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水墨宏村

时间:2012/5/22 作者: 梅缘竹简 热度: 42111

四月我的心绪一直行走在江南,最让我魂牵梦绕是宏村。这个黄山脚下,黟县境内水墨画般的乡村。那粉墙黛瓦的古民居,那村头遒劲的老树,那装得下下蓝天白云,装得下村庄树木,装得下小桥流水的南湖和月沼,恍如远去的黑白胶片,在梦里翻沉……

4月7日夜,在汤口小镇。从黄山下来的我,或许由于过度的疲劳,而久久不能入眠……

 

8日清晨,两只画眉在窗外的树枝上对歌,婉转的歌声不时的打破黎明的静寂,使这晨曦里多了几分啾咕啾—咕啾的翠美之音。

……

从汤口出发,车行29公里,到达宏村。

一下车,眼前依然是七年前如故的风景。村前双溪流碧,南湖还是那样静水映物,村庄依旧水墨安然;远处的雷岗山,这座被看做村庄的“牛首”之山,林木蓊郁,衔岚着雾,亦远也近的倒映在湖中,湖边各色树木披红的披红,挂绿的挂绿,水墨底色上有了这些嫣红与翡翠,只觉得有一种老旧中的新艳。

江南的烟雨说来就来。我喜欢江南的雨,特别是锁城的雨。不过,今天的雨不大,连不成丝,点点滴滴的打在湖中的水墨画上,湖面上出现了无数个圆点,细碎的波纹从圆点刚向四周漶散,刹时又在波纹里生出许多新的圆点,再看水底水墨画时隐时现,或被分割,或被扭曲,漾成一幅幅独立的片断,给人以许多的遐想。

南湖书院临水而筑。遥想宋明以来,当年的“倚湖六院”,学子们就是在这里饱读程朱理学,将“存天理,灭人欲”做为新儒学的精要存乎于胸。当我抚摸志道堂里那“漫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成汉书”的对联,仿佛看见了了宏村学子孜孜不倦“穷理格物”的情景,耳边犹能听得到那时光巷道里抑扬顿挫的吟诵声。

二、

800多年前,南宋的歙县唐模屡次遭遇大火,唐模的汪氏决心另选新址。他们听了一位姓何的风水先生的话,举族迁居到黟县的宏村,并按这位风水先生的所规化的“牛”形风水布局,建设这里的家园。

汪氏先祖们首先选定有泉水涌出的地方,作为村庄的中心点,将泉扩掘成半月形的月沼,以为“牛胃”,泉水充盈“牛胃”后,溢出南转东去,形成弯弯曲曲的“牛肠”。村民们围绕月沼和水渠筑屋而居。这便有了牛形布局最初的雏形。

由于泉水流量不大,汪氏先祖们接着在村西吉阳河上横筑一座400余米长的水圳(石坝),巧引西溪之水进入“牛胃”,从此,“牛肠”长年流水不断。一条条小巷,一户户人家,人工开挖的明沟暗渠,相通相连。住户人家门前设有踏石,供浣衣、灌园之用。

这一切就绪后,汪氏先祖们又在村西虞山溪上架了四座木桥,作为“牛脚”。从而形成“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牛身桥为脚”的牛形村落。

明朝万历年间,宏村的人们又将村南百亩良田开掘成南湖。南湖也是半月形,作为“牛肚”。南湖与月沼遥相呼应,从而形成风水学上所谓的“外阳水”“内阳水”相通相助的妙用。至此,整个村落就俨然一头悠闲的水牛,静卧在皖南的青山绿水之中。

且不说这“牛”形村落风水是否真有其道理,单就这匠心独运的水系设计,既为宏村解决了消防用水、调节了气温,又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更创造了一种“浣汲未妨溪路连,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胜境。

从此,宏村因水而灵秀。内沼外湖,户户门前的流水,构成宏村的万千水象图。

宏村人爱水,更注重科学用水。为此,各户自觉遵守每日饮用、洗涤等使用水的时段,以避免各功能时段的冲突。上午八点前的水,是饮用之水。八点过后方可浣衣洗涤。

宏村人也是注重环保的。流出沼和南湖中都有一个小小的过滤池,以阻挡漂浮物往下流。这环保意识和方法,即便今天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

月沼是宏村水系里的精华。从南湖逆水而上,在巷弄里七拐八扭一番后,眼前陡地豁然开朗,一口半月形池塘静卧于村子中央,这就是月沼了。月沼水平如镜,周围错落有致地坐落着古民居,高低起落的马头墙,粉墙黛瓦、蓝天白云,一起跌落在水中。人在岸边走,又似水中行。

因是小雨,一轮半月中水烟氤氲,像是谁挥挥洒洒泼出的水韵古色,带着“花要半开,月要半圆”的意境,又宛若一桢半露半藏的扇面美人。

让宏村骄傲的,电影《卧虎藏龙》中的一组武打镜头“蜻蜓点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根据导游的提示,游人们瞅准时机不断地按动着快门,而专业的摄友早占据了最佳的角度,架起了“长枪短炮”,专注地等待和捕捉最佳的摄影时机。三三二二的艺术学生,雨伞下专注的涂抹着。而我留意到:七年前这里有两只憨态可掬的白鹅,现在竟然还是两只。眼前的两只是不是七年前的那两只?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月沼一池碧水,因为有了白色游动的羽毛,而有了灵动的生气。“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轻轻的一拨,就恍惚了错落水中的倒影,动起来,又静下来,水墨在动静之间漾开,复合,变化无穷……

或许小雨,水里缺氧的缘故,不时的有鱼儿从水中跃起,留下圈圈旋转的涟漪,而那些春生的小鱼儿,或在流水注入处,或贴近岸边,一齐把头伸出水面呼吸。惹得游人们兴奋不已。

四、

宏村的建筑是典型的徽派风格。徽商一向商读并重,即便是他们的居所,每一道门楣,每一面墙,每一个厅堂,每一根梁柱,无不透射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屋多以“堂”字来命名,表达主人对某种信念和理想的执著和追求。如“乐叙堂”“敬修堂”“承志堂”“树人堂”“居善堂”等等。这种文化的传承,即便商业化的今天,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它那书卷的墨香。

在小巷里,老屋中,在陈列竹刻、玩器、古董的这边,总少不了书籍。敬德堂里有个句子说得好:“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

占地2100平方米的承志堂,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的私宅,有“民间故宫”之美誉。且看堂中几幅对联:“二字箴言惟勤惟俭,两条正路曰读曰耕”“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从中,分明感受到主人独特的处世哲学,知学好进,处事有度。靠自己的奋斗去实现目标,或许这正是他们能够云帆高悬于商海的原因之所在。

有趣的是承志堂里连打麻将、抽鸦片的场所,都有了文化的元素,一曰“排山阁”,一曰“吞云轩”。想想,不禁哑然一笑,只觉得当年的主人附庸作雅过了头。

五、

徽派建筑,天井是一大特色。房舍越多,天井就会越多。承志堂里有九个天井。天井是用来采光的,与此配套的大多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站在天井里,仰头,天井上空是蓝天,白云,甚至偶尔飞过的小鸟。

遥想当年。一束天光,从高高的窄窄的天井洒下来。而天井里,一个徽州女人,端坐在雕花木椅上,做着针线,光线又恰到好处地笼罩着她。这该是怎样的意境?

悄无人声的院落,四面的马头墙如常耸立,在那束光线的之下,越发的深不可测。遥想当年屋子的女主人,应该是在一个月夜,月光如水,温婉的女子不时的打开了柴扉,顾盼远处归来的蹄声。日日年年,不觉就花了眼神,白了青丝,逝了韶华。一线之隔,原也是百年的等待。

今天,霏霏的细雨飘下。暗的更暗,深的更深。

六、

这样的一条小巷,两边的老屋,记挂着徽州女人的旧事,悠悠地就在巷里。

细雨中,忽然迎面就来了个丁香似的姑娘,浅蓝色的上衣,黑色的裙,关键是手中拿着是戴望舒笔下的那把油纸伞,仿佛是刚刚从历史的书页里,走出的纤纤古典的女子,在小巷子里一路迎面行来,只觉得是那样的亲,那样的近。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