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石河子情怀

时间:2012/7/26 作者: 走读新疆 热度: 62246

在内地听到兵团的时候,自然想起石河子,朦胧之间觉得石河子就是兵团,兵团就在石河子。

记得那还是八十年代,当时在华北钢管厂工作,兵团的人来买钢管用来兴修水利,也许大家和我一样,对兵团充满着无比的崇敬,破例让先拉货后付款,可到了秋后,因为自然灾害仍不能还款,兵团的人诚恳地跑来,提出以他们生产的哈密瓜抵账,于是我们每年都会收到整车皮的哈密瓜。

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收到哈密瓜的情景,那是第一见到哈密瓜,切开瓜一尝真的是清香甘甜,余味醇厚,难怪皇帝们那么喜欢吃呢。大家和我一样贪婪地吃了起来,没想到,过了一天,大家嘴上都起了大大的火泡,就像日本鬼子的人丹胡子。大家这才知道,哈密瓜含糖量非常高,在内地是不允许吃太多的。不过因此对兵团又多了一份神秘的向往。

屯垦戍边自古有之。中国在2000年前的西汉时期,募民垦耕北方边郡。以后历代相承,特别是汉、唐、元、明、清各代,均把屯垦戍边作为军事、政治、经济上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屯垦戍边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954年10月,中央决定驻新疆人民解放军10.5万名官兵集体就地转业,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执行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从此拉开了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序幕。

在天山南北、大漠戈壁,安营扎寨,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治沙治碱,植树造林,修筑道路和桥梁,发展交通和电信,修建厂房,建立新型的村镇和城市。有人这样概括兵团:新疆有多大,兵团就有多大。新疆耕地是三分天下有其一,每三亩地中就有一亩是兵团人开垦的,建成了一个个田连阡陌、渠系纵横、林带成网的绿洲生态体系。为了兴办工业,兵团人节衣缩食,棉衣换成单衣,两套服装减成一套,甚至省去衣领、口袋、帽沿,还捐出了1500万元的转业费,自力更生生产出了新疆的第一支棉纱、第一块方糖、第一根钢锭……为新疆的现代化工业奠定了基础。

到了新疆才逐渐认识了兵团。这是一支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换防、永不转业的254万人的特殊部队。50多年来,为了西部边疆的繁荣和稳定,为了祖国的安宁与领土完整,他们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坚守在荒漠戈壁,在环境恶劣的漫长边境地带,改造自然,守土保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开发史上的奇迹,为共和国母亲奉献上了赤子的一片忠诚。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我那时对兵团的理解很可笑。

第一次去石河子,内心充满了尊敬与向往……汽车出了乌鲁木齐西行,一路上农田成陇连片,高大白杨树组成的挡风带横竖成林,车行驶了不到两个小时,远处或隐或显地出现了许多林立的高楼。我知道石河子到了。

走进城市,真让我大出意外,宽敞的街道平坦整洁,路边的大树枝繁叶茂,简直是遮天蔽日。“林中有城,城中有林”,果不其然。道路两边的建筑物离得很远,中间绿草如茵,花团锦簇。从树荫的空隙里看到林立的高楼,非常具有现代气息。有人这样描述石河子的自然景色“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

石河子是一座花园城,树多、花多、鸟多。70年代末期,美国科考卫星在准噶尔盆地南部发现一片林海。林海像一颗绿色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戈壁荒漠里,发出闪闪的绿色光环,它就是被誉为“戈壁明珠”的石河子市,引起了世界的瞩目。随着城区的扩大,城区绿化覆 盖率已达到40%,人均绿地7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率达到100%,若以两米的株距排成单行,将有10万公里长,可绕 地球好几圈。具有浓郁军垦文化气息的绿色广场、北湖公园、沙漠公园、南山风景区使石河子更具风韵。

石河子是一座年青的城市 这个当年只有十几户人家、被荒漠与沼泽包围的小驿站,经过兵团人50年的建设,已经成为绿树环抱、人美花香、现代气派的一座漂亮城市,被联合国授予世界“人居环境改善良好范例城市”。此外,兵团还在天山南北建起了五家渠、奎屯、阿拉尔、北屯等一大批的军垦城镇,为共和国的地图册添上了100多个绿色的小圆点。
    
在石河子广场一侧有一幅以三个军垦女战士为造型玉雕。伫立在玉雕前,想起了这样一段历史。故事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为响应“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号召,一批批湘女远离家乡,来到天山脚下参加开发边疆的建设,奉献青春,抛洒热血,成就“八千湘女下天山”的伟大壮举。八千位平均年龄15岁的女孩集体参军到天山,成了当地官兵的妻子,由此也成为兵团第一代母亲5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妙龄少女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她们把火红的青春献给了祖国的边疆。是她们为美丽的天山“奉献了青春献终身,奉献了终身献子孙”。

“谁言大漠不荒凉,地窝房,没门窗;一日三餐,玉米高粱;一阵号声天未晓,寻火种,去烧荒。最难夜夜梦家乡,想爹娘,泪汪汪,遥向天山,默默祝安康。既是此身许塞外,宜红柳,似白杨。”这不是唐诗宋词,而是一代奉献的湘女、沪女、豫女、鲁女……用青春写就的历史。为那些远去的岁月,我们铭记她们,对那些熟悉的身影,我们肃穆起敬,我们无尽祝福。

   2004年是新疆兵团成立五十周年,党中央、国务院派领导同志前来祝贺,中央领导到和田的农场调研,和几个老红军座谈时问老人有什么要求,几个老人说:我们到新疆已经五十年了,但还没去过乌鲁木齐,我们想在有生之年去看看首府是什么样子。据报道,当时中央领导同志眼含热泪,要求新疆的领导立即安排几位老英雄的乌鲁木齐之行。尽管这是迟来的安排,但我还是为圆了几位英雄的夙愿感到欣慰。

听到这则消息,我内心被震撼了,不禁想起了兵团博物馆的这样一段历史记载:首批进疆的部队为了平叛,沿塔克拉玛干西面走过库尔勒,穿过阿克苏,一头扎进和田的深山老林……行程达八百多公里。一路上风餐露宿,忍饥挨饿,许多战士把马尿都接下来,用来解渴。之后按照中央的命令放下枪,拿起了铁锹,投入了屯垦戍边的伟大战斗。一干就是几十年,风华正茂的他们已经满头白发,但他们没有怨言,没有索取,这批可爱的战士中就有这几位老英雄。他们终于老了,但他们的子孙又成了二代、三代兵团战士,接过了他们手中的铁锹镐头,继续着父辈们开创的事业……

那些生长在现代都市的人们,如果见到现今农牧团场的战士们,看看他们的低矮的房子和依然清贫的生活,一定会默默无语。这就是伟大的兵团,这就是伟大的兵团战士!

面对眼前的城市,我知道石河子只是兵团的一个缩影。但我要告诉朋友们:兵团战士也有自己的理想,也憧憬美好的生活,但他们有自己坚定的信念,有自己追求的方式,而且为自己的理想继续奋斗着!

兵团明天会更好!

                         2007428日石河子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