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否来过新疆,对吐鲁番一定不会陌生,记得还是在大学的时候,校园广播里每天都要播放关牧村演唱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这首歌,时间一长简直就是耳熟能详:
克里木参军去到边哨
临行时种下了一棵葡萄
果园的姑娘哦阿娜尔罕哟
精心培育这绿色的小苗
啊!引来了雪水把它浇灌
搭起那藤架让阳光照耀
葡萄根儿扎根在沃土
长长蔓儿在心头缠绕
……
吐鲁番位于乌鲁木齐东面,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商贸重镇,又是新疆著名的葡萄产地,吐鲁番与喀什一样并为维吾尔族的发祥地和文化中心。听听下面的名字,也许你多少都会对吐鲁番有些记忆。姑师、车师前国,车师前王庭、高昌郡、高昌国、西昌州、高昌回鹘、畏兀儿地、和州(哈喇和卓)……
吐鲁番,突厥语的意思是:"富庶丰饶之地",这里有老幼皆知的火焰山,有蜚声海外的坎儿井,有历经沧桑的古城堡,有令人向往的葡萄沟……
第一次去吐鲁番,是怀着极度向往和朝圣般的心情前往的。下面我就把自己看到的吐鲁番的神奇描述给大家。
恰似仙境的火焰山
火焰山自东面西,横亘在吐鲁番盆地中部,为天山支脉之一。火焰山海拔高度为831.7米,山上高温干旱,“飞鸟千里不敢来”。亿万年间,地壳横向运动时留下的无数条褶皱带和大自然的风蚀雨剥,形成了火焰山起伏的山势和纵横的沟壑。在烈日照耀下,赤褐砂岩的的闪光,炽热气流滚滚上升,云烟缭绕,犹如大火烈焰,腾腾燃烧,其“火洲”之称绝非夸张。
《西游记》曾这样描述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进得山来,就是铜脑袋、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呢。此言虽然有一些文学色彩,但这里的热确实让人难以想象。夏季的时候,这里气温一般要在50度左右,地面都要达到70度以上,所以这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沙窝里煮鸡蛋、石头上烙饼、县官泡在水缸里办公。
在火焰山下,烘烤得你难以忍受,就连无所不能的孙猴子也难以逾越,不得远去借来芭蕉扇。但奇特的是,其山体竟然是一条天然的地下水库大坝,沿山边是一条常年流淌的涓涓小溪。
在火焰山中段木头沟,还有新疆著名石窟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石窟有的在峭壁上穿凿 而成,有的是在岩坡上用土块砌成,整齐栉比,雄伟壮观。其壁画被认为是回鹘佛教艺术中最重要,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宝库。
让人垂涎的葡萄沟
遥望火焰山,赤砂灼灼,草木不生。但火焰山峡谷中的葡萄沟,却别有洞天,景色秀丽。与沟外形成鲜明的对照。
一进沟口,铺绿叠翠,茂密的葡萄田漫山遍谷。溪流、渠水、泉滴,给沟谷增添了无限诗情画意,桑、桃、杏、苹果、石榴、梨、无花果、核桃和各种西瓜、甜瓜及榆、杨、柳、槐等多种树木,遍布沟中,使葡萄沟又成了“百花园”、“百果园”。春季,繁花似锦;盛夏,硕果累累。沟中藤蔓交织,曲径通幽,串串葡萄,举手可及。
有如此的烈日暴晒和高温烘烤,加上清凉泉水的浇灌滋润,吐鲁番的葡萄能不好吃吗?游览到中午大家有些疲惫,就信步走进一家一户农家,这里的庭院几乎种满了葡萄,把整个院子遮挡得严严实实,非常凉爽。
由于游人很多,这里的人家在葡萄架下面摆上宽大的具有维吾尔族特色的木床,供客人休息。我们说明了来意,主人很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被旅游景点宰怕了的我们先谈价钱,维族男子很爽朗,他说你们是远方的朋友,给多少都行,不给也行。我们一共去了八个人,说给一百吧。显然主人很满意,马上搬来西瓜和哈密瓜切开让我们吃,又砌好了砖茶,然后拿起篮子走到走到葡萄架下摘起了葡萄,把我们的桌子摆得满满的。
趁我们吃着水果,主人走出院子,一会带来几个了几个维族小姑娘,主人打开录音机,小古丽们跳起了欢快的维吾尔族舞蹈,说心里话,我真佩服新疆的少数民族天生的舞蹈细胞,他们真的是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
欣赏完舞蹈,我站起来从葡萄架摘着葡萄吃,许多葡萄已经长得金黄,但我发现主人给我们摘得都比较绿,我摘下几个金黄的葡萄放在嘴里,虽然更甜,但没有绿葡萄的清香醇润。问起主人,他说黄色葡萄已经不好吃了,但可以拿去晾葡萄干,但价钱是最低的。
我从心底涌出一股暖流,纯朴可爱的维族人!离开农家小院的时候,主人送我们到门口:欢迎朋友再来吐鲁番!也许是出于礼貌,但我坚信,他是诚心的!
伟大发明---坎儿井
气候极其干燥的吐鲁番,很久以来就出现大片的绿洲。其中缘由之一,就是在吐鲁番盆地上分布着四通八达,犹如人体血脉似的坎儿井群和潜流网络。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近千条,全长约500O公里。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因为这里气候干燥,蒸发量奇高,如果让雪水流淌在地面,流不了多远恐怕就蒸发完了。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并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当我们走进坎儿井,一股凉气扑面而来,与地面上的炎热简直就是两个世界,为了供游客参观,用钢化玻璃盖住了地下暗河,走到尽头,一位身着民族服装的维族小古丽让我们尝尝这从雪山上留下来的清泉,因为水一直在地下流淌,绝对不会被污染。我舀了一杯子,喝到嘴里清凉甘洌,在这个千里戈壁滩里,能喝上这样的琼浆玉液,感觉舒服极了。
难以想象的高昌故城
高昌故城城郭高耸,街衙纵横,护城河道的残迹犹存,城垣保存基本完好,分内城、外城、宫城三重。外城大体呈正方形,墙厚12米,高11.5米,周长5.4公里。为夯土板筑,部分地段用土坯修补,外围有凸出的马面。每面大体有两座城门,而以西面以北的城门保存最好,有曲折的瓮城。
内城居外城正中;西南两面城墙大部分保存完好。宫城为长方形,居城北部,北宫墙即外城北墙,甫宫墙即内城北墙。这一带尚存多座3-4米高的土台,当时为回鹘高昌宫廷之所在。内城中偏北有一高台,上有高达15余米的土坯方塔,俗称“可汗堡”,意为王宫,稍西有一座地上地下双层建筑,可能为宫殿遗址。
外城内西南有一大型寺院,由山门、庭院、讲经堂、藏经楼、大殿、僧房等组成。大殿内尚残存壁画痕迹。唐代高僧玄奘西游取经,于贞观二年(628年)春,曾到高昌国讲经一月余,据说即在此寺内。《西游记中》描述唐僧取经到了火焰山因无法通过,只得等孙猴子去借芭蕉扇,看来这个情节不是空穴来风。
独一无二的额敏塔
全称“额敏和卓报恩塔”,又名“苏公塔”,维吾尔当地群众也称其为“吐鲁番塔”,该塔建于1778年,是新疆现存最大古塔,也是全国唯一的此种建筑风格的古塔。
该塔呈下粗上细的圆柱体,通高37米,底径10米。塔身以砖砌成拼有菱格纹、水波纹、变体四瓣花纹、山纹等几何图形共15种。塔身又在不同高度和方向开出14个窗口,沿塔内71级螺旋阶梯,可登临塔顶。
该塔人口处,有建塔时所立石碑一块,上面分别用维、汉文字记述了建塔的缘由。该塔是吐鲁番郡王苏来满,为纪念和表彰其父额敏 和卓,在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的斗争中所建树的赫赫战功而建造的。
额敏塔下,是吐鲁番最大的清真寺,与古塔浑 然一体。额敏塔给我最大的印象是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总感觉和当地的晾房有点异曲同工,从塔的年代上也会让你感觉到吐鲁番悠久的历史。
吐鲁番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文化,真的是难述难描,但不管是看哪里,总会感叹上天造就了如此神奇的地方
2007年4月26日吐鲁番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