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长期的人类繁衍和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地区、各民族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言和文化。不要说民族语言,就是汉语也是五花八门,闽南话、粤语、西北话、东北话、上海话、北京话等等,犹如各地戏曲一样风格迥异,南方话委婉含蓄,北方话慷慨率直。因语言文化的不同又演绎出多姿多彩的政治、社会和生活文化。如果你不会说上海话,上海人一定会说你是“乡下人”,北京人把不会京腔的人说成是“外地人”,在广州买东西会听到让人一头雾水的“鸟语”……其中总让人感到明显的歧视。
但来到新疆以后,竟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也没有了在北京、上海时的茫然与心虚。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也是最古老、最大的移民地区。虽然地处边塞,但新疆人心胸开阔,兼收并蓄。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带来了家乡的方言土语,南腔北调在这里汇集相融,相互碰撞。久而久之,形成了新疆独特的语言文化。
我一直在留意和记录新疆语言,总想写出来告诉大家,但一个地区的语言纷繁复杂,很难把它说清楚。在这里只是粗浅地谈谈自己的理解。
新疆话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多样性、民族性、方言形象、语音夸张、语法有趣。
新疆话是多种语言的融合和统一,呈现了多样性。
在长期的移民过程中,最先来到这里的人们,会把自己家乡的亲戚、朋友、老乡介绍到新疆来,后来的人还会继续这样做下去,久而久之,在一个地方会集聚众多来自同一地区的人们,自然会形成具有原籍特色的地方文化。比如阿克苏的上海话、哈密的甘肃话、兵团的河南话以及乌鲁木齐明德路上的天津话、北门(迪化)老新疆话等。虽然这些地方话也保留着原有的风格,但更多地融入了本地元素,逐步形成了相对统一并约定俗成的说话风格,也就是新疆话。
总的来讲,新疆话是以综合语音为标准音、以西北特别是甘肃的方言土语为基础方言、以汉语并兼收民族语为语法规范的语言。
新疆话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来到新疆你不必为语言发愁,也没人奇怪你的腔调发音。
新疆话融入了许多少数民族词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新疆,各民族之间长期和谐相处,各民族文化互为影响,新疆话里就有许多少数民族常用词。“ 羊缸子”:妇女,媳妇 ;“ 巴郎(子)”:男孩、年轻小伙;“哈(啦)马嘶”:全部,一股脑地 ;“尧尔达西、雅达西”:同志、朋友;“ 买格赖”:过来 ;“ 皮牙子”:洋葱;“ 雅克西”:好!等等。
下面这样一段新疆话就非常具有代表性:“曾经有一个二道桥的丫头子,说要给我拉一辈子的拉条子,我么尔视。后来又有一个山西巷字的丫头子,说要给我揪一辈子的揪片子,我还么尔视,当我蹲在西大桥底下啃着干馕,抽着莫和烟沫子的时候我后悔求字的,如果胡达能在给我一次机会就是让我吃一辈子的皮亚子我都愿意”。
新疆话里的方言也很丰富。
有些方言是普通话用词,只是赋予了特定的含义:“房子”:家; “ 尔视”: 理睬;“ 勺、勺子”:傻、傻子 ;“老道”:能干; “喧幌”:聊天;“ 章程”:有本事、拿架子;“悄悄”:闭嘴不说话,不要太嚣张;“言传”:打招呼等。
有的方言带有明显地方特色: “抹搭”:麻烦,问题; “苒”:粘人,烦人,做事情不利索 ;“ 尔”:撂,扔。如“尔到一边去撒”;“胡里吗汤”:稀里糊涂、乱七八糟 ;“这搭、那搭”:这里、那里;“楞松(的)”:使劲地、不遗余力地;“一头囊(ha)上(下)去”:一直走过(下)去;“ 二转子”:即混血儿;“ 缠头”:苒不清楚的人,知识少、脑子缺根筋的人等。
还有个别词正反意义倒用,诙谐幽默。比如 “歹”字:是“好”的意思,比如“太歹了”“歹得很”,实际上是反话正说。“儿子娃娃”:男子汉大丈夫,有说话算数、豪爽、勇敢、有本事等含义。形容小伙子漂亮会说“恶小伙”。把“厉害”说成“歪”等。
新疆话最有特点的还是发音。
受少数民族说汉语的影响,感叹语气词特别多。说话之前常常先发出“咦......”、“唉.......”、“哦……”等语气词,用词和读音夸张,音调拖长,既引起别人的注意,又强调了感情色彩。如:慢慢儿…….(超长音)、在那---搭(在远处那---里)。有人曾在塔城问路好走吗?当地人说:咦---路宽宽的呢,连骆驼都过得去呢!问到目的地还有多远?他会以路途的长远拖长音,如果很远他会说:直直(拖长)-----就到了,说到最后已经喘不上气起来了,说明还很远。
新疆话里有许多比喻词,非常生动。比如形容路途近:“牙长一段路”;说干不成事的人:“狗尿苔”;把瘦高的人比喻为“黄瓜架”等;“生气”说成“肚子胀”。
新疆话里为了图省事,嘴巴不喜欢张圆了说话,把许多卷舌音发成齿音或舌尖音。比如“干啥?”说成“干撒?”,而且经常把许多疑问都说成“撒”:“来呀!”--“来撒!”;“好吗?”--“好撒?”。还有“裙子”说成“穷子”,“说”读fo (佛),“喝”说成“哈”来一哈(下)等等。
“女孩男孩望着河滩公路上的车水马龙。男孩说:走撒,到我们家吃拉条子器撒,女孩说:我不器,不撕拉条子就撕揪片子”。
新疆话在语法上词尾缀词特别多。
常加的缀词如“子”:碟碟子,盘盘子,皮牙子,毛驴子,娃娃子、肝子等等; “呢”:好呢,行呢;“很”:歹得很、美得很……等。爱带“的”。当地的一位民间艺人说过这样一个段子:羊头肉凉拌(哈)的,把人看的馋(哈)的,看起脏(哈)的,吃起香(哈)的……
尽管新疆话有如此复杂的语法和含义,但并不苦涩难懂,听起来不太困难,许多方言土语通过整个句子或语境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说真的,新疆话很难描述清楚,而且写的绝对没有说的好听。新疆话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而且内涵了许多社会、民族和民间文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好好品味。
2008年5月26日乌鲁木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