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无数次的做过实验,男生偏爱那些一束束、一团团的花,比如樱花、梨花;女生偏爱一支独立的花,比如玫瑰、百合。因为男生很爱集体活动,也爱大群大群的美女;而女生表面喜欢群体活动,但骨子里是独立的。所以你见男生们衣服、鞋子混着穿,却极少见女生这样。这样看来我呢性格里偏向男生,事实也如此。
桃花的美是大众的,“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她的颜色粉嫩,形似美人脸,崔护在《题都城南庄》说:“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就是最后的证明。那种青春的活力是少女独有的,难怪《诗经﹒桃夭》里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可是《红楼梦》第五回里《虚花语》不是说“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难免落得个春残花谢的结果。林黛玉也说“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于是她葬了桃花。
那么是不是桃花就只有这种结局?非也她还有一种结局“自是桃花贪结子,错叫人恨五更风”。人们也常常用桃花比喻爱情,禹锡《竹枝词》“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情浓时灿若花热如拍岸春水,只留下春水般的愁怨给女子。刘次庄《浅原见桃花》里说“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其实就是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爱情。陆游《钗头凤》“东风恶,欢情薄……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也是不能厮守的爱情。
其实桃花的意象也不是那么哀哀怨怨了,她之所以被那么多人喜欢,更是因为她的第三个意象,记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吧,在哪里他给大家营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大同社会,叫无数压抑的知识分子找到了精神寄托。王维《田园乐》(其三)“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村西日斜。杏树坛边渔夫,桃花源里人家。”(其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王维比起陶渊明要幸运得多,不但家资丰厚,还一表人才,因为擅舞黄狮子案,便过上了这种半官半隐的生活,煞是惬意。所以宋。谢枋《庆全庵桃花》“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就有此一说了。
最后附上唐寅《桃花庵歌》一首,算是结束吧。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后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使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