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冲岭教书的日子
我的内心深处时时想念这段日子,这给予我温暖和灵性的日子时时感动我,使得我激情满怀,使得我爱心扑面而来。
那是1991年9月,我刚大学毕业才两个多月,当时在郊区政府企业局工作,担任局秘书,主要负责局里的材料、文件档案的保管和项目审批工作。刚从大学城走进纷繁复杂的社会,我满怀豪情,总想干一份惊天动地的事情,或者总觉得自己专业不对口,很想另辟蹊径,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此时,恰好有这么一次机会,当时我们企业局与桂林市郊区农业技术学校联合办了一个企业管理专业班,旨在为郊区乡镇企业培养管理人才,学校负责文化课的教学,我们局里负责专业课的教学,老师是从局里或者乡镇企业中寻找一些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开学在即,学校还没有找到专业老师,局里负责人事教育的唐大姐征求我的意见,问我能不能兼顾一下这个班的教学工作,我当时很喜欢当老师,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唐大姐的意见,愿意到学校上课。
学校坐落在雁山镇三合村委会西龙村香冲岭,这是一片寂静的林地,当年我曾经在这里读过书,叫良丰初中,1982年良丰初中合并到雁山中学了,我们就到雁山镇读书了。香冲岭也可以说在我的人生中是一个起点,是我梦想的原生地。所以,我愿意到这里教书,这或许就是一个原因吧。
我第一次去学校教书的时候,是局里的同事龙江开嘉陵摩托车送我去的,清晨的风吹拂着我的脸,很冷,但我的内心依旧充满向往和热爱。到了学校,看着熟悉的校园,我仿佛回到了当年在此读初中的景象,学校变化不大,那些低矮的教室依旧在,只是新建了一栋教师宿舍楼。学校的校长林振明、教导主任唐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和我谈了一些学校的大致情况,他给我的教学课程是《经济法》、《管理心理学》、《合同法》等,每个星期到校一天,上六节课,我觉得对我从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人来说是一个挑战。
我就这样开始了我在香冲岭教书的日子,望着这些十七八岁的学生,成熟得如同我读大学时的模样,我还不知道能不能得到他们的认同,我的第一门专业课就是《经济法》,不得不专心备课,才能教会他们。为了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致,我开始了素质教育的实验,每节课之前我都安排2个学生即兴演讲,每个学生演讲2分钟,内容不限定,由他们自己演讲身边事,或者介绍自己的学习情况等等,刚开始学生们还有点腼腆,久而久之,他们演讲得自然、洒脱了,课前五分钟演讲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他们的口才。我要求他们做好课堂笔记,一般都不板书,每半个月我都会收集他们的课堂笔记,认真地批改、评分,旨在锻炼他们的记录能力,集中上课的注意力。上课时提问,我也要求非常严格,提问到第一个人回答不出问题,我会问他的同座,同座回答不出,就问旁边的同学,回答不出就站着,直到回答出我的提问为止,才能坐下来。
也许是我刚大学毕业,年龄与他们相近,上课幽默、活泼、大方,同学们都比较喜欢我,有什么话都愿意跟我说,有什么困难也愿意叫我帮忙。记得这个班的班长叫冷智玉,留着上海包头,短发,大大的眼睛,浅浅的微笑,难得见她大笑的模样,很冷静、沉着,性格如同她的名字一样,管理班级很有一套,班里的同学也很服她。廖永乐,从甲山来的,活泼、懂事,平时都是她去食堂帮我打饭,毕业后她到郊区广电局工作,后来在雁山区工作,现在担任了草坪回族乡党委委员,是这个班比较有出息的一个人了。我还记得一些学生,比如李玉发、赵元正、彭静明等人。
我有时在学校里没有回家,每当黄昏的时候,我就和学生一起到附近的田野上,或者树林里散步,望着这美丽的黄昏,我和学生们一起朗诵席慕容的诗歌《七里香》: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的二十年后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做满园的郁香。”
回忆是最美丽的事情,年少的时候我们都热切向往美好,祈求未来的平和、吉祥,这是最令人眷念的,但是我们却回不到年少的时光,只有一路向前。
我的学生都很喜欢诗歌,为此我利用晚上的时间给他们讲解诗歌欣赏课,专门编撰了一本学习教案,取名为《缪斯·夸父与太阳》,从诗歌的概念、分类、特征;中国诗歌发展史简述;诗人的素质;诗歌作品选读等方面给他们讲课。我自己认为,人生最美丽的风景也许是回忆。夜阑人静,躲入自己温馨的小屋,伏案苦读,我什么都不需要,只要一颗真诚的心,便觉得自己已然富有了。
在香冲岭教书的日子,我和学生们结成了真诚的朋友,记得我刚教他们的时候,1991年10月,我老家不幸遭遇火灾,老房子和家中的一切都毁于一旦,全家人陷于困顿中,我的同事、朋友和高中同学对我老家的遭遇非常同情,纷纷解囊支援,我的学生不知道从什么渠道也知道了这件事情,在班里发起了捐款活动,一共捐赠了300多元给家人,他们这一举动深深感动了我,我觉得有这么通情达理的学生,我再苦、再累也值了。秋天的时候,我还和学生们一起到附近的村庄社门岭的树林里去采摘桃军娘,这是一种当地原生态的野果,熟透了的桃军娘乌黑乌黑的,用手剥了皮吃,甜甜的,染得手和嘴都是乌黑的。
我教了他们一年半,他们就毕业了,毕业后大多数学生都进了郊区乡镇企业工作,有些学生一直都与保持着联系,一有空他们都会来找我,这份情意是一时半会不会结束的,这份友情伴随着我们走上人生新的旅途。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