包围,而行动起来的路人。也有一小部分人,还读不懂爱,体会不到温暖,感受不到美好,“遗忘”了饮料瓶,“借”走了扫把。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爱心和温暖的传递不会因为个别人的不友善而中断的。
邂逅这条山间小路,带给我最大的触动是“暖”。这是一条非常有教育意义的路,我告诉自己,要带着孩子多去感受这条暖心小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