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偏惊物候新

时间:2010/5/24 作者: 日月逾迈 热度: 96148
  整日里在都市的水泥建筑中奔忙劳碌,早已失去了对自然节律的敏感,不经意间窗外已是青草、绿树、黄花,大地回春,生机盎然。不禁想起一首古诗: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我辈算不上宦游人,却也惊诧于物候之新。偏惊物候新,一惊字真是传神之笔,将心中还没有春意的人们忽然看到自然界春意盎然时的情状描摹得淋漓尽致。
  
  为什么会偏惊物候新呢?因为没有及时感知到自然节律的变化,没有跟上大自然的节拍,所以对感知到春意的花鸟鱼虫的变化感到惊讶。就象久别重逢的故友因为长期感知不到对方的信息,所以总会因对方的变化而感到惊讶。云霞、梅柳、黄鸟、绿蘋都能及时感知到自然节律的变化,为什么人却未能及时感知呢?因为人们或沉迷,或忧思,或驱驰,或戏豫,屏蔽了大自然的信息,或者收到大自然的信息而没有及时读取。偏,不正也。偏惊,说明这种惊诧属于一种不正常状态。本来人是能够与世间万物同步感知到大自然的信息的,对于花鸟虫鱼的正常变化原本无须惊诧,只因为人逐于嗜欲,用尽心机,汩没了灵气,所以才会莫名惊诧的。
  
  人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只有人类才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但面对其他生物的优异表现,人们却不得不莫名惊诧。在汶川地震中,人们发现没有学过地球物理学的青蛙比地球物理学博士和地震专家表现更优异。他们不但及时准确地提前感知到地震的信息,而且有组织有纪律地完成了一次集体大迁徙。他们没有惊慌失措,四散奔逃,也没有良心丧于困地,各求生路,而是井然有序地在地震前集体撤离了绵阳。相比之下,人类在废墟上声嘶力竭地呼喊,焦头烂额地救援,就显得黯然失色了。
  
  汶川地震中青蛙的表现绝不是一个特例,蚁能知水马识途;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紫苏的茎先圆后方,花生的叶朝开暮合。各种生物对大自然的信息都显示出惊人的感知和洞察力。这种感知和洞察力显然不是后天学来的。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当泯灭了良知良能的人类面对其他生物所显示出的良知良能时,不得不莫名惊诧了。究竟谁是世界上最愚蠢的动物,恐怕没有几个人有勇气作出回答。
  
  按照进化论学说,现代人无疑是几千年来人类进化史上的最高阶段,可现实却提醒我们,也许人类正面临着几千年希望与期望的绝望边缘。当“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这一命题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追捧后,人们便开始绞尽脑汁、处心积虑地制造机器,于是在机器营造的钢筋水泥丛林中终日劳碌,数米计薪,日以汩其灵气。仰视天而不知其高,俯视地而不知其厚,虽觉如梦,虽视如盲,在对物欲的追逐中人们逐渐泯灭了良知良能,无法感知大自然的律动,浑浑噩噩,与世浮沉。当世界成为某种功利意义的符号后,就失去了审美意义。人们不再有“游览既周,体静心闲,凝想幽岩,朗咏长川”的审美情趣;也不再有“目送飞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旷达胸襟;体悟不到“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那种身入化境的恬愉;更体悟不到“於穆不已、无臭无声”那最幽深、最玄远却又弥纶万物的生命本体。没有澄澈空明的心灵,不能澄怀味象,就无法参悟宇宙的玄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了源头活水,人的心灵就会干涸枯萎,虽有高堂华屋,玉盘珍馐,也会寝不安席,食不甘味。那么,什么是源头活水呢?就是大自然的信息。只有随时感知大自然的信息,时时用大自然的源头活水浇灌我们的心灵,才能让心灵之树常青,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万物皆禀太和之气而生,均具有天赋之良知良能,本来都能够感知大自然的信息,与大自然进行无障碍地沟通。只因为机械智巧萌于心,遮蔽了天赋之本真,泯灭了良知良能,从此无法再与大自然沟通。
  
  《庄子。天地》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子贡在汉阴见一丈人抱着大瓮浇菜地,就建议其使用桔槔,这样用力少,浇地快,可以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丈人却笑着对子贡说,“使用机械智巧就会有机心,有机心则心不纯,如此虽然可以省一些力,却斫丧了人的本真。”子贡觉得很惭愧,低下头无言以对。
  
  一千多年以后,王安石作了一首诗,诗曰:“赐也能言未识真,误将心许汉阴人,桔槔俯仰妨何事,抱瓮区区老此身。”王安石认为子贡虽然能言善辩,却被汉阴丈人的话所蒙蔽,使用桔槔等机械并不碍事,人人都抱着大瓮浇地社会怎么能进步呢?
  
  两千多年后,人们沿着不断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的思路,制造了越来越多远比桔槔复杂得多的机械。随着社会的机械化,人的心灵也逐渐被机械化了。我们再也看不到“井无桔槔事,门无刺绣文”的汉阴丈人,甚至连见识过人的子贡也见不到了。从此人类彻底与大自然割裂开来,无法再与大自然沟通,连良知良能这些词汇也变得陌生。再没有源头活水灌溉人心灵的沙漠,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之中漂泊的是一颗颗贫瘠苍白的心灵。现代科技的奇观并不能改善人们的心灵状况,在工业化社会中,人逐渐成为机械的附庸。人们在享受着机械带来的物质盛宴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机心带来的本真斫丧、良知泯灭的心灵焦灼。“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现代人的病症不幸又被两千多年前的庄子言中。
  
  王阳明说,“良知即是天植良根,自生生不息,但著了私累,把此灵根戕贼蔽塞,不得发生耳。”原来良知并不会真的完全泯灭,只是被遮蔽了而已,所以王阳明把致良知作为阐扬儒学,挽救世道人心的良药。如果人人都能去其私累,不用机械智巧,恢复良知良能的本来面目。天地间只有太和元气之流行,何等淳庞景象。
  
  孟子曰:“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人们总是喜欢耍一些小聪明,却蔽塞了良知良能。剪彩成花,青阳笑之,人工则劳,天巧自如。人的机械智巧与造化神工比起来,显然是微不足道的。一个最简单的单细胞生命体的构造都会比人类制造的机械精美得多。宋国曾经有人花了三年时间雕刻成一片精美的楮叶,惟妙惟肖,足以乱真。列子知道后说,“如果大自然象这样三年才弄出一片叶子,恐怕有叶的植物就不多了。”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夜春风来,万树梨花开。桃红柳绿李花白,一挥而就不思寻。这才是大自然的造化神工,所以王羲之赞美道:“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大自然的造化神工确实令人叹为观止,其实也不过是万物的良知良能顺应大自然的律动而已。只有按照大自然的律动生长收藏才是常道,任何违背大自然律动的行为都只能是“不知常,妄作凶”。
  
  涉世浅,点染亦浅,涉世深,机械亦深。故与其练达,不若朴鲁。终日憨憨直到老,上床呼呼直到晓,不用心机,何等安然自在。世事茫茫无了期,何须苦苦用心机。机械智巧已将我们的心灵戕贼太久,只有还淳反本,代文以质,达到忘机的境界,方能找回我们的良知良能,重新感知大自然的律动。
  
  翠竹林中景最幽,人生此乐更何求。数方白石堆云起,一道清泉接涧流。得趣猿猴堪共戏,忘机麋鹿可同游。红尘一任漫天去,高卧先生百不忧。
  
  得趣源于忘机,忘机则可与猿猴共戏,可与麋鹿同游,自得真趣矣。一个人若悟得忘机二字,自然会生活得海阔天空。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4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