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的久了,心灵难得有片刻的宁静,内心深处便无法抑制地生出倦意来。无数次,我扪心自问,倘若能在工作间隙感受一下外面的世界,呼吸一下远方的空气,那将是一件无比美好的事情。五台山之行就实现我这个愿望。
一日,去拜访昔日的老战友,他见我很疲惫的样子,建议我休假去外地走一走看一看,既能增长见识,又能愉悦心情,何乐而不为呢?想想手头的工作,我便有些犹豫。恰逢卫生部在内蒙古举办纪检监察工作培训班,领导问我是否愿意参加?想象着借此机会,可以顺路探访一下未曾谋面的五台山,我便欣然应允。
这次出门,的却有些意外,能在繁杂的工作中,去北部地区参加一次培训,实属不易,心里除了激动,更多的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感动。
结束了为期三天的培训后,便乘坐省际旅游车,长途跋涉近千公里到达了五台县台怀镇。据导游讲,五台山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为太行山的支脉,由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五大主峰环抱而成,东台的为望海峰、西台为挂月峰、南台的为锦绣峰、北台的为叶斗峰、中台的为翠岩峰,又称为“五峰山”,后更名为五台山。其中北台斗峰,最为险峻,海拔达3058米,是我国华北地区最高的山峰,素有“华北的屋脊”之称,一直被奉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到了五台山下,下了车,山风拂在脸上,感觉的十分的惬意,随之进入眼帘的便是山林葱郁,景色怡人,古树参天、庙宇林立……我伸开双臂,做了个迎风飞舞的姿态,将自己投入大山的怀抱,尽情的享受大自然的独特美景,仿佛置身于五台山仙境,可谓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五台新志》载:“五台之名,北齐始见于史,北齐以前则称清凉山。”传说远古时代的五峰山一带,气候异常恶劣,常年酷暑,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时逢文殊菩萨在那里讲经说法,见到黎民百姓的疾苦,深表同情,于是发大愿拯救百姓脱离苦海。文殊菩萨装扮成一个化缘的僧人,行程万里到东海龙王那里寻求帮助。他在龙宫门口发现了一块能散发凉风的巨大青石,于是便把它带了回去。当他把那块大青石(东海龙王的歇龙宝石)放置在五峰山一道山谷里,刹那间,那里一下变成草丰水美、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了。此后,那条山谷也被起名叫做清凉谷。人们在山谷里建了一座寺院,将那清凉石圈在院内。为此,五峰山又名清凉山。
山上的寺院五十多处,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因时间关系,主要去了万佛阁、塔院寺,并爬上了大螺顶。其中万佛阁气势雄伟,由文殊殿、五龙王殿、禅房、戏台四个建筑群组成,如同棋盘,占地两千多平方米。
美丽的神话传说荡漾在心里,稍作休息,开始登山探幽寻古,旅途的疲惫顿时一扫而光,全身心地融入了五台山的风光里。
五台山上最大的寺庙叫灵鹫寺,相传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被汉明帝请来的两位印度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从洛阳来到五台山(当时叫清凉山)。由于山里很早就有了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传说中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二人遂产生了在此建寺的想法。因当时五台山是道家的地盘,道家不会轻易地允许外来教派在此建寺。
永平十四年正月十五日,在明帝的主持下,双方达成了“赛法”协议,即约期焚经,以别真伪(相传焚经地点在今洛阳焚经台)。其结果,道教经文全部焚毁,佛教经文却“烈火不烧”,印度二高僧因此获得了在五台山建寺的权利。因此处有释迦佛所遗足迹,还有有“舍利”,再加上此处山势奇伟,气象不凡,与印度的灵鹫山(释迦牟尼修行处)相似,所建之寺,取名灵鹫寺。明帝为表示信佛,追命“大孚灵鹫寺”。
最先去的便是供奉五爷的五龙王殿,相传五爷是东海龙王之子,排行老五,在民间深受世人崇敬,对众生慈悲为怀,有求必应,被世人亲切地称为五爷,因此朝拜他的人也是络绎不绝。我虽不是佛教信徒,但在受世人尊敬的五爷佛前,还是自然而然地按照一般习俗点灯烧香祈求全家平安幸福。
出了五龙王殿,往东到了与之相邻的塔院寺,寺内大雄宝殿在前,藏经阁在后,白塔位居其中。白塔基座正方形,塔身呈圆鼓状,总高约60米,全部用米浆拦和石灰砌筑而成,在青山翠绿之中,高耸的白塔格外醒目,是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院内有四信徒在行我从未见过的“五体投地”跪拜礼,据说有的要做一个月之久,我们则按照导游的说法围绕白塔转了三圈。之后来到了文殊殿,也是众人朝拜香火很旺的寺庙,殿中文殊菩萨是四大佛教菩萨之一,也是除观世音菩萨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萨,象征智慧,所以许多家长前来许愿祈求子女考到一个好学校。
最后一站便是大螺顶了。大螺顶亦称黛螺顶,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小朝台”,大螺顶有四座殿:天王殿、旗檀殿、五方文殊殿、大雄宝殿。五方文殊指的是:东台顶的聪明文殊、西台顶的狮子吼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东台顶的孺童文殊。这五个文殊合塑在正殿。
欲登黛螺顶,必登大智路,大智路由青石辅成,全长508米,共有1080个石台阶。据僧人们讲,走在大智路上,踏1080级台阶,能给人增添智慧,消除烦恼,逢凶化吉,一生平顺。登山几乎不坐缆车的我,这次自然也不例外,何况是爬这有名的大智路了。我一直在人流的前面,似乎不太费劲,偶尔还跑上几步。台阶上不断碰到信徒五步一“五体投地”式朝拜,还有僧人边拜边打扫台阶,等到大螺顶仅用了4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到大螺顶,极目远眺,风景尽收眼底,群山葱翠,此起彼伏,对面山坡的寺院群及白塔更是一揽无余,心境也随之淡然、宁静和开阔。
无奈行程太短,我来不及充分领略五台山,只好匆匆地把五台山的古、五台山的美、五台山的幽记在心里。回去的车上,想起老战友说的旅游即能增长见识又能愉悦身心的话,非常赞同。我会把游五台山的所看、所见、所感、所想储存在记忆里,日后慢慢地品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