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南宋义臣李芾诗作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说月刊 热度: 49924
王宝森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河北 保定 071002)

  李芾(?—1276),字叔章,湖南衡阳人。南宋朝面临元军进攻的颓势背景下,李芾虽经罢官废弃,犹思所以报国,最终在潭州死节,以忠义节气传诸后世。①笔者在查找其相关资料时发现,现存收录的关于李芾的诗作乃是误收元朝学者陈孚的《浯溪题元次山颂后》,真正属李芾所作之诗反倒湮没不存。故对误收之诗作来源、动机予以辨析,并辑佚李芾诗作如后。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清厉鹗编撰的《宋诗纪事》收录了南宋末期李芾的一首诗,录原诗如下:

  浯溪读中兴颂

  羯鼓梨园跡已荒,斯文犹在日星光。我来细拂青苔石,不忆三郎忆漫郎。《永州府志》②

  其注明出处为《永州府志》,未说明具体朝代及时期。《永州府志》自明洪武朱元璋开始,后世随不同时期一直在修。参考厉鹗编撰《宋诗纪事》于清乾隆前期,检清乾隆以前不同时期所修《永州府志》(明洪武、弘治、隆庆,清康熙,以下以年号加志简称。)③,所载诗作内容均完全相同,但题名有差异。《弘治志》所载之诗题名为“宋李芾”④,《隆庆志》题为“李芾诗”⑤,《康熙志》⑥未收此诗,反倒是乾隆时期的《乾隆浯溪新志》存以“浯溪题中兴颂”⑦的题目收录此诗。但是笔者在检索时发现,《乾隆清泉县志》中的记载似道出了厉鹗抄录此诗的来源,“李忠节莆(案应为芾),阖户自焚见诸国史,旧《永州府志》载其《浯溪读中兴颂》一绝云:羯鼓梨园……”。⑧由此我们或可推知,厉鹗并非直接从他之前不同时期所修《永州府志》中辑录此诗,而是依据当朝乾隆时期所能见到《乾隆清泉县志》中记载旧《永州府志》存李芾之诗,并从中辑录下来,因此《永州府志》前没有明显修志时期。

  笔者在检索宋元时期的同类著作后发现,宋末元初学者陈孚的《陈刚中诗集》同样收录此诗,只是题名略有变化,现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的诗全录如下:

  浯溪题元次山颂后

  羯鼓梨园跡已荒,斯文犹在日星光。我来细拂青苔石,不忆三郎忆漫郎。⑨

  除题名略有差异外,两诗作内容一字不差。现存的《陈刚中诗集》有“明天顺四年沈琮刻本,清黄丕烈跋的明抄本,六个清抄本”,⑩及文渊阁、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除“文津阁本”?与清黄丕烈跋的明抄本没有“附录一卷”外,其余注目均作“《陈刚中诗集》三卷,元陈孚撰,附录一卷”?。笔者翻阅了除清抄本外的其他四个本子,该诗均完整收录于《陈刚中诗集》卷二《交州稿》,且在各本中的次序没有发生变化。明天顺四年刊本在《陈刚中诗集后序》中有“洪武壬午秋九月廿有三日,钱唐皇甫暕撰”?,可见该刻本的底本在洪武壬午年(1402年)前已成集?,并且在此之前的流传过程中没有散佚。

  诗作内容大意是:回忆唐玄宗时期歌舞音乐的盛况如今已作遗迹,在拂拭青苔石的当下回忆起参与平叛安史之乱的漫郎?。《四库提要》对收录此诗的诗集内容有大致的介绍,《交州稿》一卷的提要云:“《交州稿》为至元二十九年(元)世祖命梁曾以吏部尚书再使安南,(陈)孚以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摄礼部郎中为副使,往来道中之作……《观光》、《交州》二稿,皆纪道路所经山川古迹,盖仿范成大使北诸诗,而大致亦复相埒”。?翻看此诗前后的其他诗作题名,“从广西的老鼠关、柳州,湖南的永州、浯溪、衡山,再到安徽安庆”?,可看出陈孚随同出使返回元朝的线路,浯溪在前后的地点衔接中比较顺合。

  另外,从史料的层次上来说,府志不是一手史料,在论证力度上远比诗文作者的诗集要小。

  此外,对《全宋诗》收录此诗之出处稍加辨析。《全宋诗》卷三四二〇《李芾》条目下同样收录了题目、内容和《宋诗纪事》所录相同的李芾之诗,只是出处为“清邓显鹤《沅湘耆旧集》前编卷二七”。?邓显鹤(1777-1851),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二年,卒于文宗咸丰元年,所辑之《沅湘耆旧集》在清道光年间完成,出处上也远比府志的晚。故其所收李芾之诗不当。

  以上从诗集的版本、内容及出使安南返回元朝的路线可证此诗为元陈孚所作,应题记为《浯溪题元次山颂后》。

  最后,对此诗何以收录在《永州府志》,并冠名于宋李芾的动机试作一分析。这便要追溯收录此诗的明代方志,在当时社会的治史风气。“明人在编纂书籍时多有更书、改名的毛病”?,加上当时华夷之辩的强烈观念,有着表彰忠烈的寓意。而李芾作为晚宋时期抗击元军的忠义之士,为表示敬畏,在其没有文章传世的情况下改易他人诗作,冠之以名也就无可厚非。不过此番篡改有其隐蔽的地方,因李芾曾任职祁阳、永州,作为修斋(宋王爚,号修斋)门人?,读颂吟诗也属合理。且李芾在任期间平息地方盗乱?,可类比“《大唐中兴颂》唐元结叙写‘安史之乱’的事迹”?。

  综上,此诗题为《浯溪题元次山颂后》为宋末元初学者陈孚所作,而《浯溪读〈中兴颂〉》是为明人篡改题名后所录入《弘治永州府志》,后辗转讹传被清厉鹗《宋诗纪事》所收并误写李芾作。

  附录:辑佚

  笔者在查找资料时,从《洪武永州府志》辑出李芾的诗,查《全宋诗》并未收录,故可补其缺漏,全录如下:

  读《中兴碑》

  李芾

  十丈唐碑玉洁光,是规是颂老文章。

  扶藜读罢休评异,绕树秋声政夕阳。

  瀑寒霜重月光迟,我在浯溪倚樟时。

  爱杀沧江清澈底,一瓢酌咽次山诗。

  又

  老木悲风搅日阴,澄江皱作縠文深。

  个中有句吐不得,付与寒蛩取次吟。23

  注释:

  ① (元)脱脱等撰:《宋史》卷450《李芾传》,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3253-13256页。

  ② (清)厉鹗:《宋诗纪事》卷68《李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714页。

  ③ 洪武《永州府志》现存部分残佚不全,未见有该诗的记载,见赖中霖编著:《洪武永州府志注释》,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汤军在《现存湖南省最早的刻本方志——洪武《永州府志》述略》中亦有所述。《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同时,笔者推测洪武明初时期治史风气沿袭宋元,府志虽有“体例繁乱”的问题,但总的还未有如后期篡改书名、书目的问题。

  ④ (明)沈忠撰,姚昺重修,林华校正:《弘治永州府志》卷7,《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上海:上海书店,1991年,第583页,据明弘治刻本影印;

  ⑤ (明)史朝富、陈良珍纂修:《隆庆永州府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201,明隆庆五年刻本。

  ⑥ (清)姜承基修、常在等纂:《康熙永州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42),南京:凤凰出版社,2002年,据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刻本影印;《康熙永州府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

  ⑦ (清)宋溶纂修:《乾隆浯溪新志》卷7,清乾隆三十五年刻本(无页码)。

  ⑧ 省略号后诗作内容完全相同。见(清)江恂纂修:《乾隆清泉县志》卷36,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无页码)。

  ⑨ (元)陈孚:《陈刚中诗集》,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202册,第646页。

  ⑩ 其余六个清抄本分别为:清初抄本、清汪氏摛藻堂抄本、清抄本、清清风万卷堂抄本(清鲍廷博校)、清抄本(清孙峻校并跋、清丁丙跋)、清嘉庆二十四年王宗炎抄本(清王宗炎校)。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上卷25《元别集类》,上海古籍善本编辑委员会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452页。

  ?文津阁本所作为“《陈刚中集》三卷,元陈孚撰(内容带附录一卷),笔者翻阅后比对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诗集作者、内容及排列顺序一致。见元陈孚《陈刚中集》,文津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207册,第33页。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上卷25《元别集类》,第452页。

  ?此经笔者翻阅缩印的微缩胶卷所得,书藏国家图书馆(北京)善本室。《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清)莫友芝撰,傅增湘订补,傅熹年整理)言“洪武壬申皇甫暕序”,当误,见《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1310页。

  ?对照方诗铭所编著《中国历史纪年表〈新修订本〉)(上海,上海书店,2013年,第132—134页。),洪武年间并无“壬午”,“壬午”乃建文帝时期,姑以后出时间为准。

  ?漫郎即是对唐元结的称呼,见《全唐文》卷381《自释书》,(清)董诰等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3872页。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166集部《别集类》19,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434页。

  ?截取该诗的前后其他诗作题名如下:《老鼠关》、《柳州道中》、《至永州》《浯溪题元次山颂后》、《回过湘阴县》、《回衡山县望南岳呈御史完颜正夫修撰庞夷简》、《泊安庆府呈贡父》,见(元)陈孚:《陈刚中诗集》,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1202册,第646页。

  ?傅璇宗等主编:《全宋诗》卷3420《李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65册,第40654—40655页。此处所收李芾之诗,后署名为孟宪忠整理。

  ?此据辛德勇《明人刻书,人亦亡之》,见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zggds.pku.edu.cn/),学人论文与札记栏,2015-9-12。

  ?(清)王梓材、冯云濠编撰,沈芝盈、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补遗》卷80《修斋门人·补忠节李肯斋先生芾》,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4614页。

  ?(元)脱脱等撰:《宋史》卷450《李芾传》,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3254页。

  ?(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380《大唐中兴颂(并序)》,第3859页。

  ?(明)赖中霖编著:《洪武永州府志注释》卷八,第410—411页。在此,笔者不得不稍加说明引用此书时,编者为其所加注释部分地方有误。关于李芾之死的时间,据《宋史》卷四五〇《李芾传》,其自杀身故是德祐二年正月即1276年,而非1278年。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