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獐麂沟

时间:2011/3/18 作者: 老而不朽 热度: 66248

        獐麂沟是地处双安乡大湾村一二组和林本河村一二组的一条蜿蜒狭长而清新洁净的小溪沟。因古代峡沟林中多獐麂故名。

        沟全长约两公里,我的老家就在溯沟而上约一公里处的溪边,全沟面积不足两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足两百,多属江南移民后裔。南北文化自古就在这里交流碰撞,民居建筑风格亦秦亦楚。

        因沟底大部分地段由整石构成,所以听老人讲,溪水即使遇上百年不遇的大旱,溪沟也从未干涸过。建国前夕,从溪口到源头,两岸树林荫翳,遮天蔽日,入沟似入洞,颇具清静幽远,忘路之远近。传说光绪三年(1877年)陕南大旱,虽十室九空,饥馑相忘,但隐居在这山林之中的五户人家,竟凭着野生植物地下的块茎为食而安然无恙。在吃大锅饭的大集体年月里,沟中的居民们仍以薯类为主食,再加上沟中丰富的野生蒿菜、树皮来渡日。这样的生活使这里的人在无奈中透出坚韧,在沉默里藏着艰辛。

       古老而苍凉的獐麂沟,溪水在石底上冲刷出的槽痕诉说着历史曲折与沧桑。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獐麂沟,虽历经1958年大炼钢铁供烧木炭而两岸林木被砍伐一空,变成一片贫瘠的土地,但经父老乡亲长期的拼搏经营,已不是无毛之地了。因沟口一段很狭窄,仿佛行人不小心会被两岸的岩石挤扁脑袋,所以不失为一线天之境。缘溪而上,愈走愈开阔,到达中段分岔处,地势豁然开朗,别有一天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由王家坪、竹园湾和瓦屋埫在高山环抱之中,良田沃土,尽藏其里,山水之美,令人神往。在沟的中段左右分岔为两条小溪而上,巧的是左右两溪源头所在地都建有龙王庙,至今香火不断。

       经过父老乡亲的努力,獐麂沟已是两岸经济林木的种植已成规模,大片茶园和林带环绕着层层梯田,煞是好看。春季鲜花盛开,莺歌燕舞;夏季桑柳柏杨,茂林修竹,绿荫拂岸;秋季梨耙柿枣,硕果累累,五谷丰登,机声隆隆收获忙;冬季各家房檐下悬着串串金苞谷,束束红辣椒;鸡豚美酒,户户飘香。这里不仅风景美,乡情浓,民风淳,笃厚的乡民来往密切,亲如一家,一年四时八节,或婚丧嫁娶,生朝满日,总要聚会,相帮相助,料理大事。

      这里的水土养育了这里的人,这里的人经营着这方水土。我在这里出生长大,这里与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这里有我浸漫时间的遐思,也有我祖先的一种沉厚文化积淀。

二十一世纪的獐麂沟,改革开放的浪潮在这里汹涌澎湃。各种高档的家用电器和通讯工具应有尽有,网上聊天、网上购物、网上就医、网上学习早已不觉得新鲜了,虽然这里开发极快,但是这里的自然生态环境仍然属国家级天然保护范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建立和谐社会步伐的加快,乘着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新农村的东风,宽阔的村组级公路已全部硬化,且四通八达到户。一座座小洋楼在这块昔日的世外桃源里拔地而起,给青山绿水平添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小小的溪沟里外出的务工已拥有千万元以上财富的老板级人物就有四人,现在全沟共有私家小汽车十二辆。国家干部、教师、大学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并涌向各地。贫困和愚昧被赶走了,而奔施和奥迪等家用小汽车与大型建筑材料运输车辆络绎不绝的开进来了,和谐社会的辉煌生活乐章在这里弹奏着。

       饱经沧桑的獐麂沟,由于从九十年代起就注意了保护天然生态资源环境的综合治理,使如今这沟里的人既能享受到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的田园风光,也能过上现代都市的深宅高楼大院中很多先进便捷的都市生活。如今的獐麂沟,幽雅恬淡,文明开化,深邃睿智,淳朴又风流。作为我——一位年过半百的普通中学教师,虽囊中羞涩,无法加入大都市小区“蜂巢一族”的时髦行列,却有一方净土来放置人生的梦,仍有一片天地来释放压力。“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这个“反”字比陶渊明时代更要强烈,含义更特殊。山青水秀,乡情浓郁,民风淳朴,都在生我养我的人间天堂獐麂沟。“酒好不怕巷子深”,那是因为已经是名牌。这里我把“长在深闺人未识”的獐麂沟推介给大家。欢迎各地朋友们来这里乡村游。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