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铜乡·情

时间:2012/6/19 作者: 十六夜希 热度: 331399

     每一个外出求学的孩子心中都有一种不可磨灭的家乡情结。一剪书影,一抹茶香,总能勾起他们内心深处隐隐的思乡之情。

     我在合肥读大学,两个小时的车程,相较于那些远走它省的学生而言,倒是行了近水楼台之便。即便如此,每一次的归家,依然带着份孩子般的淘气与冲动。

     铜陵是座小城,小到全校的同乡寥寥无几,小到街上的皖G屈指可数。习惯了周边人谈论自己家乡的变化,而自己只是独坐一旁默默地听着,旁人问起“你家在哪?”时,我也只是随口答道——“铜陵”,对方仅是礼貌性地笑笑,如此而已。他们对铜陵的印象远不如安庆、阜阳来得多,这个偏居一隅的中国最小地级市低调而不可忽视地存在着。每每在人人上遇到一些与铜陵有关的帖子,总会第一时间分享,与其说分享给别人看,倒不如是收藏给自己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家了,翻出那些浮光掠影瞧瞧,多少带点聊以自慰的态度,似乎每个人只有在面对家的时候才会流露出难得的坦然与宁静。

     看惯了合肥的高楼林立,流光溢彩,总觉得金钱铸就的浮华背后少了一份人居的舒适,这时便想起在那个小高层才刚起步的小城,家家住的尽是六层小楼,小区里没有规划,倒也绿树成荫,干净舒坦。没有直插云霄的高度,倒也不觉少了“一览众山小”的豁达,即使伫立六层楼顶,看到的景致依旧怡人。那种楼房,从一楼到六楼是没有电梯的,还是原始的步行上楼,每天出门遇见同样下楼买菜的阿姨,倒也自觉逍遥。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尊贵,小城市有小城市的自由。

     公交,作为一种代步工具,由来已久。我一直对欧洲那种坐公交沿途赏玩的游览方式颇为钟情,去了合肥,便也想尝试尝试。可待了两年,拥挤的车厢总是让我的美好想法瞬时化为泡影,即使上了车有位可坐,可不断涌入的人潮和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上下班高峰期也终会消磨去自己初时的那份心境。在铜陵则不然,五点多的下班高峰,九路车仍是空位不少,挑了一个临窗的空位坐下来,夕阳的余晖打在脸上,沿途尽是下了班的年轻工作族,接孩子放学的老人,以及那些无时无刻不在工作的环卫工人。沿着长江二路,淮河路,驶至义安路口,路边的超市,体育馆,酒店还是老样子,只是经过他们的我们改变着,从婴儿期到青春期,从而立之年逐渐垂垂老矣,这座小城目睹着我们的变化与离开,唯有不变的,才是这座风雨之都的最好见证。

     喜欢在夏季的傍晚去天井湖散步,那确是一个游玩观赏的好地方,比起合肥的众多人造湖,天井湖无疑是“美”的。天鹅湖不美吗?当然美,只是湖水的灵气全被周边的一众钢筋大厦吸收,楼越高,水的秀美便又减一分;翡翠湖不美吗?当然美,那里在我看来是合肥市区的最后一方净土,绿树成荫,闲时游人如织,只是处在大学城之中,倒多了一分迂腐之气,大自然的生动活泼则全无。这样抬举天井湖确实是有理可据,此湖因湖心的天井得名,只是现在肯泛舟前往一探究竟的人越来越少,这样也好,距离产生美,了解透了,这方湖的神秘便也不复存在了。我把天井湖看做现代与传统,城市与自然地枢纽,虽处于市中心,可自避城市的喧嚣,闹中取静,既不失自然地灵秀之美,又不失江南婉约的人文情怀。每年的盛夏时节,湖中的荷花盛放确是“美艳不可方物”,此时荷花还未盛开,只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未见红莲吐一枝”。不过满池的绿色倒也瞧着舒心,只见它们挨挨挤挤,荡漾着水珠的荷叶盘像极了那撑着油纸伞的江南姑娘,打小巷走过,只留下一个背影,引人遐想。偶尔吹来一阵夏风,宽大的荷叶边不自觉地向内收拢,似是少女,不敢与人诉说自己的心事;又如顽童,光着脚丫打湖边踏过,惊起涟漪层层。走在荷塘边,对古人为何独爱莲也略知一二。荷花依水而生,较于梅花的刚烈,翠竹的正直,黄菊的素雅,荷花多了一分柔美,这种取自流水的动态之美是别的花卉所没有的,因此古人歌颂荷花多带着些许怜爱之情。莲因水而生,水因莲而动,没有荷花的江南确是不完美的。天井湖的魅力远不在于这一方不深不浅的荷池,显然,它亦无“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蔚然大观,只因它养在铜都。因着一座城念上一方湖,只因这方湖恋上这座城。

     家乡是这样一个地方,让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义无反顾地离开,又在迟暮之年迫不及待地归来。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落叶归根。家乡的车站送走一波一波的本地人,又迎来一波又一波的外地人。当十年、二十年后我们再次出现在这座小城的时候,才会恍然:原来我真的回家了······完

                                                                              2012年6月19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46938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