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笑怒骂小记》
有一“菩萨蛮”网友,强行给我安上个“六毛”(即“流氓”)借此取乐嘲弄一番,于是乎,我只能仓促学唐诘哥德披挂上阵,不过自认为比骑士来得明事理,是有“的”放“矢”而不是捉到谁都乱打一通。只打假冒的“菩萨”何况他还自称为“蛮”呢。越发要打!
下面就是我当时一段回话,实在是玩笑一则,据说可以培养幽默感,还可上升到现代五大精神之一的娱乐精神。现特录如下。
“菩萨即使再‘蛮’,也不能说六毛之类的话。所以虽然做了六毛之事,也不能说,更不能要这个职称,只好极不情愿推脱。转而命令别人不推脱的同时露出自已假菩萨,真六毛的本性来。
阿猫阿公都想修炼成受香火敬奉的菩萨,但难抑野性,尾巴也就时常露出来。我猜想一则是修炼不认真,时不时犯事。一则是内心从来不打算修炼,只是挂其名而已,后者可能性远大于前者,因为即使修炼也望不了还要保存‘蛮’的野性。
他讲谁都是六毛,只不过根据性别与年龄加上‘女’或‘老’罢了。久而久之都成了他骂人的口头禅。从群里骂将出来,从取乐中骂将开来,从文字上骂,从口语中骂,骂中带笑,笑中带骂。表面用‘六毛’描摹别人,实为内心写照。这样既骂了别人得痛快淋漓,又让自己以革命的名义真六毛了一回,岂不乐哉?所以‘菩萨’真可谓聪明至极。难得‘才子’回回‘六毛’回回安然无恙,得胜返朝,无六毛之名,得六毛之利。
可细而一想,未必就这么风光,就这么‘有才’的强大,他说别人六毛,强行栽赃,也许就是一种心虚呢。谁知道是不是打还过别人,只是先摆出一付拚一死命的架势,以气壮壮胆呢?他自己一直在做‘六毛’之事,又生怕人家看破,慌里慌张赶快胡乱找个人戴上,这是其一。其二,给别人命名后,自己再干六毛之事就无人发现了。其三呢,他自做聪明认为有了替罪羊,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栽赃了,可以放心大胆的干六毛了。干完后就呼朋唤友,堂而皇之地去喝洒。”
说话间,“菩萨蛮”或是离开了网络走了,或是不说话了,有人告诉我,说“菩萨蛮”躲藏起来了。后来冒出来说上一句“躲到瓮缸里用马公砸!”(平江方言)之类的狠话来。于是我只得再说上几句,反正把他得罪了,不如彻底一番。不学他暗着“六毛”还不准学他霸“蛮”?!
“‘菩萨’到庙宇里受人敬恭,却要跑到瓮缸。我还善良的以为他是去洗澡,有悔过自新之意。殊不知是为了躲藏起来。我又以为是为了装嫩,作无知状,做躲猫猫。可是又错了,他是用马公砸人。真的!菩萨太聪明了,思维速度和行动速度也太快了。的确令人反应不过来。
转而想,也难怪这样改革的年代,‘菩萨‘不带头改,又如何将改革开展起来进行下去呢。不改革如今’菩萨‘已不能再靠香火度日了,尤其是象我们这位可敬的‘菩萨’再一味地死霸‘蛮’也难以解生存危机。要谋生不当机立断行吗?不快速急转行吗!这样想来也大大释然了。
菩萨毕竟是菩萨,就是再没本事,再没有香火饭吃,也比凡人聪明,主意来得快,躲起来靠打人的勾当,来赚饭钱。其改革之彻底,行动之快,真不愧‘菩萨’英名。我辈只能望洋兴叹。谁叫我们是凡人呢,而不是‘菩萨’呢。所以不服不行,不让他打也不行!
呜呼,‘菩萨’来打吧,真的劝您不要躲藏起来。我想通了,在‘菩萨’面前我辈只有挨打的命,这也是您‘菩萨’跟我们看相算命算的。于是乎只好认命,只好让您打。我似乎被‘菩萨’点明了,不是‘骂是痛,打是爱’么?挨打也许是‘菩萨’指明的一条成仙的康庄大道呢。于是乎我挨打后,还得千恩万谢‘菩萨’的指点。这正是挨了打,便得佛道。得了佛道再去打别人,只可惜我马上用于打他这个假菩萨哟。
到此,我似乎有点疚意也就有理由多给点饭钱,以犒劳‘菩萨’的指点。让他苟且活着,不让他饿死,吸取教训,再不做假菩萨,做一个真人便罢。
倘若还要借‘菩萨’之名,行‘蛮’行恶,便只能号令众人打之,即使打落水,也绝不心软,一律痛打!”
以上录完,立此存照为的是今后娱乐精神发扬光大。
草创于二零一一年六月十四日下午三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