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当惊世界殊

时间:2010/5/17 作者: 老包 热度: 94850
  2009年12月3日,当我接到采访蔡氏家族传人的任务后,我怦然心跳,激动万分。能与蔡氏家族的传人见面,这是我多日梦寐以求的事。
  
  我是不到一年的新北蔡人。此刻,我脑海浮起了几个月前曾好奇地打听过为什么起“北蔡”这个地名的情景。知道北蔡镇来历的老人告诉我:“宋代蔡功扶老携幼迁徙来此聚居,筑园挖池,以娱晚景。蔡氏家族经过世代繁衍,后裔纷繁,遂成大姓。蔡氏子孙沿白莲泾河散开安家落户。蔡姓大族人丁兴旺,据旧志记载有‘北蔡’和‘南蔡’之说。蔡氏家族聚落——北蔡家宅常集聚着小商小贩摆摊经商,日久以此为中心便成集市。人们把‘北蔡家宅’简略为‘北蔡’,省去‘家宅’两字。久而久之,‘北蔡’便成了‘集市’的别名,与宅第无关。北蔡地名也因蔡氏大族集居而得名。北蔡于明代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8月建金山卫六千户所囤仓于北蔡集市,人口猛增,城廓扩大。北蔡自此成镇,列入建置,注入版图。”
  
  自听了这“北蔡”的来历,我的心头就埋下了想与蔡氏家族传人见面的念头,以知古说今话沧桑。如今这将化为实现,我不免心怀激荡。
  
  约定采访的时间到了,蔡氏家族传人迟迟没到镇政府现身,使我心焦如焚,心想:“莫非采访炮汤了?”
  
  负责联系的镇团委书记封丽丽对我说:“这事是说定的。你再等等。”
  
  时过10分钟后,有一辆轿车来接我。来人是北蔡杨桥联合总支委员任正国,他抱歉地对我说:“蔡氏家族传人已70多岁了,身体一直不太好,很不巧,今天感冒了,来不了。他在家等我采访。我们现在就到他家去采访。”
  
  “到他家去采访”一句,一下让我浮想联翩:“蔡氏家族是名声赫赫的大族。传人居住的蔡家大宅定然是深宅大院,一派富贵气象。石狮守门,古树参天,庭院假山,重脊高檐,前厅后堂,雕梁画柱……今天能有幸一睹蔡家大宅,也算是了了心头一愿。”
  
  我跨进了车。车在刚拓宽的六快两慢的沪南路上急驰。车驰进了一个新落成的小区内。小区内完全充满了现代社会的气息,与我梦中的古老豪宅截然不同。在踏出车的那一刻,我不禁皱眉,寻一帘幽梦毫无希望了。
  
  进了蔡氏家族传人的家,一位老人迎了上来。我见他两鬓如霜、皱纹满脸、神情安详、目光炯炯。他自我介绍叫蔡新奎。握着他的手,我感到他身上传递过来是一种热情。
  
  话题从新房说起。
  
  蔡新奎老人平静地说:“这小区是区、镇动迁基地。为世博工程配套,原居住地的牛角尖需架设50万伏高压线,我们就搬迁到这里。动迁,牵人心啊。祖祖辈辈就生活在那里,谁想离开祖先留下的基业?从小到大就生活在那里,谁想离开生我养我的乡土?我们真是难离故土。可乡亲们也知道国事大于家事的道理。做思想工作,通情达理的乡亲选择了舍家为国,搬迁到这里。”他说时,脸上流露出无限眷恋的神态。
  
  我理解故土难离的真挚感情:是啊,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这是先人创业的地方,是祭祀祖先的地方,是继承家业的地方,是播种欢乐的地方,是收获爱情的地方,是邻里和睦的地方……他们把人生成长的足迹印在故土里,把喜笑哀乐的情感汇入河流里,把亲情乡恋埋在心窝上。故土难离,乡情难舍。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可在遇到国与家之间发生利益冲突时,我们还是要想到“先国后家”的大道理。尽管他们是草根一族,但牛角尖的乡亲深明大义,为了世博,甘愿离故土走他乡。这是“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鲜活事例的诠释。正是有了无数牺牲私利的草根一族的全力参与世博,当好东道主,为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做好了前期准备。
  
  任正国在旁补充着:“老奎是村干部,在群众中有很高威信,说话很有分量,在群众中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老奎和他的孩子都大力支持动迁,他们认为:‘上海办世博会是百年不遇的盛事,这是中国的世博,是世界的世博。我们的家事小,国家的国事大。我们宁愿牺牲一切,也要为国家大事让路。’他顾全大局,率先带领全家签下了动迁协议书。蔡氏家族的传人都动迁了,别人还有什么充分的理由不动迁的?他家从126平方米动迁到60平方米,没有丝毫的怨言。他说:‘老两口够住就行。’动迁后,他高兴地说:‘现在的居住条件比以前的老房好多了。征地后,农改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生活蛮开心。’人格的力量很有感召力的,所有动迁的家没有提出无理非分的要求。动迁这棘手的难题就这样破解了。”
  
  蔡新奎老人破解有大功却不言苦劳,这是何等的潇洒,是何等的胸怀,是何等的境界,非常人能做到的。我对眼前的老人充满了敬意,心想:“我们的社会正是有了这样办事公道、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基层干部,淳朴厚道的社会风气才得以弘扬光大。”
  
  我急切地问:“动迁了,蔡家大院还在吗?”
  
  老人手一摇摆,说:“在牛角尖的住宅,化为平地了。”
  
  “太可惜了,古代建筑怎么能这样轻易毁了?这可是文物啊。”我惋惜道。
  
  老人点着头说:“哦,你说的是祖传的蔡家祖宅。它早毁在数百年前的战火。”随之,饱经风霜的老人说起了元代的民族矛盾、明代的倭寇劫掠、清代的盐枭火并、近代的列强蹂躏、民国的日寇侵略的事略。末了,他脸色忧伤地说:“社会动荡,百姓遭殃。家宅是屡毁屡建,屡建屡毁。”言语中有着一股抑郁难平的愤懑。
  
  听他的话,恍然间时光倒逝数百年,一幅幅历史的画面在我眼前展现。我心间激起了阵阵波澜:“那段多灾多难的北蔡历史不正是国运多舛的祖国历史的缩影么?兵匪为患,战祸盘结,瘟疫肆虐,天灾接踵,山河破碎,政局动荡,民不聊生,这黎民抹泪长号的历史远去了。天亮了,换了人间,现在我们的国家是欣欣向荣,百姓是安居乐业。”
  
  家为世博动迁,话题自然转入了世博。
  
  老人动情地说:“现在上海正在忙世博,到处是施工工地。北蔡地区,我熟悉得很,是活地图。以前我是闭着眼睛也能认得路的。现在我只要有一段时间没出门,以前熟悉的田野、村庄和街道都换了模样,一出门就会迷路。北蔡变得实在太快了。”
  
  到处的施工工地,给市民带来了种种不便,这是现代化城市进程中的短暂阵痛。相信阵痛以后,城市更美了,生活更美了,大家的脸上就会挂上说不完的喜悦。
  
  原本狭窄的道路、宁静的田野、杂乱的村落、简陋的厂房化成了雨后春笋般冒出无数修宽的道路、新盖的楼房、落成的商厦、气派的宾馆……日新月异的变化,常会让凭旧印象的人面对新貌,找不到路、寻不到人,惊得不知身在何处。有这样的同感决非是他一个,我也是一个,相信还有很多人。上海办世博老人告诉我说:“我现在最爱看上海电视新闻,就想看看世博建设得怎么样了。”
  
  我心暗道:“这牵挂决不是他一个老浦东人。热火朝天的世博工地每天都在神奇地变化着,那是可以让心任其神游的地方。作为一个老浦东人比年轻人对世博园区的变化有着更多的历史沉淀的记忆、思索、追梦和期盼。”
  
  任正国在一旁插嘴:“我们党总支已经研究过了,在世博期间,我们会免费赠票给老党员、老干部、老同志,分期分批组织他们参观世博园区。”
  
  老人欣慰地笑了。这是生活甜蜜的笑,是成果共享的笑,是期盼将至的笑。
  
  结束采访,我寻找的古朴典雅的一帘幽梦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令世界惊叹的朝气蓬勃的经典传奇,这传奇远比幽梦生动、精彩、感人。我的心头装满了沉甸甸的收获。
  
  在回程的路上,在车上我凭窗而览,一路是神奇的变化。今日的北蔡、上海、中国神奇地变了,“风景这边独好”令世界都惊叹不已。我突发奇想:如蔡氏的先人在天有灵,一定会吟颂“当惊世界殊”的诗句吧。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