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土乡社火“滚灯”

时间:2014/9/27 作者: 莽原 热度: 86017

土乡社火“滚灯”

海东河湟谷地每逢过年,村村皆以跳社火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企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虽说步入了二十一世纪,但那古老的乡村茅草社火,它以自己独具特色的魅力,吸引着一代代土生土长的的河湟儿女,虽说没有都是街头社火的壮观场面,也没有舞台服饰的精美绝伦,但那含义深邃、人文娱乐兼顾的节目让其熠熠生辉,那自制的道具、悠扬婉转的乡曲、迥异引人的阵容,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文化韵味。

提起土乡红崖子沟乡上沙沟村的茅草社火,无不夸赞肯定,王文晋降妖、高三上坟、踩高跷、花灯舞、滚滚灯……虽说年年演,但年年盼,百看不厌。上沙沟村是个文化村,自旧社会以来,此村的茅草社火在土乡享有盛名,且不说其社火阵容,单说一些节目的渊源,颇具有神秘感。

当夜色朦胧,月上柳梢之时,在那广袤的夜空下,演出场地人声鼎沸、锣鼓喧天、灯笼高挂。花灯、罗汉、狮子、滚灯……依次上场。只见社火场地中,灯火辉煌,人头攒动,场外人们踮脚观之,争相一睹夜社火的风采。在夜社火诸多节目中,最靓丽的要算“滚滚灯”了。它不同于湟中县的排灯,也有别于乐都县的黄河灯阵,它阵形严整,走四门、龙戏彩球的阵形,从远处看颇为壮观,可以与舞龙相媲美,在高处鸟瞰,恰似一条火龙升腾苍穹。

“滚灯”的道具是一根手腕粗细的木棒顶端固定一圆形灯笼,内有一转轴,轴上有固定蜡烛的小孔,灯笼外面用白色棉花纸糊上,再在其表装饰上各具特色、花形不一的剪纸图案,其内点上蜡烛,演出者头裹白羊肚手巾,身穿演出服,领灯者手拿一小红灯笼,在领灯者的引领下,走四门、龙戏彩球……只见茫茫夜色中,滚灯时而升起,时而伏地,起起伏伏,井然有序,那神行划一的动作,让人大开眼界,那穿梭起伏的阵形,俨然一条苍龙在啸傲长空,真是别有一番风采在眼前。

“滚灯”这一节目成为上沙沟村茅草社火的靓点、热点、焦点,是土乡独一无二的节目,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绽放在河湟流域的文化之园中。提起此村滚灯的渊源,据老人们讲有一定的讲究。据说上沙沟村茅草社火自旧社会以来禁止舞龙,甚至不让上一村子的龙身不得经过上沙沟桥,迫不得已要过桥,必须要灯官老爷率领社火众身子煨桑祝祷神灵,方才同意过桥,追其原因,众说纷纭,不得深知。或许与上沙沟村山势有关吧。但龙又是河湟流域民众心中布雨滋物的神灵,村村敬拜,是大家的一种圣神图腾。由于迷信的束缚,甚为敬畏,但聪明的老一辈人以自己的聪慧才智,独创出了貌似龙形,但有迥异于龙的滚灯,以替代舞龙,但其步法、阵形与舞龙从舞龙步法、阵形演化而出,专供夜间演出。此举恰与“龙君布雨降福保安康”的茅草社火思想相吻合,又弥补了上沙沟村不得舞龙的遗憾,两者兼而有之。土乡红崖子沟乡十几个自然村,唯独此村的“滚灯”节目独领风骚,如一朵奇葩盛开在河湟大地上。

“滚灯”声光具备,当一阵形跑完,滚灯人马皆将滚灯平放地上,来回整齐的滚动,间或高高跳起,与此同时,滚灯者高歌社火曲子以助其阵,那悠扬的唱腔、动听的歌词,整齐的队形,灯光煜煜的滚灯,彰显了始创者独具慧心的聪颖。虽然夜黑天冷,但丝毫化弱不了围观者的热情。望着场内忽而激扬腾起,忽而幽默转身伏地,疾走盘旋的一串滚灯,深深牵引着人们的眼球,人们被滚灯的艺术魅力深深折服,以往你推我搡,你喊我嚷的哗闹,伴随着滚灯的光流而归于宁静,那宁静沁出的致远显现出人们对传说中的吞云吐雾、张牙舞爪、布泽甘霖的龙的膜拜与虔诚。

月上中天,一场热闹的夜间社火接近尾声,在灯官老爷的一段富有韵味、富有文化的祝祷词中拉上帷幕。只见人流如织,拖男携女,呼朋引伴,一路的嘻嘻哈哈,一路的你评我议,但对“滚灯”的赞词经久不息。那貌似苍龙的滚灯带着人们的虔诚与祝福,将来年的风调雨顺传向那缥缈的九重天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