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聂荣显弟

时间:2010/3/22 作者: 惊鸟之弓 热度: 333247
    鲁国执政叔孙豹出使晋国,与晋国执政范宣子论及“不朽”。叔孙豹说:太上有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虽久不废,才是不朽。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不失本分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人生天地间,肉体生命总是有限的,“吾生也有涯”,人要永远,就必须把有限的生命拓展到无限,也就是我们说的流芳千古,则必须建立一定的事功,否则我们每一个生命就与蝼蚁一般无异。所以人们总是把名看得比生命更重要。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曹丕说:“年春有时而尽,荣辱止乎其身,未若文章之无穷。”杜甫赋诗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乃至有人为了能够留名,竟说出“不能流芳千古”,也要遗臭万年”的话来,可见只有雁过留名,人过留声,才觉得自己没有白白到这个世界上走一遭。
  
  聂政一反此道,无心于名,所以他将自己“皮面决眼”,不让人认出自己,为的是怕连累姐姐与在困污之境中识拔自己的“知己”严仲子。如果真如他所愿了,那他也真的就一定会没世无闻。那个雇佣他利用他的严仲子,是巴不得他这样的,因为韩国一旦知道自己是幕后主使,则就不得安生,他当然没想到这个他雇用的杀手会是这样仗义的一个人,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他无动于衷,置身事外一样的,自然不会去指认这个弃之于市的尸体。但是幸好聂政还有个姐姐,也幸好这个姐姐能够不顾自己的性命,挺身而出,才使聂政的刺杀行为不致成为街谈巷议,而又终于被司马迁慧眼识英雄一样地写进正史,使他们的名声得以流传,令后人感叹不已。我想一代良心的史家也多半有感于聂荣的勇敢,愿意在这两个坚强的人身上用些笔墨,为聂政,也许更为这个要彰显弟弟令名的聂荣。
  
  我还是把《史记》这一段关于她的文字原封不动地抄下来:“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伏尸哭极哀,曰:‘是軹身井里所谓聂政者也。’市行者诸众人皆曰:‘此人暴虐吾国相,王县购其名姓千金,夫人不闻与?’荣应之曰:‘闻之,然政所以蒙污辱自弃于市贩之间者,为老母幸无恙,妾未嫁也。亲既以天年下世,妾已嫁夫,严仲子乃察举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泽厚矣,可奈何!士固为知己者死,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妾其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大惊韩市人。乃大呼天者三,卒於邑悲哀而死政之旁。”
  
  不畏殁身之诛,以显贤弟之名。这就是聂荣千里迢迢来认尸的目的。换一句话说,就是聂荣不能让自己的弟弟就这么壮烈而又默默地死了,她要以自己的死来为英勇的弟弟扬名。
  
  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通过这样极端的方式扬名,大概就是聂荣一个人。这里可以看见聂荣对弟弟的一片深情。这份情谊既是基于血浓于水的本能,也是他们在穷愁潦倒的生活中相依为命患难与共建立起来的。聂荣的清醒在于,她知道弟弟的刺杀行为是符合当时的正统思想的,是顶天立地的好汉行为,是正如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重于泰山的行为。而弟弟却为了她的安全而不惜摒弃自己的英雄事迹,所以她不能不站出来说话,她不能让弟弟就这么白白牺牲。
  
  总是很感叹我们有些女人,总会在某些很关键的时刻出人意表,做出一般男人也不能做出来的非凡举动来。比如当自己的婴儿处在危急关头的时候,作为母亲的女人会为了孩子而不顾一切。女人是水,是柔韧的,她很能忍耐,但是一旦处在某个事变的漩涡,往往当机立断,一往无前,视死如归,从容不迫。聂荣,她绝没想过自己要留什么身后名,但是她不得不从深闺里走到要她抛头露面的大庭广众之下,可就这么偶然间一亮相,就像流星一样划过天宇,光照千古。她就只做了这么一件事,就是指认这个被自己弄得面目全非的为韩王悬赏的刺客是他的弟弟,用的是最决绝的方式,却也足以使之名垂史册。她应该是属于老子所说的“不失本分者久”的不失本分者吧?
  
  她在她短短的陈述里,两次提到了严仲子,我想她是痛恨他的,因为正是他,用“士为知己者死”一类的观念将她的弟弟陷在万劫不复的境地里,使她失去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严仲子阴险的“乘人之危”,她是看得一清二楚的,所以她也要把他供出来,让这个主谋不得逍遥自在。可见聂荣至少活得比聂政明白。这样的女子不仅有胆,而且有识。
  
  聂荣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之中,也有着对严仲子这样一些肉食者的愤恨。天啊天啊天啊,三声大喊里是不是也包含着对这个世道的控诉之情?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46938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