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赶场”就是古书上所谓的“草市”。在广大的乡镇地区和城市边缘地带都可以见到,它是在一个固定的地方,间隔每几天有一场。过去贵州大地上,特别是在广大的乡镇地区随处可见“赶场”,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加剧,这种"草市"在很多县市地区已经消失了,改成一年四季都可以买卖的商业化了。而在都匀这座现代化都市边缘依然活跃这种"草市",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匀城的福气啊。
周末了,放下一周紧张的工作,悠闲地穿过道道古老而狭窄的街,挤入纷纷扰扰的农民群众中去,漫不经心的这边看看那里瞧瞧,听几句你听不懂的少数民族的“外语”,闻几闻来自乡间地道的气息,全身心的品位一番匀城“草市”特有的韵味。
你看,坐在街头的老翁整天守这一大堆旧书报杂志,两眼悠然自足,能说他是做生意挣钱吗?那个戴老花镜的老太太陪着一堆旧衣物,闲然自得得做这她的针线活,你能说她家里揭不开锅了吗?还有那个守着旧皮夹,旧烟袋,老药箱的老农民,他自在的含着旱烟杆,你能说他的儿子在等着他挣学费回去吗?能说他老伴正等着他挣钱看病吗?都不是,他们多半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一种他们自己才说得清或说不清的东西。就象午后村头的大树下几个老农的闲聊张家长李家短一样,也象街坊邻居里几个老太一起谈谈哪家的花湓好看哪家的猫啊狗啊听话一样。与其说他们是在那里卖东西,倒不如说他们是在那里闲聊,在回忆一些哀伤的往事,在议论村头寡妇出息的儿子。他们才不管自己的东西卖掉卖不掉呢!今天卖不掉的下一场再扛过来,继续和摊友们闲聊。有的东西可能永远都没有人要,但是还是每场扛过来,散场了依然扛回家去,或许他们要的就是那种扛来扛去及其坐卖的感觉。反正他们不愁吃不愁穿,说不准这个老人的儿子是个什么厂的厂长呢,那个老太的女儿是学校的教员呢!
看到那么亲切朴实的场面,你一周劳累的心灵尽会慢慢的得到前所未有的慰藉。
然而作为这里的"买客"也多半是为了一种自己才说得清或是也说不清的东西来逛这里的,出门时候老大爷可能拉着一只小狗小猫只类的宠物,他会蹲在一个旧书摊边漫不经心的翻着那些已经破旧的年龄与自己相差无几的书报看上一个下午。老太太也会围着一个旧物摊翻弄半天。看看发黄了的老照片,摸摸破了的手电筒,瞧瞧损了口的茶几。她不问也不买,就这样看看摸摸瞧瞧,然后静静站起来离去,最后可能会到乡下农民那里称点蔬菜就安然回家去。他们有时候也会跟摊主或同是"买客"的聊聊文化大革命,谈谈被批斗过的老同志,他们有时候也会一起回忆都匀城里那些无法忘记的事情……黄昏散场了,道别各自回家。
都匀的"草市"就是这样的富有韵味,富有亲切感!
匀城就是城,外人几乎无法想象在这个中国优秀的旅游城市的边缘地带还活跃着这样一个韵味十足的"草市"。可以说这是匀城周边人民及匀城人的一方乐土啊!我说啊,你如果到都匀来,周末没有去逛过匀城的"草市"的话,那你不算到过都匀!!
赞(0)
最新评论