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 · 列表页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

幽默

  • 《歧路灯》近十年研究综述
    11-09

    罗申茂(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000)1引言《歧路灯》是清代作家李绿园所著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作品围绕谭氏兴衰际遇这一主要线索,展开情节,描绘了当时中下层社会人物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展现出一幅十八世…

  • 毕飞宇小说《推拿》中女性形象的“疼痛”解读
    11-09

    银杉(天津师范大学文艺学天津300387)生活是一种永恒的充满痛苦的运动和激荡,是不幸的、痛苦的、支离破碎的,是令人颤栗而毫无意义的。——赫尔曼·黑塞《荒原狼》“疼痛”原是人的一种生理反应,经过作家细…

  • 比兴观之演变
    11-09

    韩双双(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0)刘勰的《文心雕龙》体大思精,从创作论、文学鉴赏与批评等多方面均提出独到见解,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兴”乃是中国诗歌的根本大法,朱自清称之为中国古代诗论…

  • 先秦诸子学的发端与演变——从《庄子·天下篇》到《汉志·诸子略》
    11-09

    廖妙清(济南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00)在中国传统的学术发展中,诸子学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研究中国的古籍和古学,不得不从诸子入手。在论述先秦学术的文献里,《庄子·天下篇》、《论六家要旨》与《汉志…

  • 论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中人物塑造的局限性
    11-09

    龚新越(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2)方方的小说以其冷嘲和尖刻的笔调,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人生思考,创作了一批展现当代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状态的现实主义力作,而被人们广泛接受和喜爱。2013年5月,《涂自…

  • 现代性视域中的个体生存困境——以莫言小说《蛙》的解读为例
    11-09

    宋为为(烟台大学山东烟台264005)莫言通过《蛙》向我们继续讲述了高密东北乡的故事,但与以往的题材不同,《蛙》这部小说将笔触伸向了所谓“波澜起伏的生育史”这样一类敏感的话题,描写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生…

  • 王先霈、王光耀主编的《文学欣赏导引》引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素材之教材内容分析
    11-09

    陈衍伟张爱明(赣南师范大学江西赣州341000)对教材进行仔细研读后,读者发现本教材引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素材主要集中在第一部分“总论”,共引用25次;“诗文、欣赏”共引用10次,“小说欣赏”共引用3次…

  • 探析从《文学改良刍议》到《文学革命论》的文学转向
    11-09

    沈真如(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甘肃兰州730070)民国五年八月,于美国留学的胡适在给陈独秀寄的一封信中,首次提出“文学革命”这一命题,并引出了他的“八事”说。同年十月,陈独秀回信胡适,热烈赞赏了他的想…

  • 论莫言《透明的红萝卜》叙事策略
    11-09

    韩秋婵(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0)1成精的感官——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故事和故事叙述者是叙事文学作品必不可少的两个要素,正如帕西·拉伯克把视角问题即叙事者与故事之间的的关系,看作最复杂的方法问题。在…

  • 浅谈《西游记》里的通关文牒
    11-09

    杨星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24)牒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用竹或木制成的短简。春秋时期已把用牒写成的文书称为牒,直到汉代,社会上仍有这个习惯。南北朝时…

  •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
    11-09

    王平美(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1120)马克思在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下文简称《手稿》)中,通过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异化观的批判和继承,形成了自己的基于人的本质的劳动异化观。通过对…

  • 绵延与传承——浅谈读靳之林《绵绵瓜瓞》一书有感
    11-09

    庄妍(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01)1生命与生殖崇拜即中国本原哲学核心1.1中国本原哲学的生成本原一词由字面来看,意指事物的根源、根基。哲学上指万物的最初根源,它指世界的来源和存在的根据,…

  • 《诗经》爱情诗的情感美与意境美
    11-09

    杨敏(宜昌市深圳路小学湖北宜昌443000)《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诗经》包括民间歌曲、宫廷歌曲和祭祀乐舞三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作品。《诗经》中有大量的爱情诗,这些爱情诗,从…

  • 论《邯郸记》中“葫芦缠”意象的象征意涵
    11-09

    王淼(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曲阜273100)著名史学家孟森曾在其《明史讲义》中指出:“明之衰,衰于正、嘉以后,至万历朝则加甚焉。明亡之征兆,至万历而定。”①正德帝玩物丧志,英年早逝。嘉靖帝在位四十余年,不…

  • 袅娜与哀伤——从《警幻仙姑赋》及《芙蓉女儿诔》看曹雪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继与创新
    11-09

    杜欣(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0)《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综合体现了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小说的主体文字是白话,但又吸纳了文言文及其他多种文体表现之所长。小说中写入了大量的诗词…

  • 读《哲学与幼童》有感——孩子是个小大人
    11-09

    张成扬(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00)在我的眼里,一般人是看不懂哲学的。而在加雷斯.马修斯的《哲学与幼童》中,让我认识到了,哲学并不是说只有成人,聪明的人才有,才能看懂。他将哲学与儿童…

  • 论张爱玲《半生缘》中的女性悲剧
    11-09

    张倩(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136)张爱玲曾说,“我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剧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角,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

  • 《捣素赋》作者献疑
    11-09

    杜欣(河南师范大学河南新乡453000)班婕妤是西汉末期有名的一位女作家,她流传下来的赋作有两篇:一篇为《自悼赋》,被收入《汉书》;另一篇为《捣素赋》,被收入唐代类书中,于《汉书》中却不见有记载。由于…

  • 《苏亚人为什么歌唱》书评
    11-09

    毕彤彤(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00)1全书概括本书的正文部分包括七章。第一章题为《老鼠典礼开始了》。本章位于巴西北部马托·格罗索的苏亚印第安人的一场仪式——老鼠典礼。运用了实地考察体验与…

  • 品味《庄子》笔下的惠子 解读另类的知己之情
    11-09

    余洪颖(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22)“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知己是人生路上最亲密的同行者,提到知己的典范,脑海中总能浮现出许多例子:如“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俞伯牙和钟子期,如冰释前…

  •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