査济这座古村落,犹如一块精致古朴的玉器,多年深藏山里无人识。八十年代末,由安徽电视台[可爱的安徽]栏目专题报道,将査济村的亮丽姿容搬上荧屏后,众人见之,无不誉其査济村为【江南第一村】。
自此,査济引来众多专家学者画家,考察研究和写生,于是査济渐渐名闻遐迩……
关于査济,我不得不说起那位在近现代文坛叱咤风云的金庸先生,他原名査良庸,和査济的[査]原属一个家门。往上追溯,査氏五十九世祖査远[字念八],为宋朝宣和年间进士及第,官授浙江都司,后升迁光禄奇正卿,由于在浙江为官,每年回家省亲总有一些光宗耀祖之举,同时也带来很多外面的信息与商机。
从这时起,査济人开始走上经商之道。而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査远的兄弟査浩[字耕隐];当时,他们将本地盛产的土特产品运往江浙一代销售时,发现巨大商业潜力;同时,他们又将江浙生产的布匹和日常用品带回泾县等地销售;这样一来二往,为了生意上的便利,査济便有很多人长期居住江浙一带;
在这期间査远兄弟査浩,为了便于经商和为原居住地减负[査济村在历史上鼎盛时期,男丁已达十万人众],首先在江西婺源开辟了新的村落,而后又发展到浙江海宁,江西鄱阳,江苏丹阳等地,其中以海宁査最为旺盛,如清代国画山水大家査士标和今日的金庸,便是[海宁査]中典型代表人物……
而念八公査远在外为官多年,还是告老还乡,回到査济这块生他养他的土地上来,带领大家致力于家园的建设和发展,并留下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至此,査姓始分为两大派系,以査远为首,居住査济的叫【镇山派】,以査浩迁居江浙一带的叫【龙山派】。明代中叶査济鼎盛时期,龙山派还来人寻根到査济,并带来一块‘水木根源’匾额悬挂在【査氏宗祠。仁孝堂】正中
为此,有后人盛赞査远査浩兄弟曰;
‘震山’‘龙山’同一厅,‘水木根源’仁孝全,
‘査氏宗祠’横匾在,高风亮节世代传。
笔者有意记下以上文字,具此考据,即可规辟行文牵强附会之嫌。
五百多年里,査家出了无数杰出的人物,囊括各个学科领域。仅明末清初,乾隆嘉庆年间不到二百年的时间,就出了二个王‘代驾王,救驾王’及文武进士十八名,文武举人一百九十六名,京官,省官,州官,县官更是层出不穷,江南这块小小弹簧之地,大山的深处隐蕴着巨大的奇迹。
査济,这座古村落极其伟岸智巧的布局,小桥流水,风韵独具,有史料称査济最兴盛时,有牌坊一百零八座,石桥一百零八座,祠堂一百零八座……呈现査家祖先们的富有与智慧,文韬武略辉煌一时,显示出浓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难怪当年,大清皇康熙爱新觉罗。玄烨欣然为査氏宗祠御题:【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作为香港报界商业巨贾的査良庸先生,人们更愿顶礼膜拜的则是杜撰武林神话的金大侠,他将刀光剑影里来去如风的江湖豪侠,惩富济贫的种种义举神迹,寓化在字里行间。
走在村里的石板路上,我彷佛看见一扇扇幽幽的窗棂间,一个个武侠矫健的身影正飞进飞出呢。金庸的武侠小说已成为香港巨大无匹的文化产业。深入村庄到査氏宗祠翻看宗谱后,我便不再奇怪金大侠行笔如剑振魂荡魄的本领,以及他对商业精明入骨髓的狡黠机心。
我敢说这正是査家老祖宗们身上聚集崇文尚武之骨气和精神所衍化,抑或是祖先们的宿命关照吧,造就了今日神话的金庸和金庸的神话。
……
此时,我坐在村庄溪边如闻埙声,呜呜嘤嘤中彷佛看见故园业已破损的画栋雕梁残墙断垣间,那一轮祖先瞩望过的夕阳又一次悬挂在我眼前,不由让我潸然泪下。
今天这偶然的机会,两手空空的我陪好友来访,是否也算寻根呢?我不知道。走进村庄我不由自主地敞开心扉,毫无顾忌同乡亲们大声说笑,互相问询辈分。村里的狗即便以凶狠著称的大狼狗也那么和善,只要同它主人友好地招呼,它便亲昵地靠近你,与你戏耍。乡亲们告诉我不少村庄的轶闻,很多城里人在都市倦了累了的时候,便来査济小住一段时日,村庄的静谧与亲切宽慰着他们的心灵,无需追逐时尚,着一身素朴的衣裳便融入村庄的和谐。在这里他们非常喜欢品尝农家菜,豆荚,野蕨,竹笋,板栗的清香味让他们永生难忘,从此在内心增补了一道风味十足的菜系。更多的画家来了,携莘莘学子们从钢筋水泥冰冷单调的建筑群间走出,来村庄全身心沐浴在山野清风中,灵感如泉奔涌……
我和画友永康来査济,是为了拜会那位全国有名的水彩画大师柳新生先生,老画家告诉我们,几十年来他踏遍全国各地,现在终于找到归宿;每年他都要来査济住下写生作画。鹤发童颜的他正凝神静气用村庄溪水调色,一如童话的风景分外纯净亮丽,老画家还跟我说,很多人从喧嚣噪乱的大都市来到这里,在査济住下后,一生都不想走出!
看着老人神情举止皆如村庄般安详,我窥见他依然激情澎湃的心灵,恰如村庄的溪水那般透明清亮,一切世俗的灰尘在此荡然无存。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