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忽然想起蹦蹦

时间:2006/1/1 作者: 杨铮 热度: 68483
忽然想起蹦蹦
  文 / 杨铮
    东北的大山、涧水和谐地孕育了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二人转”。小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看。瞧吧!两个人,一男一女,一唱一和的,还要随时根据剧情的需要变换自己的角色。“二人转”从来不用布景,不用道具,一把折扇,一个手帕就够了。比拟、象征的手法在“二人转”里随处可现。那女人的头饰就象京剧、评剧中的旦角的凤冠,金光闪闪,颤颤微微的。而那男的,多是丑角扮相,比如:扮成“猪八戒”了,“傻柱子”了。有的干脆就在鼻梁子上画上一块白,那就是地道的丑角的扮相了。 
   “二人转”有好多的脍炙人口的曲牌,象“小拜年”“观花儿”了,千百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民间艺人的继承和创新,已经有了好多百看不厌的好的曲目,这些曲目置身于广大老百姓的心中,劝人向善,潜移默化,寓教于乐。至今,我还能记得几部绝好的戏,比如:《包公赔情》了。这出戏唱的是:清官包公秉公执法,大义灭亲,怒斩亲侄包冕,而包公从小父母双亡,亏得嫂子将其抚育成人,因之,他尊其嫂子为嫂娘。剧中,嫂娘声泪俱下地回顾了如何从小拉扯包公的恩德,让每次看戏的人无不为之流泪动容,也便经受了一次情与法的洗礼。还有《回杯记》、《梁赛金擀面》、《马前泼水》《猪八戒背媳妇》等等。 
   记得我才有十来岁时,就已经是个戏迷了,往往是小剧团走到那里就追到那里去看。眼睛看着,心里想着,也默默的跟着学。意思不大懂,可唱腔都会,仿秀的能力很强。那时候,我已经会拉二胡了,可还是打心眼里羡慕那个领弦的拉的那把板胡,那声音响亮极了,有磁性和穿透力,我不会乐谱,只好凭心记忆,十岁的时候,我已经可以将所有的“二人转”曲牌熟记于心了。后来,一个戏班子看我如此的迷恋和虔诚,答应我跟随戏班子到处去演出,每当那锣鼓响过,板胡和唢呐激荡起人们的情绪时,在我的心里便会升腾起无限的热爱。 
   剧团的曲目也有一个人唱的,我们叫它“单出头”后来,我才明白了。感情“二人转”最初是从一个人唱的“单出头”发展起来的。一个人在台上唱,咿咿呀呀,自问自答,叙述、回忆、描写、抒情都由自己来表达,那才是高手呢!往往动情处,确也催人泪下。记得有个“单出头”曲目叫《王二姐思夫》,那角儿上得台来,羞羞答答,眉头紧锁,先念上一段词儿,“一树梨花一树梅,梨花梅花紧相随。梨花落在梅花上,压的梅花颤微微.....我,王二姐,自幼许配张庭秀为妻子,丈夫进京赶考,一去六年未回,要不思想起来,还都罢了,要思想起来,好不苦啊....”这就开始唱了。噢,那剧情的发展常勾起人们的情思,演员近乎哭腔的唱念,折腾着人们的情绪,会产生强烈的共鸣。我就时常看到台下好多的人在流泪。还有一个单出头叫做《红月娥做梦》,忆起来就觉得好笑的。刚十来岁的我,怎么可以知道什么爱情了,什么相思了。可天天广播喇叭就是个唱,久而久之我便会了。家里来人,奶奶就让我给唱一段,那时候,我还没有变声,唱起来活脱脱俨然象个思念情郎的少女。至今,我还能记得几句呢,“独坐香闺红月娥啊,思想起罗张哥哥,俏皮小伙啊--。那一次对撞关前打了一仗啊,我将他拿下,那是马鞍驼,刀按脖子问他亲事,我有心要杀他我还舍呀,我还舍呀,舍我也舍不得啊--”剩下的就不曾记得了。 
   “单出头”发展成了“二人转”是个必然,毕竟两个人配合表现力会更好。要说东北人啊,普遍的都很“亲热”“二人转”,专业的固然好,可业余的,土里土气的,老百姓也特别愿意看,反正都会唱,那就唱好了。到了年节,一个村子就可以组织一伙人唱几天,不少的年轻人,热衷于唱“二人转”,就象唱通俗歌曲一样的来劲。最有意思的是,好多的地方形象的叫把“二人转”叫做“蹦蹦”,别提该有多么的通俗和形象了。可不是?两个人在台上,唱、念、坐、打,喜、怒、哀、乐,都要来。动作是东北大秧歌为基础,扭扭摆摆的,蹦蹦跳跳的,叫“蹦蹦”更亲切。由此,我联想到长春有个“吉剧团”,顾名思义,他们他们在吉林省,演出的就叫“吉剧”了。其实,一听就知道,感情这“吉剧”也是从“蹦蹦”创新演变来的,也许是两人,也许是三人,或者更多人,演员不再是一人多角儿了。都是专门的角色,塑造独特的人物形象,并且有了布景和场景。剧情比较复杂化,可唱的调儿,曲牌还是“蹦蹦的”的曲牌,变化不大。“蹦蹦”发展成“吉剧”,的确是上了档次,有点雅了。可东北人爱看吉剧依然是来自心底对“蹦蹦”深深的情结。多数的人都可以唱上一两句,喊上几嗓子。“蹦蹦”就是“下里巴人”。可我感觉,只要喜欢就好。不是吗? 
   瞧吧,东北风果然刮起来了。赵本山、潘长江、高秀敏的小品旋风刮起来了。可我看,他们的小品就是离不了“蹦蹦”的特别味道。其实,魅力就在于此。了解赵本山的人都知道这个底细,其实,他纯粹是从唱“蹦蹦”发展起来的,他唱的太好,他的嗓音也尤其适合“蹦蹦”的表达方式,他的手帕和扇子功底也很厚实,追溯起来,“蹦蹦”也好“二人转”也罢,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演唱的过程中,要经常停下来。其实,那是唱累了,歇息一会儿。唱是停下下来了。可嘴不能闲着的。于是,两个人就开始逗哏了。一套一套的,都是家常理短,人情世故,都是和仄押韵的,很逗很上口。可有时候也会掺杂着近乎“黄色的”对话。东北人喜欢这样的“荤素搭配”,这样的幽默,这样的诙谐。黄就黄点了,不就是为了搞笑吗?大家开心就好。于是,赵本山的小品带着东北“二人转”幽默与诙谐闪亮登场了。并悄然地火了起来了。 
   是的,广告已经打出来了。铁岭要在今年的九月份举办颇具规模的“小品艺术节”。是的,这确实是铁岭人的一大骄傲,称铁岭为“小品之乡”绝不为过,而这小品的魅力原本“蹦蹦”。 
   
   
                     杨铮2002年8月1日搁笔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