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没有来过新疆的朋友:知道新疆都有什么吗?不管他知道多少,但一定会告诉你有天山雪莲。
记得还是孩提时代,在新疆当兵的舅舅探亲带回了几支雪莲花,妈妈把仅有的一支泡了药酒,出于好奇,总想看看那支神秘的小花,可妈妈像宝贝似的藏了起来。想来好像有两三年吧,直到大哥结婚的时候妈妈终于把那坛雪莲酒搬了出来,亲朋好友也只是尝尝而已。看着大人们喝酒时的那种珍惜,更增添了我对雪莲深深的向往。到新疆以后工作以后,一直想亲眼目睹一下雪莲的芳容,也好了却多年的夙愿。
古人曾这样描述天山雪莲:“大寒之地积雪,春夏不散,雪间有草,类荷花独茎,婷婷雪间可爱。”横贯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冰峰雪岭逶迤连绵,海拔四千米以上是终年积雪地 带,被称为雪线。
雪莲花就生长在雪线以下海拔三千至四千米高寒冰啧地带的悬崖峭壁上。世居于新疆的哈萨克、蒙古、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居民则称此花为“卡尔莱丽”,意为雪中莲花。
据传,这雪中之莲花,是瑶池王母到天池洗澡时由仙女们撒下来的。雪莲被当地人视为神物,饮过苞叶上的露珠水滴,则认为可以驱邪除病,延年益寿。过去高山牧民在行路途中遇到雪莲时,被认为有吉祥如意的征兆,并以圣洁之物相待。
天山雪莲属菊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雪莲种子在零摄氏度发芽,三到五摄氏度生长,幼苗能经受零下二十一摄氏度的严寒。在生长期不到两个月的环境里,高度却能超过其他植物的五到七倍,它虽然要五年才能开花,但实际生长天数只有八个月。哈萨克克牧民告诉我们,一颗野生小号雪莲的长成需要6-8年的时间,一颗中大号雪莲的长成需要3-5轮小雪莲的周期,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去年八月,我终于和几个朋友专门去博格达峰寻找冰清玉洁的雪莲。开车到了达阪城天山牧场的一个小村,每人租了一匹马,由两名哈萨克克牧民带路,就向雪山进发。
山路崎岖不平,有些地方根本没有路,行至碎石达坂,更加艰险难行,坐在马背上随时都有被颠下去的危险,马蹄和石头碰撞的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里回响,让人不寒而栗。我是在内蒙草原学会骑马的,第一次骑 马把屁股磨得血肉模糊,不能坐不能躺,但不甘心,终于学会了骑马。自认为骑术不错,但此时紧张得心跳不止。再看那两个哈萨克牧民,得意得在马上晃来晃去,一付悠闲自得的样子,新疆朋友告诉我,如果和哈萨克人争斗, 一定要把他骗下马来,否则你根本不是他的对手,真的从内心佩服这个马背上的民族。见我们的狼狈相,两个赶马人唱起了哈萨克民歌,歌词听不懂,但旋律铿锵有力,回音响彻山谷。赶马人的歌声缓解了我心中的恐惧,我觉得眼前的哈萨克人是那么的可爱。
海拔越来越高,空气也变得有些稀薄,大家感到气短头沉,我想点一只香烟缓解一下紧张的心情,打火机就是打不着。哈萨克牧民骑马过来,用打火石摩擦着了一块磷片,给我点上香烟。我明白了那些牧人常带在身上打火石的原因了,原来是现代文明在高山冰川面前根本现代不了。
好不容易攀到雪线,一片厚厚的云彩飘过来,刹那间寒风呼啸,乌云密布,遮天蔽日,雨水中夹杂着米粒大的冰雹从天空中落下,过了一会雨停了,又飘撒下成片成片晶莹剔透的雪花,我惊奇地看着这变幻莫测的自然世界。“快看,那里有雪莲!”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大家都赶紧跑过去,但看到的是一株残枝败叶,雪莲花已经被人采走了,大家有些遗憾。
我们继续在冰雪天地里仔细寻找,正当疲惫不堪的时候,突然我发现接近一个小冰湖的附近有两朵正在盛开的雪莲,两朵花就像是一对恋人,看上去在相互依偎,仿佛在说着悄悄话。雪莲花瓣儿碧绿,四周白雪皑皑,远处是晶莹剔透的冰山,更显得雪莲碧绿娇翠,楚楚动人。
每年七、八月份是新疆天山野生雪莲花盛开的时节,然而每逢此时,3000米以上的雪线附近都会有大批不法分子疯狂采挖雪莲。加上近几年气候转暖,雪线上升,野生雪莲的生长区域不断缩小。目前,在海拔3500米以下已难觅雪莲踪影。野生雪莲是靠种子繁育的,盗挖者将它们连根拔起,使得雪莲连开花结籽的机会都没有,导致天山雪莲数量锐减。有关专家呼吁,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遏止,用不了几年,这种珍贵的物种可能消失。
此时我想起这样一部专题片,大意是有一个柯尔克孜族放牧人长期在雪线附近放牧,政府为了保护高山环境,要求牧民在入冬以前都要迁徙到山下牧场,这是这位在高山上放了多半辈子牧的老人在高山上最后一个夏天。
为了记录高山牧民最后的生活,一家电视台全程摄制了这段日子,其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在内地上大学的外甥利用暑假来帮舅舅放羊,看到雪山下有许多雪莲,想采摘一些带回内地卖钱交学费,但被舅舅制止了,为此爷俩还进行一番争论,只记得老人说了这样一段话:孩子,这是真主赐给人类的圣草,你采了真主会惩罚你的!最终外甥听从了舅舅的劝告,空手帮舅舅把羊群赶下了山。当时很激动,由衷的佩服这位柯尔克孜族老人。
雪莲是圣洁的化身、是冰川中的精灵,是上帝赐予人类的“圣人草”。
看着这神态娇艳、略显孤寂的冰山仙女,我突然伤感起来,十几年以后,我们还会看到雪莲吗?到那时会对后人说:我曾经见过雪莲,那是雪山上的“高原玫瑰”……
2007年5月20日乌鲁木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