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宝典千家姓》自序

时间:2009/11/7 作者: 新雷第一声 热度: 92654
  ——《宝典千家姓》即将出版,鉴于作者水平有限,疏漏和错误在所难免。希望通过这个不成熟的作品和朋友们共同学习!
  
  新世纪初,作者在客地呼错了一位南方同胞的姓。虽然是随别人而呼,虽然被呼错姓的人没有嗔怪,但直到现在心里总是不安。被呼错姓的人或许会遗憾自己的姓字是多音字,或者会认为你文化素质不高。不管怎么说,呼错别人的姓氏就是对别人不尊敬,是应该道歉的。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文化、科技、交通、通讯等现代化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拉近了距离。工作、求学、经商、旅游等社会行为,让天涯海角的人聚集在一起,方言土语南腔北调,交流起来非常开心,也笑话百出。不够熟练的普通话往往夹杂方音让人听起来冒汗,呼错姓喊错名的情况随处都有,使人尴尬。有一位北方女孩在广东发展,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皇甫娇妮(这里为保护个人隐私,将其真实姓氏隐下)。而粤语怪怪地将“娇妮”叫成“搞你”。她曾说,虽然呼你的人没有那个意思,而你一听这样呼唤总有一种屈辱感,最后只好改名字。名字因方言叫的不雅还可以想办法改,而姓氏就不好随便改了。
  
  我国现在使用的汉姓(指使用汉字的各民族的姓氏,并非专指汉族人的姓氏)约一千个左右,然而要真正掌握这些姓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读准姓字字音,写准姓字字型结构,都需要下一番工夫。专门学习姓氏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宋朝人将四百多个姓氏编写为四言韵文,开了姓氏口诀式记忆的先河,这就是流传近千年的《百家姓》。《百家姓》读起来虽然没有诗歌的形象美感,但顺口的韵文让学习的人也能增强记忆。自宋至明,洪武时有吴沈等依据户部黄册,采集全国一千九百六十八个姓字,编写成四言韵文,取名《千家姓》,可惜已经失传。
  
  对于姓氏探索的书籍,历史上也出现不少。宋朝王应麟撰写的《姓氏急就篇》,共二卷,仿史游《急就篇》体例,将姓氏连贯成章,以便记忆。《姓觿》是明朝陈士元编撰的著作,共十卷,先撰《姓汇》四卷,收集二千五百多姓氏。后又广泛采集史料姓氏,以韵目编次,共收录单姓、复姓三千六百二十五个。他认为姓氏之说,纷乱如麻,非“觿”不能解结,故名《姓觿》。觿(读xī西),是古代用于解绳结的角锥。清朝易本烺(lǎng)有《姓觿勘误》一卷,改正原书讹误一百九十九处。另外,宋朝邵思还有《姓解》三卷,用文字偏旁分类法,分一百七十门,收录姓氏二千五百六十八个。
  
  由于社会和文化的进步,像《百家姓》那样的读物,早已突显姓氏收录太少的缺憾,以至于现在使用的很多姓氏在那里找不到。而现代一些人一遇到自己不熟悉的姓氏就会大惊小怪,甚至往往搞错。
  
  当代编写姓氏阅读学习类读物,如果还遵循古人的思路,无疑是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怎样把这类读物编好编活,怎样使人过目不忘,怎样使人在认识学习姓氏的同时,还能了解一些古代故事,并通过典故认识历史,增加知识,启迪智慧。构思这样一举多得的姓氏读物,一直是作者的梦想。梦想能够基本上把正在使用的姓氏,尽可能连缀成典籍典故,再把这些典故演化为四言韵文诗,并要求在四言诗中使用的字词全部是姓氏,最后把表达不同内容的典故四言诗进行分类。这是一个很大很难的课题,是一个包含多重难题的工作。在掌握一些相关资料的前提下,经过千百次的典故筛选,作者权充一个不称职的“编导”,然后“招募”一千多个姓氏来充当“演员”,演出所编导的近三百个故事。最后根据这些故事的“剧情内容”,组编成“十集连续剧”,取名《宝典千家姓》。
  
  这一千多位“姓氏演员”,演情演景,情景交融;演声演色,声色并茂;演人演物,人物活现;演动演静,动静相宜。有的“姓氏演员”还“不辞辛苦”,在整个“连续剧中”担当多个角色(即个别姓氏出于编典需要被多次使用)”。感谢这一千多名“姓氏演员”,感谢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一套“文化大餐”。不管他们演的是正角还是反角,不管他们演的是人物还是景物,不管他们演的是颜色还是气味,不管他们演的是悲剧、喜剧还是正剧,……这些“演员”都值得我们尊重和崇敬。在我们学习姓氏,掌握知识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他们”的功劳。
  
  姓氏组合的这些神话、故事、历史、天文、地理,甚至是阴阳八卦,恰如认识和学习姓氏的“童车”或“拐杖”,绝不是对任何姓氏和姓氏使用人的褒奖或亵渎。也就是说,这些刻意组合在一起的姓氏,她们本身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只是为了编辑有趣的故事,只是为了编辑方便记忆的韵文。
  
  对于韵文中的有些典故(其实有的不能算典故),作者往往不屑一顾。但为了编辑和记忆,不得不用上它。就像有的“城里人”不屑于“乡下人”,但还要吃“乡下人”生产的粮食,最后只能说:“乡下人不能少。”诚然,编辑这样一本《千家姓》,古代故事也不能少。有些故事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它们可能很快会消失在我们的记忆中。因为,我们现在求学,既不需要“凿壁偷光”,也不需要“程门立雪”;我们孝敬老人,既不需要“卧冰求鱼”;也不需要“莱衣耍童”。至于像“韩寿偷香”那样的恋爱,像“郈成谷臣”那样的交友,像蘧伯玉那样的做人、像殷洪乔那样的处世、像张崇那样的当官,……这些故事具有社会和历史的普遍性,不算希奇。本书中辑录的典故有些显得迂腐,如“顾喻华发,望秋先零”,有人可能说:“顾悦真会拍马屁!”但这个马屁确实拍到简文帝舒服的地方去了,简文帝为有这样的大臣或朋友而高兴。在人世间的交流交往中,像顾悦那样的机敏和才智也还是值得称道的。而笔者在这个故事的背后,自然地编上了所需要的八个姓:顾、喻、华、发、望、秋、先、零。典故有这样的现实功能就足够了。惟其如此,读者可能就不会抱怨辑录如“黎丘老翁”、“龚隗占奇”之类的典故了。然而必须强调的是,许多故事又像寓言,耐人寻味,给予人警示。
  
  关于千家姓四言诗的提法,其实多数情况下是不能称其为诗的。有的地方比韵文还不如,只是姓氏的堆砌。比如“左庾邢邵,阮籍嵇康”,如果不对照注释,就像姓氏堆砌;比如“庞鸿蒙氾”、“洪福裴杭”,都是阳平声,虽然有诗歌的形象,但没有诗歌抑扬顿挫的韵律。显然,作者在这里不是为了作诗。那么,本书所编辑的姓氏,能包含全部华人世界的姓氏吗?肯定不能!本书旨在构筑一个学习、交流和探索的平台。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1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