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庆幸
其实我一直在庆幸,庆幸这样的生活总是好的——每一个清晨,睁开惺忪的睡眼,迎接崭新一天的第一米阳光,深呼吸,不管青春的梦想是否依然如初般清晰且明亮,年青的我们总能找到向前的理由,迈开步子开始着新的节奏——有张有弛,即便偶尔有苦痛,我们还是在尽力,尽力让自己活地潇洒,尽力让自己更贴近幸福,这是青春独有的特质,附加于每个人之青春的特质。
可渐渐地,我失去了对普世的感动,竟一时间忘记了震撼心灵的感受。机械般的生活像一方大大的模具,日渐打磨并使人生走向规矩化。我在庆幸,庆幸这是我以为的成长的标志。
这些年跌跌撞撞也走过,只是思考地太多便成了负累。是的,我一直被这么告诉着,我相信这是真理,起码用来劝慰曾经因为枯叶,落雨,飘雪,阳光或者笑脸而满含泪水的自己时屡试不爽。我还是在庆幸,庆幸还能被这么告诉着。
曾经看到朋友转载过一句话,大概的意思是:如果能与过去的自己面对面的话,一定会一巴掌扇过去,因为那个自己做地错事太多了。我初看到这句话,真会有一种想狠抽过去那个自己的冲动,只是迫于了无法实现的无奈。现在,当我再回想起这句话时,却没有了当初的冲动。取而代之的是:如果真能与过去的自己面对面的话,那么现在的我一定才是那个被狂揍的人,因为曾经做错了的,现在还执着地错了。于是我又在庆幸,庆幸我们不能与过去的自己出现在同一个时空里。
我不是归人
以前我总在想,我所历经的一些人事随着远逝的年华,终会成为我生命里的过客。所以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时间主义信奉者。直到我看到这样一段文字:以前的我总是在旅途上认识不同的人,大家开心地说话,而现在我只希望拥有自己不被打扰的隔膜,裹紧毯子在梦境中走完我的旅程,因为我越来越不明白,那些风雨中飘摇的灯火,飞逝而过的站牌,陌生的面容,廉价的外卖咖啡,喧嚣的车厢,充满眼泪和离别的站台,延伸的铁轨,寂寞的飞鸟与我之间,究竟谁是谁的过客,谁是谁命中的点缀。
当然,与之不同是:旅行是一种生活,是生命的另一种赞歌。而我不是一个有勇气去展开一场场旅行的人,在为数不多的几场有目的的行程中,我不会去认识不同的人,也不会跟大家开心地说话,更不会裹紧毯子建立起自己的隔膜,而是几乎连眼睛都舍不得眨地欣赏着过往流动的风景,思起于此,却不知落于何处。
郑愁予先生的:我哒哒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至此,也给了我另一番认识:从“我”到一种“思考”再到真正意义上的回归。其实,若把人生比作一场电影,那么我们每个人便都是剧中主角,怀揣着属于自己的梦想和心情,演绎着自我的角色和人生,同时又点缀了他人时空里的剧情。
震撼心灵的感受
说到电影,我不得不提一提前几天看的一个电影,叫做《世上最悲伤的离别》,讲述的是一个身患癌症将不久于人世的妇女在临终的日子里与家人生活的点滴:即使身患绝症,作为女儿,依然悉心照料婆婆;作为妻子,依然无微不至的关心丈夫;作为母亲,也不失适宜的打理孩子们的起居……直至离开人世。
我承认,好几次我哭了,并念念不忘地在当晚的梦里扮演了这样一个因疾将终的人,的确,苦不堪言。所以我说:许多事情我们不必去亲身经历,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光怪陆离。我们不可能去历经每一个场景,却可以尽我所能的去体味和思索我们已经经历和正在经历,已经看到和正在看到的种种人生。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丰富自己的阅历,尽可能的避免因为无知和鲁莽伤害别人,伤害自己。
当然,我爱胡思乱想,这只是一个侧面认识。
看完电影,当即便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岁月如流梭,隙中窥白驹而过,生命的音符,承载着厚重的悲甜与苦乐,奏响着永恒的乐章,连绵且充满着大爱之光芒。我曾经存在过,或许,不!是一定,一定在别人的生命里烙下了无法抹去的印记。可这不是我存在的目的,而我存在的目的只是简单且率真地为着放宽自己的心灵,在自己应该存在的世界里,爱我所爱之人,并不失信仰地感激和回报爱我之人,直至生命终结,这是无悔的人生。
现在看来,这些句子不见得优美,却写得真切,这是震撼心灵的感受。
面对爱情,人生真的无需知道太多
忽然发现,从开始到现在,痛苦只是因为相爱的彼此一直只有一念的距离,一念之差,却山也迢迢,水也迢迢。
偶尔的偶尔,我会忽然想起一些名字,这些名字曾在我人生的某个阶段,真实的存在于我的生活里,其中某个甚至曾经也被自己视为生命之重。可如今再想起来忽觉得遥远,遥远的那么不真实,不确切,就仿佛飘忽的梦一般轻柔,隐约。才发觉记忆在时光面前是多么的苍白,尤其是在面临苦痛时。这也许是人类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吧。所以我不常去恨一个人,因为那样比爱一个你永远都无法走进其世界的人更痛苦,更折磨。你需要时常回味这种痛苦,然后告诉自己正是别人的错误导致了它的存在。承诺,谎言这些都使我受到现在看来已是无谓的伤害,只是因为我过分的掩饰和哪怕一秒都不肯将之放纵以致弥漫身心的矜持,而渐渐淡化和退却在记忆里。
也许的也许,不只是内河,每个人体内都存在一种与飞蛾扑火相似的元素,遇到适度的光和热便会显得义无反顾。就像那首歌所唱:I don’t know much ,but I know I love you. And that may be all need to know.我想爱之最大最深也不过如此。
深锁眉愁不见愁
有时候,我会让自己暂且沉浸在某个故事里,嗯……并不知羞地认为:此不过人生的一场游历。故事里外的人生千丝万缕,太多相似,又太多不同。相似的无非是日升日落里的喜怒哀乐,可不同的是:
打开一部故事,从扉页到尾页,不过一指之厚,一日之长便能历经一个人的一生:从小到大,从生到死,仅此而已。可就是这“不过一指之厚,一日之长”却浓缩尽主人公一生的情感,所以,未免,这里的每一种情感被描绘的都太过深刻,让人感知的都太过沉重。也所以,我永远都写不出另一个故事,因为在我的世界里我会认为人生经不起概括,岁月经不起浓缩。否则,令人太过绝望。我能做的也许只有认真演绎着自己的人生故事,不会因为悲伤按下快进键,也不会因为美好而放慢时光的步伐。当然,这也由不得我。
如此种种,当你看我突然眼神涣散,坐在一旁发呆,却深锁眉愁不见愁时,大可以拍拍我的肩膀说:“嘿!该吃饭了。”
跟往事干杯
人生际遇就像酒
有的苦,有的烈
这样的滋味
你我早晚要体会
也许那伤口还流着血
也许那眼角还有泪
现在的你让我陪你喝一杯
干杯,朋友
就让那一切成流水
把那往事
把那往事当做一场宿醉
明日的酒杯莫再要装着昨天的伤悲
请与我举起杯
跟往事干杯
——摘自 姜育恒《跟往事干杯》
时光转,老不去流年。站在每一天的结尾回看这些日子,快得让你那么措手不及。
今天拾掇书橱,意外发现了被自己一起带入大学,却已尘封将近三年之久的一本日记,其中记录的是自己复读时每天的生活和心情。我没有写日记的习惯,那是第一次。打开日记,首页便是自己曾凌乱的字迹:“多少年后,当再翻起这本日记,无论世事多少沧桑,也无论你身在何处,身兼何职,你都不应笑出声来。因为那是你的一段心伤。”回顾那些个斑斑字迹,我似乎的确要笑出声来。现在,我,就是一个转身的时间,已然置身事外。或许当初我不是输给了一场考试,而是输给了自己。这是后话。
自觉人生真是奇妙,局里局外,往事如烟,我所读到的那个自己,而今,也只不过演变成了一个故事。曾经按不下的快进键,到如今能按下时却早已释然。广告词里说“悠悠岁月酒”,也罢。岁月悠悠如酒,碰杯于往事,对酒当歌后,就让你,就让我掬一捧清泉来把酒杯装满。
至于日记,我会保留,可文憎命达,那便是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