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爱书情结

时间:2011/11/24 作者: 伊柳 热度: 314831

  爸爸嘴里嘟哝着:“看完也不知道放好,总是到处扔!”然后愤愤地把我扔在床头的书放在桌子上,与那一摞书排在一起。听着他的嘟哝,我在一旁偷偷地笑,心想“看你能把我怎么样?”当然,这已经不是爸爸第一次愤愤了。

  放假回家的时候,行李中除了书之外没有其他压沉的东西,几件简单的衣服在行李袋里占了小小的空间,其余便都是书了。妈妈总会说:“又往家拿书,这就快放不下了!”妈妈说这话也有两三次了。

  我就还是这样屡说不该。

  看到漂亮而喜欢的衣服,看看价码,贵了就舍不得了。见到自己喜欢的书,只要价格是可以接受的,就会买下来,如果真是太贵,就会辗转走上几家书店或书摊,满心希望能找到盗版的,寻找过程中心里时时念着。若找到了,满心欢喜;若找不到,则难免一阵怅惘。

  爱书,却不会像别人一样给它们包上漂亮的书皮儿。不是不怕它们被弄脏了弄破了,可脏了破了那又如何?书同人一样,也有生命也有造化的,那是它们自己的事。不喜欢把它们包在书皮里,尤其是我所喜欢的书,包起来之后都成了书皮的模样,就没有个性了。不一样的书有不一样的封面,因那封面,书仿佛也有了灵性、有了生命、有了不一样的内涵,若包在书皮里,即使丰富也觉得缺了点什么,几本包上同样书皮的书放在一起,便是千篇一律的呆板,未翻,就先觉得无味了。就比如说《三国演义》吧,我买的那本,封面底色为白色,上面有曹操、关羽、刘备等几个主要人物的简笔画,寥寥几笔,动作表情却也传神,也能窥见些许的人物性格。“三国演义”四个字以楷体书于正面的中间位置,书名上方一首《西江月》读来荡气回肠。这样一本书拿在手里,看着它的封面,就感觉在与一位朋友进行眼神的交流。包了书皮的书,岂不是盲人了?两眼黯然无光。

  爱书,却不让它干净。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在表妹的书上划了一笔,被她抱怨,再翻翻她的书,确实干净。我看书可不会像她那样,让书们“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是我的风格。看书时若手中不拿笔是件相当别扭的事,看到会心处若不在那做个标记则是相当遗憾的事,就仿佛是某个青年看到他倾心的姑娘,就一定要送上一件定情之物,因为害怕遗忘。其实书上所做的标记也是成长的记录与符号,当你再次拿起同一本书时,或许已时隔一年、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看到标记了,就看到了当时读到此处时的心情,也会看到那个年纪的思想与认识。做过标记的地方,再次翻起时或许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感觉,而没有做过标记的地方又有了不一样的感觉,这就是成长,是时间的力量。即使是学校图书馆里的书,即使有不允许在书上做标记的规定,那对我来说也是没有约束力的,不做标记,即使不是亵渎了书,也是亵渎了书的作者的,不沟通怎能用心?不用心岂不是将那作者辜负了?当然这说的是好书。在书上圈点就像在给一个女孩子化妆,如果把喜欢的部分摘录下来圈点,就像制作了一个同女孩子一样的模型,然后再化妆,那妆化得便少了生命的气息。很喜欢余秋雨的书,《霜冷长河》、《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读来味道醇厚,后来看到一本《秋雨语录》便拿来翻翻,原来是他那几部书精彩句子的摘抄,离开了文章的整体氛围,读来便觉干巴巴的了。至此便知,读书所重的并非语言而是感悟,感悟是需要整体性作为背景的。

  爱书,也不会让书安安静静地呆在书桌上以图闲淡安逸。想看哪本书了,便在书堆里把它抽出来,有时坐在床上,有时坐在沙发上,有时坐在大门洞里的小马扎上,坐在哪,看完后便往哪放,所以才会有爸爸时常的抱怨。爸爸是爱干净的人,他从看不惯屋子里被我们摆的乱乱的,在他的影响下我也可以说是比较爱干净的,被子、枕头、沙发垫之类生活品也会摆放的整齐,唯独看过的书,总不想看过一段之后就放回书桌摆放好,看下一段时再去拿。总觉得那样少了份随性,仿佛就减了份与书间的情谊了。

  正是因为爱书,所以买回来的书不管是读过的没读过的都是舍不得卖的,即使受点累将它们从学校背回家里,也累的心甘情愿的。不管它们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只要在,我心里就踏实。被拿回家的书,放在书桌上,放在窗台上,妈妈嫌碍事就把一些书收拾在箱子里放在床底下,还会时不时督促我“你的书还有没有用啊,没用就卖了吧!”我应着,却从没有行动过。但后来妈妈貌似也能理解我了,有一次表哥看到书桌上那一摞书问了句什么,妈妈说“都是志燕的,她喜欢看这些!”听到妈妈这样说,我特别高兴,她语气中的认可让我觉得我的书终于上了“户口”了。

  虽是爱书,但并不是什么书都爱的,那些关于物理化学的书统统都卖掉了,留下的有语文,语文读本之类,因为我喜欢的是包含有人类共同感情的东西,而不是那些物理数学符号。

  买书时不喜欢在新华书店、席殊书屋等特别正规的书店,地摊或小书店更能吸引我,一方面因为没有多少钱,另一方面则因为地摊和小书店让我更有亲切感。本是普通老百姓家的小女子,便更喜欢书以贴近普通老百姓的形式出现。不仅是人和人,书和人之间处于同一阶层的似乎也更能够相互理解和更有亲和力。但书中的智慧是平等的。

  上初中时经常去一个叫做“三味书屋”的小书店买书,记得最清楚两本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水浒传》,前一本五块,后一本十一块,上高中后便一直没有去过,高三那年放假想去那里看看,可走了整条街都没有找到,有种“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怅惘。现在想起那书店,就像想起一位很久没有联系的启蒙老师。

  每次放假回家喜欢翻看以前写的日记,看到初中的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读书并不单单是为了考大学,更是为了充实自己,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其实,爱书,说到底应该也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吧。书,只是把抽象的生活具体化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46938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