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寒冷的夜晚,经过我曾住过多年的宿舍。驻足张望,只见一幢漆黑的楼里悄无声息,有的窗户已大敞四开,悬挂在半空中。有种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感觉。这幢三层苏式建筑,在高楼林立的建筑群中显得那么渺小、那么陈旧、那么沧桑,与这个时代仿佛有些格格不入。
昔日热闹的景象已烟消云散,人头攒动的场景已经远去。唯有一幢孤楼静静地矗立在寒风中,抬头张望着那些远去的“子女”。一股寒风吹来,这幛楼显得更加有些阴森了。昔日一幕幕的景象又涌上了心头,十几年前,我正是从走进这幛楼才走进这座城市的,才开启了自己的人生。自此开始了我在异国他乡的拼搏,这里留下了我青涩的面容,这里留下了奋斗的足迹,这里留下了我蹒跚的步履。这里留下了纯真的友谊,欢声笑语仿佛还在楼里回荡。当时这个三层楼里,二百多个房间,每房间面积约18平方米,每房间里住着四人,所有房间基本上是满员,住着约一千人,其中在三楼的西部为女宿舍。
楼内有水房、食堂、阅览室、电视放映室等福利设施。当时大家可以说是吃的是一锅饭,喝的是一壶水,看的是同一部电视剧,工作在同一个厂区,吸的是一样的空气。不曾相识,也似曾熟悉,互相刻下了熟悉的面容,以至于双方见面时甚至叫不出名字,也知道是“宿舍”的,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朝夕相处,擦肩而过,形同兄弟姐妹。
居住宿舍的,可以说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操着不同的口音,说着不同的方言。有院校毕业的、有当兵转业的、有接班的、有落实政策的、有实习的、有求学的(青海铝委培技校),有来自农村的、有来自城市的,有黑土地上的、有黄土高坡上的,因相同的目标而聚集到了一起。有长住的,还有匆匆的过客……因缘分而聚到了一起。那时都是血气方刚的青年,怀揣着理想与梦想在这块土地上拚搏。
不知不觉间,缘聚缘散。有另谋高就的,有成家立业的,又都纷纷走出了宿舍,开启了又一段人生的征程。时间悄悄地走过,住宿舍的人越来越少,后期,一部分房间出租了,再后期,大部分房间出租了(做门市、办学习班、开歌厅等)。再后期,租给农民工、打工者、开养老院、棋盘舍、中介公司等。再再后期,楼里悄无声息了,破烂不堪了,等着拆迁了。
宿舍也从爆满—热闹—冷静—凄清,性质由居住—半商业化—商业化—悄无声息—破烂不堪。从宿舍走出的人也由青年—壮年—渐渐老去。
宿舍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发展,也目睹了一代人的成长。曾经的繁华,曾经的景象都已远去,留在脑海里的是挥之不去的温馨且带几份苦涩的记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