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以宝黛情事及婚事

时间:2009/9/7 作者: 锅巴小倩 热度: 335042
  分论点一:从宝黛情事论程高续本的方枘圆凿
  
  论证:
  
  程高续本如今流传甚广,并非读者不理会其间方枘圆凿穿凿附会之恶劣情节,单就续作者在其后40回里大大宣扬迷信的因果报应、虚无宿命的封建毒素,我们便可对之嗤之以鼻。但其续本,也有貌似深入人心处。此便黛玉“焚稿”、“魂归”两回之功劳。此两回使宝黛情事彻底悲剧化,极易打动读者。续书得以行世,此两回功不可没。
  
  但是否有了“焚稿”“魂归”两回,程高续本就算得上瑕不掩瑜就能风行后世了呢?我看未必。
  
  就宝黛的情事而论,其感情基础就是在反读书反仕途反传统上取得共识。这无疑是对整个封建正统社会的控诉,封建势力如何能容忍?所以宝黛情事悲剧结局存在必然性。
  
  而林黛玉个人的悲剧结局也是必然的。首先,这从林黛玉隐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及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便可看出。枯木还雪埋,如何不悲?这也就是说曹雪芹在开篇便为林黛玉的结局做下了“悲”的伏笔。其次,即使曹本不设隐画及判词,根据林与生俱来的柳若病态,“悲”也是被写进骨髓了的。再次,贾府在树未倒时黛玉仍觉出自身的寄人篱下,贾府已进颓势,黛玉的结局如若不悲就实在说不过去啦。
  
  这也就是说,感人至深的悲剧结局,程高二人并无突出贡献。
  
  在以上观点成立前提下,论述续本的方枘圆凿才更有说服力。
  
  黛玉是绛珠仙草转世的“草胎木质”、“草木之人”,所以,她与补天顽石下凡的宝玉有天契之缘,也易形成与传统认同的“金玉良缘”相对的“木石前盟”。“木石前盟”的感情基础就是对为官做宰仕途经济应酬俗物的不齿。也正因为有了如此公共的性情,才发酵出他俩矢志不渝的情爱来,这也注定了他俩的悲剧结局。
  
  可在程高续本中,悲剧色调固然没变,可他俩的感情基础却被恶意扭曲!
  
  在程高续本的起初,宝玉对念书还是有些牢骚的,这倒不十分扭曲了宝玉。可黛玉却忽地发生大转变,竟然对宝玉的牢骚发了一大通道理:“我们女孩儿家虽然不要这个,但小时跟着你们雨村先生念书,也曾看过,内中也有近情近理的,也有清微远淡的。那时候虽不大懂,也觉得好,不可一概抹倒。况且你要求功名,这个也清贵些。”(第八十二回老学究讲义警顽心病潇湘痴魂惊恶梦)。续出如此黛玉来的程高二人,是否仔细读过曹雪芹原著哟。毕竟宝玉曾在说过“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她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与她生分了!”(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续书中的宝玉听了如此的话,为何不与黛玉生分了呢?就算后来宝玉于贾府既倒时确该努力博得功名认真读书,可黛玉在续书之初的82回便作如此劝,太过早了吧?即使提前劝吧,算她有先见之明,也该做个转变交代吧?续书在此处理上,与原著仓促衔接得离谱。
  
  黛玉操琴,这是续书硬伤的又一凸现。前80回对此毫无提及。就算是她小女子谦虚得狠,不轻易泄露,似乎也说得过去。但她对宝玉说出一大段琴理:黛玉道:“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颠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凤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所以古人说:“知音难遇。‘若无知音,宁可独对着那清风明月苍松怪石野猿老鹤抚弄一番,以寄兴趣,方为不负了这琴。还有一层,又要指法好,取音好。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象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第八十六回受私贿老官翻案牍寄闲情淑女解琴书)。
  
  如此说理,明显儒家理乐的陈词滥调!竟把一件极普通的乐器神化为道德的象征。但宝玉对这次的“混帐话”又一次的全盘接受了:“越听越爱听”“茅塞顿开”“高兴得手舞脚蹈”
  
  (引文出处同上)马上要学起来,还从此弃了诗词!宝黛之情的感情基调两人全都抛啦!
  
  即便宝黛真的转变了性情,续者再把这变了性情作为宝黛悲剧结局的又一理由,似乎仍可说下去。但续者始终是顾此失彼的!
  
  黛玉变了性情,成了个信奉“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的“淑女”到后来如何会为私情而失魂落魄寻死觅活?显然,续书中的黛玉,一再背叛“自己”。程高之人,续得可笑!
  
  分论点二:从宝黛婚事论程高续本的方枘圆凿
  
  论证:
  
  第九十回《失绵衣贫女耐嗷嘈送果品小郎惊叵测》:贾母皱了一皱眉,说道:”林丫头的乖僻,虽也是他的好处,我的心里不把林丫头配他,也是为这点子。况且林丫头这样虚弱,恐不是有寿的。只有宝丫头最妥。”在这儿,贾母是明确说出宝玉不能娶黛玉的原因的!原因无非有二:一是其性情乖僻;二是其身体虚弱,怕不得长寿。
  
  在上引84回里黛玉已经很会讲“涵养性情”“气血和平”的琴理了。而且,在赏花妖时,各人都以为“必非好兆”,贾母心情也极为不好。此时倒是独有黛玉听说是喜事,心里触动,便高兴说道:“当初田家有荆树一棵,弟兄三个因分了家,那荆树便枯了。后来感动了他弟兄们,仍然归在一处,那荆树也就荣了。可知草木也随人的。如今二哥哥认真念书,舅舅喜欢,那棵树也就发了。”贾母王夫人听了喜欢,便说:“林姑娘比方得有理,很有意思。”(第九十四回宴海棠贾母赏花妖失宝玉通灵知奇祸)如此讨人喜欢,怎么会性情乖僻古怪呢?实在是方枘圆凿!对于其身体虚弱,在第104回《醉金刚小鳅生大浪痴公子余痛触前情》里宝玉又偏偏说了“你倒说林姑娘已经好了,怎么忽然死的?”身体不是已经好了吗?虚弱之说,又难成立。
  
  自此,90回之贾母不愿宝玉娶黛玉的理由被攻破了,贾母如何在后来还会施掉包计让宝玉娶宝钗呢?难圆其说!
  
  纵使94回里的贾母说的原因只是搪塞,其不让宝玉娶黛玉,后又用掉包计让宝玉娶宝钗是另有隐情,甚至我们相信那隐情隐得极深,我们凡夫俗子揣测不得。贾母逼婚我们也当成是事实,是宝黛悲剧的另一个原因。或者说,贾母毫无理由的逼婚是为了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我们默认宝玉与宝钗的婚姻好啦!但宝玉和宝钗两人婚后各人性情又怎么样呢?
  
  第98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里“独是宝玉虽然病势一天好似一天,他的痴心总不能解,必要亲去哭他一场。”、“众人原恐宝玉病后过哀,都来解劝,宝玉已经哭得死去活来,大家搀扶歇息。”、“宝玉又哭得气噎喉干。”宝玉哭黛玉哭得多动情多伤心哟!明明一痴情汉!
  
  可你别忙着下结论!同回接着还有“宝玉终是心酸落泪。欲待寻死,又想着梦中之言,又恐老太太,太太生气,又不能撩开。又想黛玉已死,宝钗又是第一等人物,方信金石姻缘有定,自己也解了好些。”转变得够快的!就算宝玉天生是个乱情种,可曹雪芹在《红楼梦十二支》中已经很明确的提过“金玉良姻”和“木石前盟”,而且似有两者相对立之意。可倒了这会里,偏冒出个“金石姻缘”来!明显是混淆“金玉姻缘”和“木石姻缘”而成!生编凑数之意毫不遮掩!
  
  或者,宝玉自说的“方信金石姻缘”只是极度悲伤时的聊以自慰的话,但是,同属第98回里,宝玉竟“又见宝钗举动温柔,也就渐渐的将爱慕黛玉的心肠略移在宝钗身上”。将对黛玉之爱如此轻巧地便移到了宝钗身上!这哪里是“补天顽石”?明明是个“万金油!”
  
  如此续写便了结了曹雪芹苦心经营近80回的宝黛爱情,不是亵渎还能是什么?如此续写,如何对得上“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红楼梦十二支》正文的第一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既然宝玉都信了“金石姻缘”,移了感情去了宝钗身上,所谓的宝黛情事及婚事当然就全部结束了。
  
  总结
  综上所述,程高续本不仅在情节安排上,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与曹雪芹版本都存在极其明显的矛盾冲突。到处可见方枘圆凿之丑态。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46938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