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大梨树抒怀

时间:2012/2/1 作者: 修之 热度: 66741

 

                                                                                                                                

    夏秋之交的一个艳阳天,我们大东区作家协会一行人从沈阳出发,历经几个小时的车程,兴致勃勃地奔赴久闻其名的大梨树村采风。

    一路上,放眼望去,地处丹东附近群山之中的各个村落,依旧是北方山村七沟八岔,高低不平,狭促逼仄的格局。但是,大梨树与众不同,在广袤的层岚叠翠中,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宽广宏大、舒展顺畅的风采。

    进了村界,还没下车,就为眼前的一切为之震惊。啊,大梨树是这个样子!

    村中央,一条小河穿过整个村庄,汩汩流过,把村子分成南北两半。河面上每隔几十米便有一座桥连接南北,行人来往十分便利。河南岸,清一色的青砖瓦房紧密排列,依托在青山脚下,不留一点空隙。高耸的马头墙,青色的屋脊错落有致,白色的山墙和小桥流水相映成趣。把这山光水色收集到镜头里,恍惚中以为来到江南水乡乌镇、甪直或周庄,十分养眼。 

    河北岸,则是另一番景象,沿河一条四车道的柏油路是村子的轴心。来来往往的车辆在这里停泊。路北边的建筑风格和路南迥异,以红砖瓦房居多。旅店饭店和文化娱乐场所都积聚在这个区域。西边一片别墅区,还有一部分没有完工,正在修建。东边不远处,还有一处室外的游泳馆。正北一片民居是拍过十几部电影、电视剧的影视城。我们一行20多人就住到村里规模最大的名为“青年点”的旅店。

    大梨树地处山区,山没什么高度,却密集得很。抬眼望去,满目皆是。一个个山头绿茸茸的,导游告诉我们,山上长满果树和药材,是最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在这样一个偏僻山区,能够种点庄稼菜蔬的平地显得十分珍贵。然而,大梨树的平坦地方不多(大部分是人工推土填成的)并没有做农耕之用,几乎全被广场占据。广场,是城市的产物,第一次见到一个村庄有那么多广场。大梨树把城里的广场经济演绎得淋漓尽致。

    最具有大梨树特色的干字广场面积最大。中心的雕塑不是人物也不是动物,更不具备一点点抽象的构思,任谁也想不到,是由铁锹、撅头和镰刀三样农具拢到一起,高高擎起一个大大的“干”字。广场四周由“干”字排列组成的铁栏杆,蔚为壮观。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干字,向人们讲述大梨树人苦干三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大梨树人苦干实干巧干的干字精神,大梨树人的精神核心凝聚在此,真是让我们开了眼界。

    大梨树村的北部有一座规模可观的影视城。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在里面转了一圈。清末民初的街道民居,商家店铺,戏楼影院一应俱全。虽说在此拍过十几部电影电视剧,拍的时候,又是明星又是大腕,热闹非凡。可是一旦停用,这里映入眼帘的残垣断壁,荒草萋萋,一片荒凉。影视城入口处有广场。几位大牌明星在此地拍片的巨幅剧照,渲染出的神秘气氛,吊足游人的胃口,不由的非进去进去打探打探不可。要满足这欲望,游客须从腰包里掏银子。这银子虽来之不易,(修建这么一大片七零八落的建筑物需要巨额投资),可比在这片平地上种庄稼种菜的收益不知翻多少倍。据说,任何剧组不用花钱就可以使用影视城里的外景。条件是群众演员必须请村子里的男女老少。大梨树这么火,这广场的宣传效应不可低估。

    “刺五加五味子集散地”的大牌匾前,还有广场。有限的一天时间,又是参观又是采摘,没有机会弄懂这“集散地”是什么意思。可能是这里既收购五里八村的药材,又往山外批发这些药材吧。如果是这样,广场的用途很单一:停车场。

    村级旅游景点药王谷的入口也有个挺大的广场,紧挨着山谷,像是人工填平的。这里地势最高,是大梨树最壮观的观景台。俯身望去,千沟万壑,水果之乡、药材之乡特有的浓绿叠着浓绿,尽收眼底。

    在几个大大小小的广场上,只有片刻的逗留时间。一天里看到的、听到的,还未来得及梳理,胸中便涌动着一股力量,大梨树人集体的力量。可以设想,一家一户即使都有愚公再世,也堆不成工程量这么庞大的广场。进而感受到大梨树人的心胸,气度和超前的眼光。他们充分利用脚下祖祖辈辈留下的山峦沟壑,种药材,栽果树,搞旅游,项项都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短期行为,更不是一锤子买卖。

    多年来,路过不少村庄,不约而同的是一眼就能认出村长的家。早饭后,在村子里转了一圈,觉得村民的住宅相差无几,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村干部的家。虽然自己不是农民,也知道,只将此一点弘扬开来,农村就有希望,农民就有希望。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9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