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国馆白描 2010上海世博会游记之四

时间:2010/8/26 作者: 沧海泛轻舟 热度: 332894

    拿了预约票的中国馆,进去比较顺利,快速绕过外场那些令人生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盘龙十八弯的朱红栏杆,中国馆独特的峨冠出现在眼前。

中国国家馆

     中国馆,红梁青壁,精巧得如同一个硕大的魔方。巍峨的,在眼前长长的,由76级“华夏灰”花岗岩,砌成的石阶坡道上,铺砌的平台上面屹立。红色的椽头上精雕着篆体“龙”字散发出古老而悠远的气息。

     四个粗壮的柱馆,强健有力的支撑起整座建筑。三层之上才是一层比一层宽大的峨冠,号为“东方之冠”。每个柱馆装有四部电梯,把一波一波的参观者引入三楼。地面的石材听说是采用古法“三錾斧”制作,肌理自然,匀称。

     看着悬空高挑,峨而不群的建筑,心中一丝豪情顿生。中庭中空高大,如同被一个巨人俯视着,怀拥并守护着,脚下如蝌蚪般的芸芸众生。

     刚才进入太顺利,在这里伏有左右两个小盘龙,缓缓的盘旋蠕动,等候约20分钟,入馆。

     展区分三层。

     第一展区:东方的足迹,分为春天的故事、岁月回眸、智慧的长河三个分展厅。

    “春天的故事”其实就是一段主题影片,展现的是30多年来中国城市化变迁。影院里面左中右墙面的屏幕上,三部放映机同时播放,比较有意思的是画面串接,画面连续的从左边跑到右边,又接龙似的以极宽的视野从右拉回到左边。影片场面恢弘,波澜壮阔。高潮部分是一行白天鹅缓缓的从右边飞出至屏幕左边,后来竟盘旋着飞入顶上、幽暗的圆形的投影屏上,最后在浩瀚的、悠远的星空中冉冉隐没。很有意思。我把整个影片全部录了下来。

    “岁月回眸”展厅展示的是时间长河中一个普通人家的客厅在1978、1988、2008三十年间的变化。

    “智慧的长河”部分很值得一题。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北宋时期张折瑞传世的一幅民间风俗画作精品。在这里被放大并制成了长达168米,高6米的动画影片。6部放映机组成长轴般连续画面,画中3700多个人物、车马、骆驼均能神态自如的动作,甚至还让人们看到晚上万家灯火的,斑驳的水面倒影。人物细节也刻画传神,在我录下的一段中,还能清晰的看到小乞丐打恭作揖,摇头叹气的细微神态。

      巨幅屏幕前横亘着一条宽宽的电子护城河。河水清幽波荡,绵绵起伏。河面上还漂浮着几块白描勾画的建筑局部。

      一部很有震撼力的大作。

      巨幅的清明上河图对面,是一幅刻有大幅匾书“国之瑰宝”字样的浮雕,背后的封闭展厅即是秦皇一号墓的彩绘铜车马真品,镇馆之宝。是唯一有武警守护的国家级瑰宝。

    第二展区:寻觅之旅

    着重于古建筑“桥”和“斗拱”的讲述。参观者坐在小火车内,出没在一片色彩变幻迷离的石拱桥和斗拱群间,在古典园林的飞檐、亭阁间穿行,寻找着现代建筑的古典渊源。

    第三展区:低碳行动

    着笔于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科技运用成果。微藻浓缩,循环利用生成生物柴油是值得看的一笔。中心展台上还展示着两辆全新的新能源汽车和太阳能电瓶车。

    结束的出口也很有特点,在雨声激沥,蛙声一片的荷花池中,从六层高的地方乘坐长长的运客梯徐徐垂降至一层平台,周遭的红墙碧草,丽水逶迤,尽收眼底,清雅得能秀出一汪水来。

    建筑墙群上九叠篆字在阳光下隐隐发着光。它们是中国古老文化的精华-24节气,按逆时针方向轮排。

    中国馆的设计者真深谙古典文学意境的雅韵。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46938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