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泥土里升腾的歌谣 ——读《一亩心田》有感

时间:2011/12/12 作者: 水墨雕花 热度: 82797

   

 

    我是一名文学爱好者。 不久前,我在<《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闲逛,不经意间看到一个名为《一亩心田》的文集,这个题目登时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我土生土长在农村,对乡土文学那种血浓于水的特殊情感,自不待言。

    点击开来,作品标题更加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像《难忘童年剥玉米》、《小满时节话麦收》、《布谷声里忙开镰》、《春在溪头荠菜花》、《《石磨》等等,诸如此类篇目,一览之下,顿觉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迎面扑来。中国是农业大国,乡村生活丰富多彩,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我玩论坛时,却很少看到这类分量级的乡土题材的文集。

    随着一篇篇文章点读开来,这位署名“一帆”的作者渐渐在我的头脑中形象起来。通过文集中《泥土情深》这篇自述性散文,我确切了解到这位先生真名“杨国存”,留言回复中文友们亲切地称他“杨老师”。

    杨老师以前是县委机关干部,现在退居二线。但在他的文集中却丝毫看不见那种象牙塔里的官气。用他的原话说就是:“我虽然已加入省作协,出了书,但还称不起作家,假如有一天真的可以称作家的话,那也只不过是个头戴高粱花子的“泥腿子”作家。”“文品即人品。”这在我后来的一次和杨老师QQ聊天时得到了印证,他真的是一位淳朴谦和毫无架子的老师。他夸我读的书多,并且鼓励我坚持写作。

    杨老师的散文有着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简单中蕴含着深刻。下笔如同与人交谈,自然亲切。他的乡土散文大多选取乡间习见的风土人情,以他特有的感悟,真实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风貌。文字中闪耀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其中不乏冷静庄重的思考和感慨。例如:《记忆中的草台班子》一文,真是把早些年的农村剧团写的惟妙惟肖,精彩绝伦,并且在结尾处对比时下低俗歌舞团,敲下重重的一笔,即“社会呼唤文明”,使得文章更加耐人寻味 。

    记得一位大作家曾经说过:“世上有一挥而就的佳作,但一定没有未曾下过锤炼功夫的作家。”  

    杨老师的乡土散文语言平实顺畅,情感真切感人,可谓淡中求巧。《儿时的乡村冬夜》有这样的句子,“小时候,只要一看到家家户户院落里和小巷旮旯里堆放的柴草,不用看空中是否飘着雪花,就知道冬天来了。”“冬夜,生产队的“牲口屋”是我和小伙伴的极好去处。”“我记忆中的好多神话传说、鬼故事都是在牛棚里听到的。玩到深夜回家时,遇到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一想到大人们讲的那些鬼故事,我两腿发软,浑身起鸡皮疙瘩,不由自主地向前一阵猛跑,连回头的勇气都没有。” 再有,杨老师的乡土散文思路开阔,篇章结构平中见奇。《甜甜的红薯 苦涩的回忆》《守望家乡秋天的田野》《剃头挑儿》……这些散文无不表现了杨老师广博的阅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杨老师的乡土散文平淡质朴,真挚大气。这不但是一种文字的境界,更是一种胸怀。

    我们欣喜地看到,杨老师历经半世人生风雨坎坷,仍然拥有一腔火热的胸怀。他满怀着对生命的感恩,对文学的虔诚,坚韧地生活着写作着,在文学天地开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亩良田。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给人鼓舞,催人奋进。

    获悉杨老师又要出版新的散文集,作为杨老师的崇拜者,我由衷地献上最诚挚的祝福:祝福杨老师合家幸福安康,佳作连连!

    杨老师的《一亩心田》文集,每一篇文字都像是从泥土里升腾的歌谣,让人回味悠长,值得我们欣赏和借鉴。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3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