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让这飘飘的雨丝淋湿了盛世的繁华。
二
我们小的时候,生活艰苦,但是每次节日,母亲还是记得清楚,比如中秋就是一个。那时父亲在外面奔波生计,每年在家的日子不多,而这些藏在日子里的节日,准是在父亲不在家的时候冒了出来,中秋也不列外。为了纪念,母亲会在这样的日子里包饺子,小孩子自然是开心的,因为一年中就吃那么几次,如果运气好些,会有豆腐韭菜陷的,但通常都是土豆切成细小的颗粒做馅。因为家家都有的缘故,也不要花钱去买,所有“洋芋饺饺”是我们节日里最常见的美食。
那时饺子做好,第一碗捞出来是要带给祖父祖母的,在我们老家节日的时候,有很多的半大小子捧着一碗吃的招摇过市,就是去给长辈们送饭的。母亲通常在节日的时候都不怎么吃饭,只是看着我们吃,看着看着,就流下泪来。
三
中秋是属于晚上的节日,和十五有关的节日都是一样,要和月亮挂上关系,但是我们都知道,因为阴晴圆缺的关系,这个意象,充满隐喻。
嫦娥和吴刚的传说,给了月亮第一个生命,从此,月光下的节日注定要照亮黑暗中的思念。这也给了文人墨客一个很好的载体,用来在这样的日子里凭栏远眺,浅吟低唱,直到现在,我们依然念着他们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句子,然而这一天对芸芸众生的我们来说,到底是什么?我不得不提一个词,“留守”。就在广大的农村,只剩下妇孺和孩子那些村庄,,此时的月光,是多么的滑稽?他们买不起几百几千一盒的月饼,他们到不了西湖峨眉的去旅游赏月,他们只能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了思念亲人。月光并没有罪,可是就在所有的主流媒体都在节日大肆宣扬如何如何节日购物的时候,我们节日的本意去了哪里?我们节日里的月光,还是本来的样子吗?我想,真正丰富并书写了这个节日,倒是那些劳苦的大众,而并不是我们看到节日里的盛世繁华。
四
中秋是团圆的节日。
五
到了我再外漂泊的时候,我才知道,只有漂泊,才懂得回家的含义,尤其是在节日的时候。思乡,给了月亮第二个生命,就像阴晴圆缺的月亮一样,这人世间的聚聚散散悲悲欢欢无穷期。
带着美好而幸福的期望,无数的父老兄弟背起行囊走上他乡。在这里我不得不再提起一个新词,“候鸟”。是他们把自己贡献给了陌生的城市,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繁华出自他们之手,他们没有养老保险,没有住房公积金,他们住着最差的房吃着最差的饭,他们买不起他们自己造的房子车子,进了他们自己造的景区,“十指不沾泥,嶙嶙居大厦”的年代再次出现的时候,他们又一次成了历史的垫脚石,到死,都没能露出地面。就在这样的节日里,所谓的法定假日都“法定”给了谁?所谓的节假日法定加班工资都”法定“给了谁?他们依然在劳作,为了别人的城市,为了不是他们自己的家。而在这样的节日里,在“人们”狂欢狂购的节日里,他们想起的家中的月光,是不是还是皎洁的样子?我想,真正抒发并升华这个节日情感的,倒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劳动者,而并不是那些整天鼓吹花好月圆生活幸福的主流媒体。
六
节日里依然吃了饺子,但发现怎么都吃不出那个味了,后来才知道,以前节日里哪怕是洋芋饺子,都裹着母亲思念的眼泪和感情,那泪水拌的陷,咸淡正好。后来在他乡,吃到的都是钱换来的普通食物,除了寡味的陷,就剩下被世俗擀出来的皮了。
七
谨以此篇,给我在他乡的父老兄弟以及在家为爱守候的亲人们,愿我们的节日是美好的,愿我们的亲人是健康的,愿我们在来年,是团圆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