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时光如流水,洗涤了我心中诸多往事,却难以洗涤那份用鲜血写下的记忆。
1951年7月,正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第二个年头,我刚满十七周岁,就同伙伴唐国民、韦正仁、范儒德一起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千里迢迢来到辽宁义县,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军事训练,最后编入王震将军领导下的八五零一工程部队,在一师二团担任连队轻机枪手,
10月的一天下午,一师开往本溪火车站。夜幕降临时,战士们全副武装,每人脖子上围着白毛巾,背上干粮,拿着一节盛满开水的竹筒。团长给全团训话时,雷鸣般说:“弟兄们,狗日的美国佬,欺负咱中国人,把战火烧到了家门口。现在,我们到朝鲜去收拾这帮畜牲,有没有怕死鬼?”战士们高呼“誓死报效祖国!誓死保卫人民!”在地动山摇的口号声中,乘上列车,飞跨鸭绿江。
经过两个昼夜的颠簸,天明时,一师在白腊林下车,向南急速前进。此时的异国,已是寒风凛冽、雪花飘零。残酷战争造成的重创,一下子印入每个人的视野。公路上,一人多深的弹坑一个接一个,两旁摆满了横七竖八被击毁的美式汽车和坦克;山野上,茂密的松树被拦腰炸断,剩下一截截烧焦的树桩。沿途路断人稀,满目疮痍,村落、城市一片废墟,百姓露宿荒郊。
一天早上,一师行军经过清川江,遭遇十几架美军战斗机抛下数枚重型炸弹轰炸。唐国民奋不顾身,抢救团部电台,被弹片击中胸部。临终前,他吃力地从内衣里摸出一支沾满鲜血的钢笔递给我说:“回家时交给我娘……”我同韦正仁、范儒德等战友含泪将他的遗体安葬在一棵松树下。
我们抵达黄州驻守一个月后,奉命调往球场市,执行保卫任务。一师乘火车从黄州出发,过蓝田靠近球场时,美军战斗机群尾随而来,列车高速行驶。当最后一节车厢正好进入隧道时,外面的爆炸声接踵而来。钢轨被炸成弯弓,将士们毫不畏惧,冒险抢修。
球场市的火车站、铁路桥,是美军袭击的焦点。一师同美军进行了上百次殊死交锋。
一天中午,三十多架美军战斗机对郊外的白林川铁路大桥进行狂轰滥炸。一师仅有两门高炮,火力不够,派机枪连增援。战斗异常激烈,我的枪筒,受高温烧红变形,接连换了三次。一师击落美军战斗机五架,其余的狼狈逃窜,可是,这座大桥已经被夷为平地。军部增派二师,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即日晚上抢修,确保次日黎明畅通。全体将士点上火把,扛来无数根枕木架桥,一边躲避敌机轰炸,一边奋力抢修。黎明时,第一辆满载军用物资的列车,顺利通过了大桥,开赴前线,将士们欢呼雀跃。
第二年5月的一天,我军一辆满载换防回国将士的列车,从前线开来,刚驶进球场火车站时,突然防空警报响起,情况万分危急。机枪连迅速奔上距离火车站一千米处的半山腰上。不一会,“嗡嗡嗡”的叫声由远而近,只见五十多架美军战斗机犹如覆巢涌出的蚂蜂,铺天盖地从南面俯冲过来,蔚蓝的天空刹那间变得昏暗,密集的子弹扫射着地面,荡起二三米高的烟尘,来不及疏散的无数百姓,纷纷中弹身亡。随后,美军战斗机在车站丢下重型炸弹,候车室旁一株抱大的松树被连根拔起,树干截成数段。面对惨绝人寰的美军,一师炮兵和机枪连奋勇还击,其余将士冒着枪林弹雨,奋不顾身地抢救车厢里的战友。
炮兵三小时击毙美军战斗机十一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战例。消息传到机枪连阵地上,人心振奋,把十几架俯冲过来的敌机打得仓惶逃窜。这时,一架美军战斗机从车站上空直冲上来,高度仅有十几米,丢下炸弹,巧妙地躲开机枪连的围攻,又窜入火车站轰炸,连续往返几个来回。来到机枪连阵地视察的团长目睹此景,气得暴跳如雷,突然,一枚炸弹掉在他面前。韦正仁丢下手中的机枪,一下子猛扑上去,用身躯掩护团长,被炸弹击中,当场英勇牺牲。从弹坑里爬出的团长,悲痛欲绝。滚滚硝烟中,范儒德闪电般跃出战壕,飞快地攀上了二十多米高的木架观察台,枪口对准再次直冲过来的战斗机扫射,大吼:“狗日的美国佬,尝尝中国人的子弹!”战斗机驾驶窗瞬间被打成鱼鳞片,失去控制,摇晃着撞飞木架观察台,一头栽向阵地后面的石壁,顷刻间剧烈爆炸,一股巨大的气浪把我抛出去十几米远。我睁开眼睛时,右腿已经插进一块弹片,伤势十分严重,被战友火速抬往陆军医院抢救。
在医院病床上,团长给我送来一枚三等功勋章,摸着我的头说:“真他妈的有种,贵州猴子兵!”我满怀内心喜悦,询问范儒德的生死。他立刻沉默不语,搀扶我下床。我们来到医院后面烧焦的松林,只见一堆新土前插着的木牌上写着“英雄范儒德烈士”。我如雷轰顶,顾不上伤口疼痛,一下子跪倒在地,捧着军功章,泪如雨下,疯狂地高喊着长眠在异国土地的伙伴。
我同战友们在异国战场历经血与火的考验后,终于迎来了震惊全世界的历史时刻:1953年7月27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被赶过了“三八线”,乖乖地同中国军方代表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这一天,人山人海的球场火车站,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祖国万岁!”“人民万岁!”“和平万岁!”的高呼声响彻云霄。
回首烽火燃烧岁月,六十载竟在弹指挥间。我临耋耄之年,心愿未了,追思之际,敬奉浊酒一壶,以飨长眠伙伴,告慰九泉众英雄亡灵,高歌我的祖国,把盏豪饮千盅,切切企盼亿万华夏子孙,记住留在异国不朽的名字!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