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前夕。星期天早上正在睡懒觉,急促的电话铃把我惊醒,几个一同入伍的战友约我到昔日的军营一游。说是马上就到我家了,喊我赶快起来迎接。这些返乡的战友,自打退伍离开就再没有到过往日的驻地,“八一”来临之际,思念之情难以言表。其实,三十多年过去了,身距驻地百十公里的我,也只是利用办事的间隙到过两次,每每踏上我们曾经战斗学习过的营盘,心情都激动不已。
公元一九八零年十一月,我们这些刚刚迈出校园的青年学生,响应祖国召唤,履行自己的义务,带着亲人的嘱托,满怀对未来的期盼,来到塞北山城——赤城,加入到解放军的行列中。打那时候起,赤城就成了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终生怀恋的故乡。
记得是一九七零年的冬天,在我出生的冀东平原的小村里,突然来了一批拉练的部队,一下使从未住过部队的小村沸腾了起来,以前只是在电影里看到的景象,真实的落到了现实。部队刚到村里,大队干部急忙领着查看号好的房,陪着部队干部安排住处,很快就安置妥善。战士们刚刚放下背包,就拿起了扁担、扫帚,为房东家挑水、扫院子、打扫街道(那时村里没有自来水,吃水用水都是用水桶到村里的大水井里去挑),纷纷忙活个不停,村里的老百姓看了高兴万分,尤其是那些军烈属们,看在眼里甜在心里,自豪感难于言表。从那时起我们这些从小崇拜部队的孩子,变成了对部队生活的向往。
时间过得挺快,一晃我们这些当年崇拜军人的孩子就到了参军的年龄。当年的伙伴们高考落榜,怀着报效祖国的心情,同学们相约参军,几番周折走进了军营(那时全国到处都是参军热,指标紧张)。
刚刚踏入军营,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紧张的新兵连生活,从队列训练到轻武器射击,穿插着夜间拉动(紧急集合),一步步锻炼着刚走进军营的我们,很快我们就适应了新的生活,新战友们训练工作抢着干比着干,你追我赶,处处争先,思想上体魄上都得到了良好的锻炼,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1年元旦过后,我们被分到了老连队。下连后,老连队的风气更是催人奋进,一股热火朝天的景象,促使我们更加努力工作。记得刚下连时,我们分到同一个连队的新兵整天相互“盯梢”,尤其是勤务工作,生怕自己做到别人后面,每天早起提前一个多小时起床,起床号吹响前,把连队的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再把宿舍用水打好、把开水烧好。还经常帮助别人洗衣服、拆洗被褥,帮助附近老乡干些杂活农活等,一有闲暇就跑到炊事班帮厨,当时的连队一片赞誉之声,连队干部老兵都说:这批新兵不错,素质高工作积极。其实并不完全如此,老连队的气氛和环境,激励着大家,督促着每一个战士不由得不干,在那样的环境里,大家都踏踏实实的干工作,谁还甘心落后呢。记得在下老连队的前半年,应该是前四个月(因为我是“五一”离开老连队,到张家口参加那次华北演习的,全师共选送60名战士,作为未来骨干培训对象参加演习训练,半年后我们才回到久别的老连队),刚下连的四个月里,我就得到了连队的三次嘉奖,对我的鼓舞不言而喻。
来到军营驻地,昔日的营盘正待拆迁开发,老连队的营房还在,一行六人仰望三十年前的旧居,更是牵动每个人的思绪,回顾当年的连队生活,让每个人激动不已。人生最美好的几年时光,在这里变成了美好的回忆,岁月流逝,恨不能回到当年。
赤城是块宝地,这里养育着“赤诚”的人民。记得临近军校招生考试,在师教导队集中复习时,炮兵科田参谋带领大家复习的间隙,聊天说到赤城人民时感慨地说:赤城人民有颗赤诚的心。这里的人民朴实、诚恳、厚道,尤其是世代勤劳,待人热情宽厚。如今重游故乡,昔日的旧城“面貌全非”,笔直的街道,美丽的环境,林立的高楼,挺拔的松树,就像换了一个城市,昔日的沙河变了摸样,以前的大牲口市场不知去向,豪华的宾馆替代了大车店、小旅馆,漂亮的街灯点缀着山城,赤城人民用这双勤劳的双手,在短短的三十年里,把个贫穷的家乡建设得好似换了人间,使这些思念第二故乡的人们迷失在了回家的路上。
工 凡 2013年8月13日于宣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