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等十姓的来源
91尹 出自少昊之后。少昊(一作少皞),名挚(一作质),古代东夷族首领。相传他因为能够实施太皞时代的法令制度,所以人们称他为少昊。按照五行学说,少昊以金德王,所以又号称金天氏。东夷族用鸟作为部落的图腾标志,所以他又用鸟名作为官职名称,设工正和农正分别管理手工业和农业。少昊有个儿子叫做殷,担任工正,被封在尹城(今河南宜阳西南),子孙世代掌管这个职务,居住在这个地方,他们就以这个地名为姓,就是尹氏。
出自周代官名。周宣王的时候,有个大臣叫尹吉甫(其中“尹”是官职名称,为周朝的辅弼之臣,职位相当于宰相,吉甫是他的名字),是周宣王的重要臣子。公元前823年,他曾经率领军队北伐俨犹,一直打到太原,宣王又为他加官太师,位于三公之首。他的子孙就世袭太师这个职务。吉甫的儿子叫尹伯奇,可以看出伯奇是以他的父亲原先的官职“尹”作为姓氏的。
92黎 出自黄帝之后。黄帝的曾孙中有一个叫做黎的,就是重黎(一说重和黎是两个人),子姓,任北正,又称北正黎,黎的后人世代掌管这个职务。殷商的时候,黎的后人被封在耆(古字黎和耆相通),在路州壶关(今山西长治东南)建国,侯爵,所以又称黎国。春秋时迁到黎城东北(今山西黎城东北),后来国土并入晋国。他们的子孙就以原国名为姓,就是黎氏。
另外,商朝在今山东郓城西封的还有一个黎国,子孙也以国名为姓。
93易 出自姜姓。齐桓公的时候,有个大夫叫雍巫(字易牙),是齐桓公非常宠幸的近臣。易牙长于调味,善于逢迎,有一次桓公生病不想吃东西,他就把自己未满周岁的亲生儿子烹煮成汤,献给齐桓公,桓公觉得很好吃。当时由于齐相管仲对群臣约束得比较紧,易牙害怕管仲,还不太敢胡做妄为。桓公四十一年,管仲病重临危的时候,桓公前去探望他,问到:在你去世以后,谁可以担任相国这个职务呢?管仲说:知臣莫若君。桓公又问:易牙这个人怎么样?管仲说:“从人情上说,谁不疼爱自己的儿子,可是他却烹煮自己的亲生儿子来满足君主您的味口,这样的人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爱,能会爱君主您吗?这个职务不能交给他!”桓公又问:开方、竖刁怎么样?管仲说:“也是一样的,开方(卫国公子)竟敢背叛他的亲人来侍奉你,能会对君主您有什么帮助吗?竖刁自宫自残来做你的阉官,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护,还会爱护您吗,都不行,希望君主在我死了以后,不要亲近他们,不然对国家不利。”可是管仲刚刚死了以后,桓公的五个儿子争相谋求齐相,桓公把管仲的话丢在了一边,十分亲近易牙、开方、竖刁这三个人,竟让他们主持国政。桓公病危的时候,他的五个公子就相互攻打争夺君位,易牙和开方、竖刁趁着内宠,大肆杀害群臣,擅自拥立公子无诡(一作无亏)做了国君,太子昭被迫逃奔到宋国。桓公一死,齐国国内就发生了内乱。因为大家都在争夺国君这个位子,宫中竟连个人影也没有,桓公的尸体没有人过问,在床上一直放了六七十天,生的蛆虫都爬出了门口。易牙死了以后,他的子孙就用他的字为姓,就是易氏。
94常 出自黄帝时的姓。黄帝的时候,曾经推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鸣来治理百姓。其中常先曾经担任黄帝的大司空(掌管工程建筑的官),那时就有了常姓,可见常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
另外,那个时代还有一个女性人物叫常仪,她以善于计算月亮的晦、朔、望、弦而著名。传说她是帝喾的次妃,古代嫦娥奔月的故事就是由常仪的事情附会而来的。据说黄帝曾经让羲计算太阳的回归,让常仪计算月亮的圆缺,臾区计算星斗的出没。因为古代“仪”和“蛾”同声通用,常仪又是个女子,是帝喾的次妃,当然就很有名气了,于是后人就附会出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故事了。这也说明“常”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
出自姬姓之常。西周卫康叔的支庶子孙,有一个因为采食于常邑(今山东滕州东南),他的后代子孙就以他的封邑名为姓,也姓常。
95武 夏代东夷族有个首领名叫后羿,很善于射箭。他曾经凭武力推翻夏朝的统治,夺得了太康的王位。但是他只会狩猎,不会管理国家,就把国家的大权交给他的亲信臣子寒蹙来管理。寒蹙的野心很大,他却杀掉后羿,自立为王。致使夏朝的统治曾经中断过一个时期。后羿在位的时候,有一个贤臣叫武罗,帮助后羿治理国家,出了很多好主意。可是,后羿却听不进去,依然只是相信寒浞。
武罗应该是中国出现最早的武姓人物,也是武姓的开始。
出自子姓。殷商王武丁晚年讨伐鬼方氏虽没吃大的败仗,但是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王族因此分崩离析。武丁死后,他的支庶子孙中就有以他的名字为姓的,也称为武氏。
宋武公,是微子启的弟弟微仲的后代宋戴公的儿子,是宋国的第十二代君主,在位十八年,死后谥武,所以史称宋武公。他的支庶子孙中有的就以他的谥号为姓,也称武姓。
96乔 出自黄帝子孙。黄帝姓公孙,号轩辕、有熊氏,以土德称王。因土为黄色,故名黄帝。在远古时代,他是陕北高原一带的部落首领,后来,他率领部落迁居到河北涿鹿附近。黄帝以他杰出的才能,打败蚩尤,平定天下,在开发黄河中下游的过程中,逐渐融合了人周围的一些部落,基本上统一了中原鼓励农耕他又创造车船,打造兵器,发明了文字、音律、医术、算数,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受到人们的崇敬和爱戴。
相传,黄帝在位百年,活了一百一十岁。有一天出巡河南,正行走之间,突然晴天霹雳,乌云翻滚,暴雨磅礴,一条黄龙腾云驾雾从天而降。黄龙对黄帝说,陛下的使命已经完成,请随我归天吧。黄帝不得已,只好跨上黄龙背。当黄龙飞到桥山时,黄帝怀念百姓,请求黄龙下降。周围的百姓听说黄帝要归天,纷纷赶来围住他,有的抓住他的衣带,有的抓他的住鞋子,苦苦挽留。但是黄帝在黄龙的催促下,只好把衣冠留下,恋恋不舍的告别百姓。人们为了铭记黄帝的恩德,就把他的衣冠葬在桥山(今陕西黄陵县城北)。因为桥山中间有沮水穿山而过,山的形状呈桥形,所以叫桥山。黄帝的子孙中有一部分就住在在桥山守陵。他们以山命氏,称为桥氏。
子孙相传,到东汉时,有个睢阳(今河南商丘南)人叫桥玄,做到太尉的官职。他的六世孙里有个桥勤,在北魏任平原内史。北魏末年丞相高欢擅权,不把皇帝魏孝武帝放在眼里。魏孝武帝被逼无奈,只好西奔长安,依靠将领于文泰,桥勤也就随着孝武帝进入关中,他们居住在同州(今陕西大荔县),史称西魏。于文泰担任大丞相后,也效仿高欢专制西魏政权。于文泰死后,他的儿子于文觉承袭大丞相位,后来代魏,国号周,史称北周。桥玄的孙子桥达,曾经做过于文泰的部属,于文泰飞扬跋扈,一日他心血来潮,就命桥勤去掉“木”字改桥姓为乔,说是取“乔”字的高远之意(乔字的繁体字为“喬”,由天和省高组成,所以就有这个意义),桥勤不敢不从,于是桥氏从此改为乔氏,世代传承下来。
97贺 出自姜姓。齐桓公的儿子公子无亏(也作无诡)的儿子叫庆克,也叫庆父(并非鲁国乱政的那个庆父),古时候,诸侯的嫡长子之外的儿子称公子,公子的儿子称公孙,所以庆克也称为公孙庆克。庆克的儿子封以庆克的字为姓,就叫庆封。从此就有了庆氏。庆封在齐景公的时候担任左相,当时的右相是崔抒。齐庄公就是崔抒立的。庄公和崔抒的妻子通奸,被崔抒杀掉,所以齐国太史就记录道:“崔抒弑君。”崔抒不想担当这个罪名,就把太史杀掉。太史的弟弟接着写“崔抒弑君”,又被崔抒杀掉。太史的小弟弟仍不屈服,依然接着这样写,崔抒没有办法了,只好放过他。庆封由此和崔抒产生了矛盾,就趁崔抒家中发生内乱,指使卢蒲獘攻杀了崔抒的儿子,逼迫崔抒自杀,把崔氏全部灭掉了。庆封就自任相国,专齐政。庆封认为自己的政敌已经除掉,就无所顾忌了,便把政事交给儿子庆舍处理,自己只管喝酒打猎,寻欢作乐,因此引起其他大臣的不满。齐国的公族田、高、鲍、栾等氏经过密谋,乘庆封出外打猎之际发兵攻杀庆氏。庆封在返回途中闻讯,先逃到鲁国,又逃到吴国。吴王余祭把朱方(今江苏丹徒东南)赐给庆封。庆氏的族人闻讯赶来相聚,因此庆氏比在齐国还要富裕兴旺。子孙相传,到东汉安帝的时候,为避汉安帝的父亲刘庆的名讳,庆封的裔孙庆质(一作庆纯),以“庆”和“贺”意义相近的缘故,就改庆氏为贺氏,其他的庆氏也都随着改为贺氏。
98赖 出自黄帝之后。黄帝的时候分封的有一个姬姓赖国(河南息县包信集),子爵。赖国经历了夏、商、周三代。公元前538年,楚灵王率领一些诸侯国准备灭掉赖国。赖国国君赖子(因是子爵,故称赖子)十分惊恐,就两手反绑,口衔玉璧(国家的象征)走在前边,让士兵袒胸露臂,随后抬着棺材到楚国军中去见楚灵王。楚灵王听从大臣椒举不要赶尽杀绝的劝告,亲自为赖子解开绑绳,接受了玉璧,烧掉了棺材,把赖国迁到鄢地。亡国后的赖国子孙就以原国名为姓,就是赖氏。
99龚 起源比较复杂,有六种。
一、相传黄帝有个大臣叫共鼓,曾经制造船只,子孙以共为姓。
二、共工,相传是尧的大臣。有一次尧问手下大臣,以后谁可以继承我的帝位。臣子欢兜推荐了共工,尧说不行,共工太会花言巧语了,能把死的说成活的,把活的说成死的,他说话言辞用意刁邪隐僻,表面上看好像很恭敬,实际上话意里却是罪恶滔天。欢兜不服气的说:是不是那个样子,可以试试嘛。尧只好把工师的职务交给共工,让他试做一下。果然如尧所言,共工这个人淫僻不可用。尧就罢了共工的官。后来共工和欢兜、三苗、鲧并称为四凶,共工被尧流放到幽州。共工的后代子孙,有一支就以共为姓。
三、商朝所封的诸侯国中,有个共国(今甘肃泾川北),因为侵犯了周的利益,因而受到周文王的讨伐,并把他灭掉了。共国灭亡后,共国的子孙也以原国名共为姓。
四、西周有一个名字叫做和的王室贵族,被封在共地,为伯爵共国,所以称共伯和。共伯和品行高尚,爱惜民众,在诸侯中有很高的威望。当时周厉王听从荣夷公肆意收刮民材,激起民愤。公元前841年,奴隶和自由民大暴动,把贪婪暴虐的周厉王赶出了镐京。太子静被周召公虎用自己的儿子替死,暗中保护起来。国不能一日无君,诸侯共举共伯和代理王政,政务由周公、召公主持,史称“共和行政”,也叫“周召共和”,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十四年后,太子静长大成人,共伯和周公、召公带领诸侯立太子静继位(即周宣王)。共伯和仍回自己的封国。后来他的子孙就以原国名为姓,称为共氏。
五、郑武公的小儿子叔段发动政变失败,郑庄公讨伐他,叔段逃到鄢(今河南鄢陵),再逃到共(今河南辉县),人称共叔段。共叔段最后死在共地,他的后代有的以段为姓,有的以共为姓。
六、晋献公的宠姬骊姬,生了个儿子叫奚齐,晋献公曾说想废掉太子申生,立奚齐作太子。骊姬说:大王您如果真的那样做,我就只好自杀了。骊姬表面上这样说,内心里却十分想让晋献公立奚齐做太子,于是就暗中加害太子申生。一次,太子申生祭祀完亲生母亲(献公的正室夫人,齐女,号齐姜)给父亲送胙肉和祭酒的时候,骊姬暗中使人在胙肉和祭酒中下了毒药,然后诬陷太子申生要毒害献公。献公开始不相信,骊姬让人把祭酒撒在地上,地上马上隆起个大土包;把胙肉喂狗,狗吃了立刻就死了;让一个小臣吃,小臣吃了也马上死了。骊姬趁机说:“这还不是因为我和奚齐的缘故吗?不如早点让我们母子自杀吧,免得大王您去世以后,我们母子成为太子砧板上的鱼肉,任他宰割。”献公愤怒了,要处死申生。有人对申生说,这明明白白是骊姬有意陷害,为什么不向献公辩白呢?太子申生老实厚道谦恭孝顺,说:“不行,我父亲老了,离不开骊姬。如果没有了骊姬,他会寑不安,食不甘的。辩白只能激怒父亲,没有什么好处。”又有人劝申生逃奔他国,申生说:“我如果背着这样的罪名出逃,谁肯接纳我呢?”于是既不辩白也不逃跑,而是以自杀的方式表白自己对父亲的忠诚无二。后来,太子申生的弟弟夷吾继位,就是晋惠公,他给故太子申生加谥号为“恭君”,所以人称申生为恭太子。古代恭、共通用,申生的后代子孙就以他的谥号为姓,也称共氏。
秦朝末年,共敖因功被封为临江王,都江陵(今湖北江陵),后来被刘邦灭掉。共氏为了避难或避仇,一部分人在“共”字上边加“龙”字改成龚氏,一部分人在“共”字右边加三点水改称洪氏,所以龚洪同出一源。
100文 多源的姓。出自姜姓之文。姜文叔是炎帝之后伯夷的裔孙,西周初年被封于许(今河南许昌东),建立男爵许国。春秋时,许国受郑、楚等国的逼迫,曾多次迁徙。公元前506年迁到容城(今河南鲁山东南)。传到战国元公结的时候,被楚国灭掉,子孙分散,除了有以原国名为“许”姓的,还有以开国君主文叔的字“文”为姓的。
出自姬姓之文。周文王姬昌在商朝的时候,被封为西伯。他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深受国人拥戴,许多贤士都前去投奔他,因此引起了纣王对他的猜忌。纣王就找个接口把他囚禁在羑里(今河南汤阴北)。被囚禁期间,他潜心研究伏羲创造的八卦,并将它演变为八八六十四卦,并且为每一卦都写了卦辞。历时七年,姬昌才获得释放。他在位五十年,曾经解决过虞芮两国的争端,使两国归附自己;还先后消灭了黎(今山西长治东南)、邢(今河南沁阳西北)、崇(今河南嵩山县北)等国;还建立丰邑(今陕西西安南沣水西岸)作为国都。病逝后,他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继承他的遗志,在姜子牙等一般文臣武将的辅佐下,终于完成了灭商的大业,建立了周朝,史称西周。按照“经天纬地曰文”的意义,武王给父亲追加谥号为“文”,就是文王。周文王的支庶子孙中,有以他的谥号为姓的,就是文氏。
另外,西周初,卫康叔建立的卫国,春秋时,已经传到第二十一代国君卫献公。献公曾经让师曹教他的小妾弹琴,小妾弹不好,师曹用鞭子打了献公的这个小妾。小妾因为被献公宠幸,就说了师曹的的许多坏话。献公也打了师曹三百鞭子。因此师曹对献公怀恨在心。
五年后的一天,献公对将军孙文子(字林父)和宁惠子宁殖说,午饭不要在家里吃,都到我那里去。二人就去了。结果到了天晌午,献公还不召见,自己却到花园中射雁却了。孙文子和宁惠子只好跟着,献公既不脱射服,也不和他们二人说话,一个劲儿的射自己的。弄得孙文子和宁惠子二人很没趣,心中十分愤怒。一直到晚上献公才让喝酒吃饭。席间,师曹旁敲侧击的唱歌挑唆他们二人,说这是献公在有意侮辱你们,这种不讲信用的人要他干什么?二人受不了这样的侮辱,就召集自己的党羽攻打献公,把献公赶到了齐国。孙文子和宁惠子就共同立秋(定公的弟弟,献公的叔父)做国君,就是卫殇公。
后来,孙文子林父和宁惠子因在殇公面前争宠反目成仇,殇公支持宁惠子攻打孙文子,孙文子被迫出逃到晋国。孙文子请求晋君让献公来晋国居住,齐国也愿意把献公送到晋国。晋国就假意与卫殇公建立联盟,趁机会抓住了殇公和宁喜(宁殖之子),把献公送回国重新作了国君。孙文子林父也回到了卫国,献公杀了宁喜。孙文子的后代子孙有一支就以祖号为姓,也称为文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