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回族美食

时间:2013/2/17 作者: 走读新疆 热度: 58841

回族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民族,由于“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特点,所以大家对这个民族并不陌生。对新疆的回族印象最深的还是他们的饮食。                               

有人曾这样评价新疆的饮食:维族人用胃吃饭,回族人用舌头吃饭,汉族人用眼睛吃饭。

意思是说维族人的饭食大多讲究热量和维生素,对肠胃很有好处,比如被称为“十全大补”的抓饭、类似分餐的拌面、烤包子、馕等,吃下去肠胃非常舒服。回族人则讲究口感,比如回族人常吃的粉汤、丸子汤、椒麻鸡等,牛羊肉也喜欢精细烹制,盆盆肉与手抓羊肉就有很大不同,就连回族人制作的凉皮子也是酸甜辣麻,颇受人们喜爱。汉族人用眼睛吃饭,意思是汉族人讲究花色和品种,餐桌上总会摆 满各式各样的菜品,四凉八热、四碟四盘四碗,荤素搭配,颜色相间,让人赏心悦目,至于如此配备的原因则很少有人说清楚。

如果说以维吾尔族为代表的新疆穆斯林民族饮食较完整地保留了西域清真饮食传统,那么,回族饮食则在保持清真饮食的基础上,多方位的融入了中华饮食文明,使回族饮食独具特色,成为中华饮食之花的一朵奇葩。回族饮食最具清真特色,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清真饮食的代表。

回族是一个讲究卫生的民族,走进清真饭店,窗明几净,桌椅、餐具整洁,总给人清爽之感。

回族饭食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当属面食。走在新疆的大街小巷,你总会看到他们制作的拉面、馓子、饸饹、长面、麻食、馄饨、油茶、棍馍等,或水煮,或油炸,或蒸制,品种之繁,花样之多,味道之香,技术之精,无不显示着回族人民的聪明才智。         

让人喜爱的回族饭食当属甜食了。阿拉伯穆斯林妇女生下小孩后,用蜜汁或椰枣抹入婴儿口中,才开始哺乳。回族婴儿出生后,也有用红糖开口之俗。回族著名菜肴中,有不少是甜菜,如它似蜜、炸羊尾、糖醋里脊等。米面中的甜食就更多了,如凉糕、糍糕、江米糕、八宝甜盘子、甜麻花、甜馓子、柿子饼、糊托等,回族还把穆斯林的传统美食油香做成了甜食,调制面团时,给里边加入蜂蜜、红糖等。这也是与阿拉伯穆斯林喜欢吃甜食的渊源。

谈到回族美食,不得不说牛羊肉。回族特别喜爱吃牛羊肉,这和伊斯兰教义有关。伊斯兰教倡导食用牛羊鸡鸭鱼等肉,禁戒猪马驴骡等不反刍的动物及凶禽猛兽之肉,禁吃自死禽兽的肉和一切动物的血。穆斯林们所吃动物,都请阿訇念经代宰后才能吃。这些动物都具有良好的外观形象、鲜香的嗅觉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是纯洁、可口、富于营养的佳美食物。以羊为例,性情温顺,自身洁净,其肉美味可口,同时还对身体有滋补食疗作用。

 

可以这样说,在中国辽阔的国土上,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会有回族人。长期以来,回族与汉族等兄弟民族和谐相处,生息与共,相互影响。正是这种居住特点,又为回族饮食引进了更多地品种,例如饺子、馒头、粽子、元宵、月饼等。回族在制作这些品种时,按照自己的民族传统进行创新改造。例如饺子,不仅是改成清真饺子,而是在佐料、作法,甚至吃法上都进行变革,其中的酸汤饺子就是回族人的一大发明。在乌鲁木齐的文艺路上就有一家制作酸汤饺子的餐馆,每到吃饭的时间几乎是座无虚席。

 

 

 

 

 

 

但最能体现回族饮食文化特色的还是流行民间的宴席----“九碗三行子”。回族人在举办婚丧礼仪活动中,多用“九碗三行子”招待客人。“九碗三行子”是指上九碗菜,每碗大小相同,排列成每边三碗的正方形,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成三行,故称“九碗三行子”。

这种宴席摆放讲究,上菜也有说法,通常是先在桌子的四个角摆上肉菜,称之为“角肉”;然后上四边的菜,其中相对的两碗,名称要对应,称为“门子”,“门子”菜就是菜名,而花样和原料可以有所不同,比如东面是“丸子”,那么西边的菜也必须是“丸子”,但一边可以用牛肉,另一边则用羊肉,还可以放鸡蛋、木耳等原料以示区别;最后上中间那碗菜,一般放凉菜,讲究些的中间放火锅。

“九碗三行子”的菜都不用油炸,而是采用蒸、煮、拌等烹调方法,原料以牛羊肉及白菜、豆腐、粉条、木耳、黄花、鸡蛋、葱花、辣子和其它蔬菜。由于这些菜都不过油,搭配合理,吃起来爽口不腻,自有一番风味。

每次品尝回族人制作的美味佳肴,不但可以尽情享受美味,也会有一份好的心情,更会感受到回族的清真文化。

                  

2007710乌鲁木齐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3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