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归路已失,心向往之

时间:2011/7/28 作者: 麦芒 热度: 29314

 

    我的家乡山连山,每座大山差不多都会有几个苗寨静静地藏在里面。山南山北的苗民们有着共同的老祖蚩尤。如果你要问他们从哪里来,他们会回答你,“我们从东方来”。

      我没有考证过是不是所有的苗人逝去后都会悬棺岩上,但是,在苗寨附近,苗家的悬棺真是多到随处可见。少时见过,是循着传闻去的,心里感到神秘也有些恐惧,看到的往往只是散开的朽木板,心情放松的同时不免失望。后来,到过不少开发了或尚未开发的景点,不时会看到悬棺。

      那年8月,来到美丽的紫云凸格河,当地苗人导游一连问了三个问题:“你们看到悬棺没有?是不是发现所有悬棺都朝着一个方向,猜猜为什么?”不太专业的导游性急得有点可爱。大家顺着苗人指引的方向望过去,真的看到好几具悬棺,它们真的都朝着一个方向。我们早在山重水复中丧失了方向感,都瞎说一气。苗人略带严肃地说,“都朝着东方。”“哇,苗人真是都乐观浪漫,到了天国还希望天天看到东方红太阳升。”“不是的”,苗人解释,“我们从东方来,我们活着的时候回不去了,希望死后能回去!”我说:“东方是个很大的概念哟,你们来自东方哪里嘛?”苗人淡淡地说,“不晓得。不过我们的先祖本来是记下来的。”“在哪里?”我们像期待一张藏宝图似的盯着他。他笑笑:“在妇女的衣服上,在娃娃的背兜上。”我当然见过苗家女身上的美丽衣裳,拙朴绚丽的刺绣分布在衣领、前襟、袖口、裤脚、鞋面……,苗女习惯将娃娃背在背上,背兜或叫背扇上会用心地绣上花鸟鱼虫。“难道……?”对,苗人说其实本来苗女们绣的都是回东方的线路图,是祖先传下来的,后来,慢慢的就没有人读得懂了,于是,苗人就回不去了。

      我未见苗人失落,反倒是我很有些怅然。

      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的积淀是需要传承的,传承文化的路径固然有多种形式,如口口相传、如图藏信息、如文字记载……。其中,口口相传是许多古老文明的保存方式。不过,我们很多人都做过一个实验,若干人为一组,测试者向第一人悄悄地说出一句话,依次再悄悄地进行传递,往往,到了最后一个人将他听到的大声说出来时,除了离他最近的那一两个人外,其他人都会捧腹。这还是小场景、短时间的口头传播,如果是地域广阔且时间跨度久远的口耳相传,走样的程度恐怕最后就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了。再说图藏信息,之所以图藏主要就是担心泄密,能够解读图语者必然框定在寥寥数人之间,随着始作者的老去,继受者受悟性或记忆力等因素的影响,慢慢地,对于原图意的曲解与误读就会发生,最后,再无人能读懂这些符号。于是,只留下种种传说,比如苗人们的共同传说:他们来自东方。作为农耕民族的他们应该也是希望回到那片萌芽他们的土地的,但是,归路已经迷失了,只剩下遥望归途的魂魄。

      突然,我很感激文字!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