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里来水了。。。”一早就听到路过家门口的行人互相通告。“流儿大着呢。。。”言语之中充满了欣喜。
已经好几年没来水了,淀里早已经干旱了多年,之前的一望无边的苇子地早已经变成了庄稼地,连芦苇的根须都被人用机器挖出来当做药材卖掉了。于是淀里逐渐由盈满的生机与神秘变成了荒凉和裸露,除了杂草和一块一块的长势并不喜人的玉米或几片稀疏的树林外,在没有其他的有趣之处了。
村头的河道早已经干枯了多年,村里的几个人想到可以卖掉河底的泥土赚钱,于是又用挖掘机和翻斗车在原本平坦的河床上挖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巨大的深坑。一切都变化的如此之快,只是因为淀里没水了,已经很久没水了。。。
村子就在淀边,千百年来一直没有挪动过。由最初的水旱码头,到现在偏僻村落,巨大的改变仅仅不足百年的时间。爷爷曾给我描述过几十年前属于他那个时代的白洋淀的样子,一望无际的苇子地,接天的莲叶荷花,数不清种类的飞鸟水禽,叫不清名字的各类鱼虾,摘不过来的莲蓬、菱角、鸡头、白花菜。。。可现在这一切都变成记忆和爷爷一起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没水了,很久没水了。。。
在记忆里每次来水都是很让人高兴的事情。“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水带给白洋淀人的不只是灵气,更会带来大量的鱼虾,也给半渔半农的白洋淀人带来无尽的希望。守在水边,留通村自古就以捕鱼闻名。每到此时村民们一早就会兴奋忙碌起来,拿出早已尘封了许久的渔网,没有网的也会赶紧买来几条,准备好渔具,张罗着即将开始的捕获。天刚刚亮,兴奋的人们就已经站在河边辛勤劳作了。
船,已经闲置了很久的船,终于又开始活动起来。在干枯的河边沉睡了太长的时间,现在又可以在波浪之中,一展风采了。于是架上棹,愉快的在宽阔的水面上自由而欢快的起伏穿梭。船上满载着欣喜与希望。
准备好了,渔民早已经站上了船头,一只手托挽着撒网,另一只手攥着长长的纲绳。身子一扭,然后将托着网的手向空中一扬,渔网便像张开的大嘴一样向远处的水域飞下去了。这个撒网的姿势和升国旗的姿势很有相似之处,只不过升旗时旗子抛向空中后的方向是徐徐向上,而撒网却是一直飞落水下,慢慢沉入河底。但动作是一样的美观洒脱。
等渔网沉到水底,就可以收网了,顺着手上的纲绳慢慢的把网一点一点的拉上来,随着网底一点一点的上行,网底的铅坠逐渐收拢,心情也随着有点紧张起来,期待着网里捕捉到的是不是一个丰收的结果。
如果上来后网里白鳞乱蹦,那自然要发出喜悦的欢呼的,就连岸上观望的人也会为之喝彩。如果渔网上来,里面空无一物,渔者自然也不会气馁,因为这一网捕获到的是对下一网的希望。
“干么去来啊?看了看啊?”,“啊,看了看。水流儿大之呢!”,“你也看去啊?”“嗯哪,我也看看去!”去往村头大堤的路上一大早就已经有了络绎不绝的观水的人,老乡亲们互相打着招呼。回来的人脸上带着欣喜,去的人脸上除了欣喜更透着一份渴望。
堤上也早已站满了看水的村民,男女老少,扶老携幼,热闹的如同赶集一般。事实上在刚刚摆好的鱼摊前,早已经有人开始交易了。新鲜的刚出水的鱼虾,人们争先想尝尝鲜。买方卖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表情,旁边不远处就是那奔流向白洋淀深处的浑黄的河水。
新下来的水由于水流冲击河底,很是浑浊,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才会变得清澈。但正是因为他的浑浊,才给水流更增添了几分力量。两岸间隔的站着几个撒网的人,潇洒地将网一次一次的抛洒下去,尽情的享受着收获的希望和喜悦。下游的水面上游来了一条机船,甘于挑战逆流而上的困难,顶着巨大的冲击力,怒吼着冲过大桥,游到河的上游去了。站在桥上观看的人发出称赞的欢呼。连在桥上通过的车辆也都放缓速度,仿佛在向远去的机船致敬。
来水了,终于来水了。。。
其实水的到来已经并不会给大部分村民的生活带来改变,但来水了,带来对之前有水时候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望。
淀里来水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