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新疆以后,一直留意一个地方,也仔细观察着这里的每个人。这个地方就是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尽力在解读着生活在这里的锡伯族人。
因为母亲是满族人,自己从小又在姥姥家长大,所以对满族的事情总是很留心。在朦胧的印象里,锡伯族人应该是满族的分支,一直生活在东北,到了新疆才知道这里也生活着两万多锡伯族人,无论如何还是难以把锡伯族与新疆联系在一起。
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位于天山西段,乌孙山地及伊犁河谷地
“察布查尔”锡伯语的意思是粮仓,这里盛产小麦、大米,是伊犁州的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县,还是优质煤的产地。他们虽以农业经济为主,但渔猎仍占重要地位,依然保留着浓厚的狩猎民族的风俗。
在辽阔的草原上,人们正在举办一种“希尔旦”游戏。希尔旦——锡伯语为射箭的意思。察布查尔的锡伯族从事农耕已有220多年的历史,可仍然保存古代锡伯族浓烈的狩猎风情。强悍勇武的锡伯族,自古以弯弓射箭、骑马狩猎著称。马和弓箭自然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长期以来,男婴呱呱坠地,长辈就在门口悬挂小弓箭,祝福他日后成为优秀射箭手;十多岁的男孩就能骑上骏马,携带弓箭,跟随父辈去深山逐猎。晚秋初冬,村里男人常常集体出动,围猎野猪、黄羊和野兔。猎场上,猎狗追击,猎鹰捕捉,猎人纵马驰骋围歼野兽。鹰唳、狗吠、马嘶、人喊,场面壮观,热闹非凡。打上野猪,大家平分,路人见者有份,猎人认为这是“天赐之物”,不过首中猎物的猎手可得头蹄,以示奖励。
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的生活习惯也逐步改变。虽然锡伯族人不再围猎,但射箭运动却成为这个民族传统的运动项目中国剑坛许多名将都出自这个民族,因此素有“射箭之乡”的美称。
庙会上最热闹的还是锡伯族民间最为流行的舞蹈——贝伦舞。锡伯语“玛克辛”和“贝伦”,皆为“舞蹈”之意,而“贝伦”则是其民间舞蹈的总称。锡伯族能歌善舞,舞蹈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千百年来,贝伦舞绵延不断,世代相传,保留着极其淳朴的乡土气息,它有广泛的群众性和自娱色彩,不选时间,不择场地,只要点燃了舞意,乐手弹起贝伦舞曲,人们便翩翩起舞,就像阳光下的舞者,尽情地舒展,恣意地绽放。在庙会现场,十多名贝伦舞者时而双手击胸,时而双手拍腿,时而前拍,时而左、右侧相拍,在拍手的动作之间穿插舞步,活泼明快,欢畅热烈,表情幽默诙谐,动作滑稽夸张,总会让人想起东北的大秧歌。
来到锡伯人家,主人热情让我们脱鞋上炕,炕上摆着东北常见的的八仙桌。刚盘腿坐好,女主人就端来了一大盘猪血肠,样子和东北的血肠差不多,但在这里除了用蒜泥还增加了洋葱伴着吃,味儿浓香,油而不腻。男主人给我们每人倒满了一大碗白酒,劝每人喝了一大口。紧接着,又端上了一大盘清炖大块牛肉,我用小刀剔骨削肉,蘸上食盐、葱末和蒜泥,吃在嘴里,牛肉的本色香味,加上浓烈的佐料味道,味美香浓,清香爽口,我非常喜欢这种原始粗犷豪爽的吃法,以至于手不离刀,连主人劝酒都顾不上了。
晚上夜宿在锡伯族人家,躺在暖暖的土炕上,想起了老家东北,想起了至今生活在嫩江、松花江流域原始森林里的锡伯人,想起了抚育我长大的姥姥----一个地道的满族女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