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奶奶走了
早早还有两个月就满三岁了。计划中,他就要告别无拘无束的家居生活,进幼儿园了。陈奶奶两个月之前就走了。为了生计,她不能坚持到早早进幼儿园。因为一位新生儿的母亲急切地请她去,工资比我们家高出几百元。尽管陈奶奶一再客气,说怕早早上火,可以再延后一个星期去看护新婴儿,可是,我们全家人都谢绝了她的好意。我们觉得,碰上这样的好机会不容易,可别因为我们给错过了,让她蒙受损失。
陈奶奶走的前两天,一直嘱咐早早“陈奶奶走了,你别上火。把陈奶奶忘了吧!”早早很痛快答应:“好,我把陈奶奶忘了,不上火。”话是这么说,早早怎么能忘记朝夕相处一年多的陈奶奶呢!
我和老伴接替陈奶奶,每天到儿子家“上班”。以前是陈奶奶坐早晨第一班公汽到早早家,早早爸妈才放心上班。我和老伴每周去三四次,或是周一三五,或是周二三四。每次去,早早都非常高兴。奶奶带来好吃的,新衣新袜,缺啥补啥;爷爷教早早画画,给早早讲书,领早早出去玩。每当我和爷爷带早早出去玩,陈奶奶就在家里做饭、收拾卫生,有时也跟我们一起出去。因为陈奶奶能干,早早家一直很干净,甚至冬天里,陈奶奶也用白酒把玻璃擦得明亮无比。现在,陈奶奶不在,这些活都由我接手,每当我拿起抹布,要擦灰的时候,早早就说“等陈奶奶来,让她干吧!”
一天,我在厨房里做饭,早早拿个椅子垫放到橱柜下面的台板上。我说“早早你干什么?”早早说“我要坐上去!”我说“那是切菜的地方,你怎么能坐呢?”早早说,“陈奶奶做饭,就让我就坐在这里看。”我当时真是感慨万分,这哪里是让你看做饭,分明是怕你自己在屋里玩不放心,才把你放到身边一边做饭一边看着你呀!一年多来,陈奶奶带着你干这干那,从来没把你磕着碰着,安全无恙,又谈何容易呀!早早不明白这个道理,而我却把陈奶奶留下的规矩牢记在心,在早早的监督下,乖乖地遵守。
家里收到一些广告,上面的彩色画面最吸引早早的眼球。他认识上面的很多物品,诸如电器、化妆品、金银首饰、家具……一边指认一边叨叨咕咕。一会儿说,“奶奶,等我给你买个大冰箱,黑色的,两个门的,摸上去凉凉的。我买好多好多,给爸爸妈妈用一个,爷爷奶奶用一个,给陈奶用一个。” 一会儿说“我给爷爷买一个这样的床。你家的床头乱动,太不好了。”一会儿又说“奶奶,我给陈奶奶买金项链,也买这个耳环。”可见在早早心里,陈奶奶已成为我们家最爱美的一员,不可或缺。
陈奶奶勤劳能干,早早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不时付诸行动。擦地,擦窗台擦电视柜,偶尔高兴,就欢欢实实地干起来,干得有模有样。一天,小雨过后,我领他到邻近一个园区玩。因为那里有滑梯,所以我事先带了抹布,怕滑梯上有水,孩子玩起来不方便。结果我刚拿出抹布,早早就抢了过去。他爬上爬下,把一座挺大的滑梯的滑道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擦了个干干净净。连台阶和那些栏杆缝里的灰尘都没漏掉。最后,干累了,滑梯也没玩几下,让我背着回家。
他的几个劳动场面,我都用照相机给录下来了。我想,陈奶奶给他带来的影响,够早早一辈子受用才好。
犯错误
早早精力旺盛,整天跑跑跳跳,玩这玩那,忙个不停。大人稍不注意,就惹个小祸。所以,爷爷每天总是爱问,你今天犯几个错误了?早早记性好,把一天里大人说他做错的事说一遍:用头撞爷爷的脸了,把蜡笔压断了,把水弄洒了,还有……没等说完,便从爷爷怀里猛地窜出去,把自己的衣服扔到地板上,上去踩两脚。然后自豪地总结说:“我又犯一个错误。今天我一共犯四个错误。”此时的早早心里,还不知道什么是错误。爷爷说的那些错误只不过是他做过的事,大人却说是错的罢了。
后来,他稍稍有了一点是非观念,慢慢明白“错误”不是好东西,犯错误并不光彩。于是,无师自通,做了错事学会遮遮掩掩。无聊时咬嘴唇了(不知什么时候养成的坏毛病),一边喊“奶奶你别看我!”一边把脸埋在枕头上。摔坏了东西,弄洒了半盆水,知道坏事了,会十分惊恐,慌忙逃离现场;还有的时候一边收拾残局一边说“没关系!没关系!”匆匆地把弄坏的东西藏起来。最近几个月,早早很少故意摔东西,看他偶尔惹祸能知道害怕,认识错误,我怕他吓坏了,不断地安慰他说: “早早别怕!别怕!没关系,没关系!你不是故意的,爷爷奶奶不打。”从此“没关系”成了早早的盾牌。惹点事,别人没说什么原谅的话,他倒先发制人,扯着嗓子一串“没关系!”“没关系!”在第一时间原谅自己。
想想也是,人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错误的丛林中穿行,犯错误在所难免。彼时是正确的革命行动,此时就是错误甚至是犯罪。犯了错误,勇于承认,不文过饰非,诚心改正错误即可。不但得饶人处且饶人,原谅别人,更应及时原谅自己。不能扣死卯子,钻牛角尖,幻想自己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完人,一直在悔恨和埋怨中拔不出腿来。
小熊瞎子
早早一直爱学习。刚会说话,就从各类图片中学会20多首唐诗。我高兴极了,把这些唐诗集中抄录到一个本子上,怕大人孩子忘了到处翻找不到。后来索性买了一本图文并茂的《唐诗书》,期望早早能把这本书上的唐诗都背会。孩子会的前提是大人会。记忆力大幅减退的爷爷奶奶开始背唐诗。往往是会了这首,忘了那首,记住了这句忘了那句。好在两个人拼拼凑凑随时能教孩子几句。后来,往往是早早都记住了,我们两个大人却忘记了,不时给我们提个醒。
不久,早早迷上了唱歌。唱完儿歌唱爷爷奶奶熟悉的老歌。跟爷爷奶奶唱,跟录音机唱,手里随便拿根棍子就当麦克,唱起来没完没了。每唱到“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微山湖上静悄悄”的时候,我就在心里偷偷地乐,唯恐他问我什么叫“冤仇深”“微山湖上”。大人再怎么提醒他咱们背一首唐诗吧,他都不理会。现在,这本唐诗书不但不再继续学下去,以前背的滚瓜烂熟的也说都忘记了。
最近两个月,早早又迷上了“大冲关”。安徽台、山东台都有这节目。他不但爱看,还在床上沙发上设置障碍,模仿“大冲关”。几个垫子和枕头是转盘,奶奶的膝盖是擎天柱,爷爷的后背是忐忑楼梯…… 一遍一遍的爬上爬下,一会儿“掉水里了,太遗憾了!”一会儿“下一位,wan,two,three计时开始!”“成功了!我得空调了!”玩起来也是没完没了。儿歌也不怎么唱了。
只有画画是早早喜爱的项目,一直没有丢。总是让爷爷给他画这画那。往现成的图画上涂颜色,早早最拿手。什么地方涂什么颜色,挑哪个颜色的笔,弄得非常准确,一丝不苟。涂的时候也十分专注,丝毫不越线。当他把涂好的一幅图画递给我和爷爷,我们的心里说不出的高兴。他爸爸妈妈也很惊异,这孩子怎么有这天分。幼儿园亲子班的老师看到早早涂的三个气球,高兴地直管早早叫儿子。
熊瞎子进了玉米地劈了一穗玉米,丢了腋下的另一穗玉米,最后只剩下一穗玉米。早早现在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小熊瞎子,不知他最后腋下能剩些什么。尽管如此,我并不觉得有什么遗憾。孩子的童年时光非常宝贵,他愿意学点什么就助他一臂之力,帮他学点什么。他不愿意学,就拉倒,不勉强他。否则,轻拉硬拽,把大人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效果恰恰相反。
这是儿子小时候一件事给我的教训。八十年代初,社会兴起文凭热,英语教育也在其中。辽宁电视台开办了儿童英语教学节目。主讲人是辽宁大学英语系教授欧阳茷苏,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太太。我和老伴上学时全学的俄语,都不会英语,就觉得这是学习英语的好时机。兴致勃勃地到书店把教材、练习册等买齐,全家三口人同时跟着欧阳教授学习。头几个月还好,大人孩子都能跟得上,学得挺上心。到了下半册,就吃力了。大人因为上班、家务、孩子忙得团团转,功夫下得不到,跟不上了。孩子是因为年纪小(才四五岁),没有老师或家长正确指导,就更吃力了。
每天晚上一到上课时间,听到电视里固定的教学节目音乐一响起,全家人就像孙悟空被念上紧箍咒,心里焦急难过加头痛,真不是好滋味。学吧,学不下去;放弃吧,不甘心。就这么逼着孩子和我们硬着头皮又挺了一阵子。期间我还给欧阳教授去了一封信,希望课程讲得慢一些,多增加练习和复习。欧阳教授很客气地复信,说节目早就录完了,没有办法修正。最后,全家学英语活动从兴致勃勃开始到不了了之。不能说没有收获,但是,后果很严重:孩子对英语产生厌学情绪。虽然比别的孩子提前好几年接触英语,一直到高中大学,他的英语成绩都不算好。
儿子现在外企工作,应聘时,英语占优势,纯粹是根据需要自己下苦功练出来的。对这件得不偿失的事,儿子从未埋怨过我,但我一直挺后悔挺自责。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好在三十多年后,这教训在教育孙子的时候汲取了。晚矣?不晚矣!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