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虽然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众多的矿产资源,盛产许许多多的名优特产品,但工业发展水平比不上内地,特别是加工制造技术工艺明显落后于内地发达地区,先天不足影响了新疆经济的发展速度。新疆牛羊产量肯定在全国名列前茅,但牛羊产业却与之不相般配。
来过新疆的人都知道,新疆的牛羊肉非常好吃,但全国大多在吃内蒙的小肥羊,喝的是伊利牛奶。还有羊皮,内地把新疆的牛羊皮拉走,然后切割制成各种牛羊皮制品,据说,一张羊皮新疆只能切出三张薄皮,而内地可以切出七张,甚至达到十多张。不要说制造技术,就是原材料加工一项,在成本上就难以内地公平竞争。
还有新疆生产的白杏,口感非常甜美,但在新疆只是装箱内运和晾制杏干,每到收杏季 节,整箱的白杏被拉到浙江,聪明的南方人把杏肉做成罐头,把杏核做成椒盐、牛奶等味道的干果,起名为银杏核,然后再拉回新疆,其价格已成了白杏的几倍。我这样说决不是在褒贬,只是替新疆惋惜。
但令人欣慰的是,新疆还有许多古老的传统工艺制造,产品闻名全国。英吉沙小刀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英吉沙是南疆的一个小县城。相传,古代西域有个水草丰美的地方,那里的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太平。可是后来从沙漠里来了一个能喷沙吐风的怪兽,一夜之间,美丽的家园变成了寸草不生的荒漠。为了夺回家园,人们与怪兽展开了激烈的搏斗,然而怪兽非常凶猛,许多人丢掉了性命。后来,有人发现怪兽害怕耀眼的闪光,于是人们就把珍珠宝石镶嵌在最锋利的匕首上,借助珠宝眩目的光芒,终于将怪兽杀死,人们又回到了从前的家园。这个美丽的传说也流传至今。虽然传说无从考证,但精美的刀具确已成了维吾尔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新疆大多是游牧民族,艰苦的生存环境,造就了这里的人喜欢用刀的习惯,切肉、杀瓜、搭建帐篷……等等,直到现在,少数民族同胞还有佩戴小刀的传统。正是因为需要,新疆的制刀产业也就应运而生。
英吉沙小刀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因产地在新疆英吉沙县而得名。它选料精良,做工独特,造型美观,纹饰秀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英吉沙小刀多数为弯刀,但不像蒙古刀弯度大。刀把有角质的、铜质的、银质的,和玉质的,非常讲究。无论哪一种刀把,英吉沙的工匠们都要在上面镶嵌上色彩鲜明的图案花纹,有的甚至用宝石来点缀,玲珑华贵。
因为英吉沙小刀坚硬、实用、漂亮,不但受到当地人的宠爱,也越来越得到内地朋友的喜爱,也成为了新疆最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之一。在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到处都会看到销售英吉沙小刀的店铺,店内琳琅满目,各式小刀会让你眼花缭乱,大的有一尺多长,小的只有一两寸长。
去年有几个朋友到新疆来,我陪他们专门到大巴扎购买纪念品。刚到大巴扎,朋友们不由自主地走到了卖小刀的店铺,卖刀的维族小伙子非常兴奋,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向朋友们介绍他的英吉沙小刀。大家顾不上小伙子的介绍,纷纷拿起喜欢的小刀欣赏起来。
不知道谁说了一句:“这是正宗的英吉沙小刀吗?”维族小伙子拿起一把小刀,猛地向摆放小刀的铁架子砍去,只见火花四溅。小伙子将小刀拿 到朋友面前,让大家看小刀的刀刃,果然毫发无损。
朋友问他:“刀锋利吗?”只见位子小伙子卷起袖子,用小刀刷刷刮了两下,因为维族人属于白种人种,汗毛是金黄色的,而且比较浓密。刹那间只见金黄色的汗毛纷飞,轻飘落地。
看到眼前的一切,让我想起了《西游记》里孙悟空拔毛变猴子的情节,只是眼前的黄毛没有变成小猴子。小伙子虽然没再说话,但看得出来他是一脸的得意。
朋友拿起一把刀问他,一把刀要多少钱?
180元!小伙子也很干脆。
朋友说太贵了。
维族小伙子以他习惯的方式说道:你说多少钱?
朋友支吾了一声:100元还差不多……
维族小伙子过来准备拉朋友的手,我知道只要他和你的手一拍就算成交了。没来过新疆的人不知道,新疆卖东西价格要谎是很大的,按我的经验一般只给三分之一,曾问其缘由,维族人告诉我这是从内地学来的。如果你还价以后最好是买下来,哪怕是挨宰也只能认栽,因为这里的少数民族不喜欢言而无信。
我知道朋友的价钱给高了,我赶紧走过去对维族小伙子说:不行,太贵。
小伙子一愣,问我:你给多少钱?
我说:一百块钱三把。我知道像这样的小刀平时也就是卖五十元左右。
小伙子迟疑了一下,好象明白了什么,好像下了决心似地说:开张生意,一百块钱两把!
但我坚持说要三把,最终没有成交。
离开小店,我告诉朋友,小伙子说的价钱还算公平,但你们坐飞机回去是不允许带小刀的。听完我的介绍,朋友们没有说话,看得出来他们有些失望。
尽管朋友们采购了许多新疆土特产,但没能带走一把自己喜爱的英吉沙小刀一定是这次留下的遗憾。
我知道规定是为了确保航空飞行安全的无奈之举,但也常想,为什么不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英吉沙小刀能够满足更多人的喜爱呢?
我真的担心英吉沙小刀慢慢会被人们忘记。
2007年6月4日乌鲁木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