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个题目时,正在午休,恍恍惚惚,睡着,醒着,意识拉我去了高一的化学课。
第一节课,年轻的化学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硕大的“悟”字,然后激情四射的谈论着高深的学习方法。那个秋季,我坐在四楼,竖有“高一级五班”牌子的教室里,睡意朦胧……
悟……我在那个慢慢张开的大口里看到秦岭飘过的白云,看到上面积下的白雪,看到山那边的雁准备着朝觐南方的仪式。“学习贵在一个‘悟’字”,只听到了这一句话。
那年,他真的很年轻,爽朗的笑,很夸张的教学动作,还有一开口必说的那个字,很细致的讲解,在我的眸子里画下倒影……
铜是正二价的,化学书上好像这样说过。那跟21度有什么关系,词语的堆砌,让两个互不认识的主体深深膜拜彼此。
我还记得当初,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想当年,……”
想当年,在一个“悟”字的大口中,化学成绩考到全班第一。一张试卷,大大小小的实验题、化学式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用糊涂的笔写糊涂的答案,糊涂的心态想着糊涂的结果……
那个几乎无雪的冬季,我在一个窗子的背后,写下自己的梦想,跟那些化学式无关的梦想……
第一节课,年轻的化学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硕大的“悟”字,然后激情四射的谈论着高深的学习方法。那个秋季,我坐在四楼,竖有“高一级五班”牌子的教室里,睡意朦胧……
悟……我在那个慢慢张开的大口里看到秦岭飘过的白云,看到上面积下的白雪,看到山那边的雁准备着朝觐南方的仪式。“学习贵在一个‘悟’字”,只听到了这一句话。
那年,他真的很年轻,爽朗的笑,很夸张的教学动作,还有一开口必说的那个字,很细致的讲解,在我的眸子里画下倒影……
铜是正二价的,化学书上好像这样说过。那跟21度有什么关系,词语的堆砌,让两个互不认识的主体深深膜拜彼此。
我还记得当初,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想当年,……”
想当年,在一个“悟”字的大口中,化学成绩考到全班第一。一张试卷,大大小小的实验题、化学式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用糊涂的笔写糊涂的答案,糊涂的心态想着糊涂的结果……
那个几乎无雪的冬季,我在一个窗子的背后,写下自己的梦想,跟那些化学式无关的梦想……
当温度到21度时,铜会是什么样的?
高一时,开始写诗和散文,开始落下不屑的笔,开始向往大大的落地窗户,开始敞开书迎接阳光喜庆的舞姿……
高一时,让物理老师头疼,“这孩子怎么不长进?”我在满是红色十字架的试卷上,涂抹青涩的蜡笔,写一首诗,送给喝醉酒的物理老师“喂,走错教室啦!这是一座美丽的花园,跟酒坊没什么关系,我只有诗歌,不是什么金光闪闪的东西,瞅错了呗!嘿嘿……糊涂的老先生,我在你的课堂上游戏,送你一粒葡萄,尝尝,很甜的哦!”(有一次,物理老师喝醉酒,跑来给我们辅导自习,全班人一片嘘声。在场的政治老师被吓坏了,所幸的是没发生什么收不了场的事,最后他填完考勤表,就一摇一晃的走了,那样子真好笑。)
高一时,15岁的稚气,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文字。歪歪扭扭的诗歌,散的不能再散的散文,童年的沉默敏感,青春的懵懂苦涩,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集结成一个声势浩大的军队,没有编制。
高一时,遇见雨晴,一个大大眼睛张得像洋娃娃的小女孩。初次注意到她时,语文课,老师让背什么“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当时的我正发呆,一个好听的声音飘过的我的耳畔,第一反应就是“谁这么厉害?”转过头看她时,她很投入的在听老师的讲解。那时的我不怎么喜欢语文,教条主义,太过死板,压制思想……我是这样认为的。第二次时我正在对付几道让人郁闷的数学题,她用笔碰碰我,递给我一个本子,说:“帮我修改修改。”一脸茫然的我接过本子,一篇很长的散文,细细咀嚼一番,才发现自己碰见高手了,简单的文字,很舒服的感觉。封面上有她的名字“张雨晴”,江南的味道。并没有改什么,写了一句不知道是什么的话给了她,却没想到我们却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共同的爱好在午后的阳光下安静的躺在格子里,圈圈画画,你写我改,我说你评……
21度的铜,微热……
铜貌似可以和酸反应,生成氢气。还有个碱式碳酸铜,今天早上才想起来了它的化学式,唉……不过才两年,就忘了关于化学的大部分知识。那个苯环挺漂亮的……
一本厚厚的日记,写满了青春的青涩,伊甸园的故事应该也是这里开始的。现在想想,感觉《少年维特之烦恼》写的很真实,但结果有些偏激,维特自杀了,遗憾……
喜欢四楼那几扇大大的窗户,早上起早时,趴在窗口,刚好能看日出。记得当时的夏天,早读上完之后,整个向东的窗户全靠满大大小小的书,有的直接把不用的卷子贴在玻璃上,美名其曰“挡阳光,太热了。”我很无奈的笑着,座位一周一换,到我坐窗边时,赤裸裸的玻璃,我没有给它缝制任何衣服,一个个很优美的弧度跳过介质,落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上,躺在上面睡觉,很舒服……
黄昏时,换个位置,门外的栏杆,刚好能看见夕阳的倩影。乐于这样的奔命,只为一睹你的芳容。可惜我不会画画,不然一定为你留下最美的定格。元曲,马致远,“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样的意境,想了一遍又一遍,高一,沉醉于幻想。
茅庐、池塘、芦苇荡、一匹瘦马、不息的炊烟……那个时候,开始扎根拉萨,转经筒吱呀吱呀的声音,古老的咽喉在高原吟唱,纳木错湖边,我用铅笔轻描一丝青烟,中国的山水画只要意境。黄昏的钟声在经幡飘动的云浪中经久不息,奇怪的是我却想到张继的《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西安也有一口大钟,只在新年来临的那一刻敲响。
夏天,高温,铜的温度也不止21度了。15岁,自己给自己鼓掌,一花开着,独自垂怜……
原子、电子、质子……果核中,云雾斑驳,沉沉的睡椅,掩着一架开满紫藤萝的秋千。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铺满了高一的荆棘路,一直倔强着不肯低头,长长的方程式,写下无数个数字用来配平。烧瓶微微抖着,一滴一滴的液体顺着玻璃棒流淌,外侧,竖着的量筒打起了哈欠,点燃的酒精灯在一旁玩弄空气的背包……21%的氧气,耗尽了,会是什么样的?
突兀的夏季,浅色系的衬衫,操场上站好队的篮球架,晾满被子的单双杠……尘土飞扬,飞翔的羽毛球丢了方向,坐着,站着,不一样的衣服,仰望同一片天空……
给“倔强”起了个小名,我叫你还笑,写下的手稿一叠一叠的发黄,看不清原来的字迹。褪色,那个载满梦想的夏季,天真的活着,完全不顾及现实的残酷……
化学课上,年轻的老师依然激扬。我专心的用笔在纸上写着什么,21度的铜,要跟你说再见了,很不舍。一个身影晃过我的眼睛,被逮了个正着,微微的笑,心照不宣收拾好行装……
黄色封面,至今还记得那本化学习题册,页边空白的地方,堆满了铅字,是我干的。咦……怎么回事?
高一,结霜的蓓蕾,还未到秋季……
15岁的稚气,在一张张纸上碾落成泥,单纯的诗句,稚嫩的文字,没有被捕杀的阳光,大大的窗户,沾满露珠的日出,挂满晚霞的夕阳……跟21度的铜悄悄说着再见,我要走我自己的路了,希望你能碰见另外一个负二价的化学物质。
七月……八月……九月……
校门重新开启的瞬间,一袭白衣,抱着一本薄薄的诗集,从四楼搬到二楼,桌上再不是厚厚的草稿纸了……
当铜是21度时,是什么样的?我在想……
醒来后,发现自己的手边是梭罗的《瓦尔登湖》,原来是做梦……
高一时,开始写诗和散文,开始落下不屑的笔,开始向往大大的落地窗户,开始敞开书迎接阳光喜庆的舞姿……
高一时,让物理老师头疼,“这孩子怎么不长进?”我在满是红色十字架的试卷上,涂抹青涩的蜡笔,写一首诗,送给喝醉酒的物理老师“喂,走错教室啦!这是一座美丽的花园,跟酒坊没什么关系,我只有诗歌,不是什么金光闪闪的东西,瞅错了呗!嘿嘿……糊涂的老先生,我在你的课堂上游戏,送你一粒葡萄,尝尝,很甜的哦!”(有一次,物理老师喝醉酒,跑来给我们辅导自习,全班人一片嘘声。在场的政治老师被吓坏了,所幸的是没发生什么收不了场的事,最后他填完考勤表,就一摇一晃的走了,那样子真好笑。)
高一时,15岁的稚气,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文字。歪歪扭扭的诗歌,散的不能再散的散文,童年的沉默敏感,青春的懵懂苦涩,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集结成一个声势浩大的军队,没有编制。
高一时,遇见雨晴,一个大大眼睛张得像洋娃娃的小女孩。初次注意到她时,语文课,老师让背什么“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当时的我正发呆,一个好听的声音飘过的我的耳畔,第一反应就是“谁这么厉害?”转过头看她时,她很投入的在听老师的讲解。那时的我不怎么喜欢语文,教条主义,太过死板,压制思想……我是这样认为的。第二次时我正在对付几道让人郁闷的数学题,她用笔碰碰我,递给我一个本子,说:“帮我修改修改。”一脸茫然的我接过本子,一篇很长的散文,细细咀嚼一番,才发现自己碰见高手了,简单的文字,很舒服的感觉。封面上有她的名字“张雨晴”,江南的味道。并没有改什么,写了一句不知道是什么的话给了她,却没想到我们却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共同的爱好在午后的阳光下安静的躺在格子里,圈圈画画,你写我改,我说你评……
21度的铜,微热……
铜貌似可以和酸反应,生成氢气。还有个碱式碳酸铜,今天早上才想起来了它的化学式,唉……不过才两年,就忘了关于化学的大部分知识。那个苯环挺漂亮的……
一本厚厚的日记,写满了青春的青涩,伊甸园的故事应该也是这里开始的。现在想想,感觉《少年维特之烦恼》写的很真实,但结果有些偏激,维特自杀了,遗憾……
喜欢四楼那几扇大大的窗户,早上起早时,趴在窗口,刚好能看日出。记得当时的夏天,早读上完之后,整个向东的窗户全靠满大大小小的书,有的直接把不用的卷子贴在玻璃上,美名其曰“挡阳光,太热了。”我很无奈的笑着,座位一周一换,到我坐窗边时,赤裸裸的玻璃,我没有给它缝制任何衣服,一个个很优美的弧度跳过介质,落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上,躺在上面睡觉,很舒服……
黄昏时,换个位置,门外的栏杆,刚好能看见夕阳的倩影。乐于这样的奔命,只为一睹你的芳容。可惜我不会画画,不然一定为你留下最美的定格。元曲,马致远,“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样的意境,想了一遍又一遍,高一,沉醉于幻想。
茅庐、池塘、芦苇荡、一匹瘦马、不息的炊烟……那个时候,开始扎根拉萨,转经筒吱呀吱呀的声音,古老的咽喉在高原吟唱,纳木错湖边,我用铅笔轻描一丝青烟,中国的山水画只要意境。黄昏的钟声在经幡飘动的云浪中经久不息,奇怪的是我却想到张继的《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西安也有一口大钟,只在新年来临的那一刻敲响。
夏天,高温,铜的温度也不止21度了。15岁,自己给自己鼓掌,一花开着,独自垂怜……
原子、电子、质子……果核中,云雾斑驳,沉沉的睡椅,掩着一架开满紫藤萝的秋千。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铺满了高一的荆棘路,一直倔强着不肯低头,长长的方程式,写下无数个数字用来配平。烧瓶微微抖着,一滴一滴的液体顺着玻璃棒流淌,外侧,竖着的量筒打起了哈欠,点燃的酒精灯在一旁玩弄空气的背包……21%的氧气,耗尽了,会是什么样的?
突兀的夏季,浅色系的衬衫,操场上站好队的篮球架,晾满被子的单双杠……尘土飞扬,飞翔的羽毛球丢了方向,坐着,站着,不一样的衣服,仰望同一片天空……
给“倔强”起了个小名,我叫你还笑,写下的手稿一叠一叠的发黄,看不清原来的字迹。褪色,那个载满梦想的夏季,天真的活着,完全不顾及现实的残酷……
化学课上,年轻的老师依然激扬。我专心的用笔在纸上写着什么,21度的铜,要跟你说再见了,很不舍。一个身影晃过我的眼睛,被逮了个正着,微微的笑,心照不宣收拾好行装……
黄色封面,至今还记得那本化学习题册,页边空白的地方,堆满了铅字,是我干的。咦……怎么回事?
高一,结霜的蓓蕾,还未到秋季……
15岁的稚气,在一张张纸上碾落成泥,单纯的诗句,稚嫩的文字,没有被捕杀的阳光,大大的窗户,沾满露珠的日出,挂满晚霞的夕阳……跟21度的铜悄悄说着再见,我要走我自己的路了,希望你能碰见另外一个负二价的化学物质。
七月……八月……九月……
校门重新开启的瞬间,一袭白衣,抱着一本薄薄的诗集,从四楼搬到二楼,桌上再不是厚厚的草稿纸了……
当铜是21度时,是什么样的?我在想……
醒来后,发现自己的手边是梭罗的《瓦尔登湖》,原来是做梦……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