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三登神居山

时间:2012/1/6 作者: 蒙龙 热度: 333137

 

广袤的平原上,突兀起一座山,确是神来之笔,何况山名还那么神秘,那么富有感染力。在我的认知范围内,山名中嵌有“神”字的怕不是很多。高邮境内唯一的一座山,名曰:“神居山”,又名“天山”。

山峰并不高峻,海拔仅四十九米余; 山势也并不陡峭,缓坡而上直至峰顶。因此,无论如何也不能与众多的名山相提并论,似乎与神更不沾边。

但你又不能不承认神居山之神。汉广陵王刘胥夫妇就安眠于神居山中,神居山成了他们的金字塔。山中的悟空寺也曾香火袅袅,引来八方香客。列代文人骚客的吟咏之作更是不可胜数。

对于这些乡人们并不十分清楚,从来也没有感受到她的神奇。最初神居山的最大作用,就是开发山中的石子用于铺路造桥,本来并不丰腴的山,被掏挖得支离破碎。我曾于工作之余,登上神居山,除视野为之开阔,并没有获得更多的享受,也没有激起丝毫联想。

记不清哪一年,许是广陵王的陵墓(就是考古界所说的“天山汉墓”)被发掘后的若干年,人们似乎朦胧地意识到神居山的价值,遂采取保护措施,禁止采石行为,“天山有个采石场”从此消失。

后来,又有人从典籍中发现,传说中的帝尧生于“三阿之南”,人们从对古代区域分布的分析中得出结论,三阿之南应该是高邮天山一线。这个发现虽与神居山没有必然联系,但毕竟也沾上了“神气”。

于是,一边是文化人在钩沉钓幽、旁征博引“尧生高邮”,史学界虽没有定论,但也承认高邮是尧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实,帝尧是否生于高邮无关紧要,尧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是世代景仰的先贤。说他生于高邮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至多是一个美丽的谎言,非但不错,还应该嘉许。一边是有识之士,意欲利用帝尧的金字招牌,凭借深入中国人骨子里的尧文化,做旅游产业的文章。他们把承载这个厚重构思和宏伟愿望的载体选择在神居山。这样的选择,无疑是明智的,也是颇有远见的。有一座名字响亮的山,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再加上有一个被世代顶礼膜拜的文化名人,经过组合,链接,创造出的旅游产品,还怕没有市场吗。

2005年,这个构思开始付诸行动。当时,包括我在内的不少人都认为,这有些不可思议,要说尧文化,早已闻名的是山西临汾,哪轮到我们破题,人家早就将文章做到极致。大多数人都在质疑,也在拭目以待。

2006年,我又于工作之便,去实地看一看开发者们是如何地实施他们的雄才大略。说老实话,看了以后,我有点失望。虽然陪同的同志,很详细地介绍他们的规划,以及如何利用帝尧的影响到海外融资,但我还是感到不太靠实,因为一年下来了,也仅仅是山上栽了几棵树,悟空寺前多了几间房子。应该说,大片的山坡还是秃的,采石留下的洞穴依然如故。我暗想,按照这样的速度,哪年哪月才能做成一个像样的产品,至于营造以尧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氛围,更是不知猴年马月。

自此以后,也常常听到关于神居山开发的消息,从报纸上看到此类零星的新闻,但从未入心入脑。

今年冬天一日,又因工作到天山。趁饭前还有一点时间,我再一次登临神居山。

这一次登临,大异于前,真是神清气爽,心旌摇荡,激动之情几日难以平静。

我们从东边竹制山门进山。不多远,地面渐渐隆起,进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非常珍贵的景观树和黄里透绿的草皮。不多时,车在山脚停下,我们沿着石板铺就的小道上得山顶。回头看,整个山坡被厚厚的草皮裹得严严实实,踩上去,极有弹性,再不见乱石荒坡。站在山顶,向北看,悟空寺前的大雄宝殿已经封顶,几幢不知何用的建筑也在紧张的施工。向下看,采石留下的大坑,已经注上水,宛若天池。这些似乎还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与其它寺庙建设大同小异。

让我感动,令我震撼的是山坡之南的帝尧文化广场。

我们顺着南山坡丛丛修竹间蜿蜒的石级而下,直到一片平地上。眼睛迅即为之一亮。帝尧像高高耸立,石栏杆精致细腻,周围花木扶苏。我静立于九点九米高的帝尧塑像前,确有“就之如日,望之如云”的感觉。那天是今年入冬以来,最晴朗、最暖和的一天,只见阳光下的帝尧,目光清纯,面容平和,神情怡然,胸襟开阔。让观瞻者不难感受其“富而不骄,贵而不舒”的大气,“能明驯德,以亲九族”的雅量。向南远眺,几百米外的三重山门已经建成,连接山门与帝尧文化广场的大道正在建设。建设者们说,明年三月三庙会前即可建成使用。

我不由感叹投资者的胆识、眼光和不离不弃的精神,更为他们的建设速度与质量所折服。据投资者介绍,这只是广场的一部分,这尊塑像也仅是真身像,九十九米高的帝尧塑像已经签约,最长二年,亦可请入广场。到那时,其它配套设施,诸如林中木屋,会议接待,休闲娱乐场所,以及天池中的游艇,都将到位。

可以想见,不消几年,一个融帝尧文化,宗教文化,生态观光、休闲娱乐、公关商务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也只有到那时,开发到那种程度,建设到那种层次,神居山也才有神气。一座荒山,不管名字有多神奇,蕴含的故事有多么迷人,也不会引人注意,更不会有多少人愿意跋涉光顾。只有人的想像力、创造力,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文化,渗透其间,山才能真正神起来,活起来,灵动起来,才能使人心向往之。

当然,我们知道,建设中还有很多困难,资金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真正形成有一定影响、文化氛围浓厚的旅游景区,又不完全是硬件投入能够做到的。要做的事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是只要坚持,只要执着,就一定能成功,眼前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且,这个旅游产品的载体是优质的,所植入的文化元素是超越时空的,甚至具有普世价值。帝尧一直是仁德的象征,是和谐的象征,仁德与和谐是没有国界的,也是不受时代限制的。帝尧文化广场一旦建成,假以对帝尧文化的挖掘、整理、宣传,对旅游业能产生多大的拉动作用很难预料,但其教化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46938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